中訪網財經(朱婷婷)2020年的春節雖然說並非啤酒旺季,因此該板塊受到的影響也較小。即使是在目前的疫情下,對日常消費如普通乳品、肉製品、啤酒、普通零食等影響也比較小。

而根據中訪網諮詢相關證券分析師,據消息,預計在本次疫情下,餐飲/夜場等消費場景受抑制,預計啤酒行業一季度銷量增速放緩,但是對全年影響有限。

由於與餐飲和社交密切相關,此次受影響最大的是包括白酒、葡萄酒、啤酒、軟飲等飲料製造板塊。啤酒上市公司的情況比白酒稍好,因爲啤酒的出貨旺季是第三季度而非第一季度。

受益於國內消費升級,市場對於中高端啤酒的需求增速始終高於低端啤酒,在產品結構中的佔比持續提升。尤其是2013年後啤酒消費總量開始下滑時,高端啤酒仍然能保持10%以上增速,而低端啤酒需求量開始大幅下滑。

因冠狀病毒疫情的突然來襲,中國多地取消了大規模的聚會活動,一些地區的小型超市關門歇業,只剩大型商超毅然堅守,消費者寥寥無幾。種種不利因素困擾着百威,而這勢必會直接影響其銷量。但是,困擾百威的不僅是今年突發的疫情。

巴菲特曾形象地將企業的品牌、消費者黏性、銷售模式創新、成本控制等核心競爭力比作護城河。

2月13日,百威亞太發佈截至2019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經審覈業績及派發末期股息的建議。

預期年度業績及建議派發末期股息(如有)的公告將於2020年2月27日(星期四)上午七時正或前後發佈。

1980年後百威推出多個淡啤產品,並大力發展Budweiser、Michelob等高端和超高端品牌,從而快速提升產品結構。在後面的20年時間裏,又推出了超20個產品品牌,共形成8大系列,39個品牌。

由於啤酒工廠具有明顯的規模效應,百威在80年代後不斷關停合併工廠,而且新建百萬噸以上級別的大型工廠。百威通過規模優勢保證工廠單位成本較低,從而成功搶佔其他企業份額。

業績變臉,千億市值蒸發

2019年,百威頂着“亞洲最大啤酒公司”的頭銜成功在港股上市,在啤酒界呼風喚雨的百威,接觸資本市場僅半年,卻接連受挫。

在不得不下調發行價、削減募資額登陸港股後,百威亞太的市值高峯很快過去,股價在2019年最後一天跌破發行價。股價跌得最狠時,總市值較最高點跌去千億港元,接近青島啤酒、燕京啤酒、珠江啤酒3家的市值總和。

千億市值蒸發的背後,是百威啤酒的高端困境:提價難,業績難以看見增長空間;引以爲豪的高端市場,又面臨華潤啤酒、青島啤酒、嘉士伯等諸多友商的衝擊。

百威危機四伏。

百威自1975年以來便開始增強廣告費用率投入,針對不同的消費羣設計不同的營銷策略。百威的廣告費用率從1975年的2.6%提升至1986年峯值8.0%。

百威通過懲罰不跟進提價的企業,保證行業價格競爭趨緩。例如1988和1995年Miller和Coors擬通過增強主流產品折扣來搶佔份額,但百威對此進行了懲罰降價警告而避免了價格戰的發生。

2019年10月25日,百威亞太發佈上市以來的首份財報,第三季度收入18.22億美元,同比下滑4.71%;淨利潤2.51億美元,同比下滑23.48%;總銷量27.53億公升,同比下滑6.58%。

據財報顯示,2019年1-9月 ,百威亞太實現收入53.44億美元,同比下降1.46%,內生增長3.1%;但淨利潤同比下滑5.12%,爲8.53億美元;總銷量同比下滑2.53%,爲77.75億公升。

投資者的失望情緒反映在股價上,發佈財報當天開盤後,百威亞太股價一路走低,盤中一度跌逾5%。

而百威亞太將自身將業績下滑原因歸咎於中國夜生活表現疲軟、韓國市場行業競爭環境嚴峻。

近幾年,啤酒行業成本上漲,酒企壓力加大,紛紛選擇漲價以衝抵銷量下滑對收入的負面影響。但對於在高端市場佔據優勢地位的百威亞太而言,可能已經沒有太大提價空間。

歐睿數據顯示,2003-2018年,中國啤酒銷量呈先升後降的趨勢,在2013年達到505.77億頂峯後,呈波動下降趨勢,2018年下降至456.73億升。

2018年3月,百威啤酒已將批價由57元/件提至85元/件,漲幅近50%。而燕京啤酒、華潤啤酒、青島啤酒等國內啤酒廠商,漲幅都在5%-15%之間。

中國市場情況不容樂觀。從整體趨勢來看,國內市場對啤酒的需求在減弱。

除了啤酒業巨頭,餐飲業鉅子也要來高端啤酒領域走一遭。海底撈、味千拉麪等先後宣佈在自家門店提供精釀啤酒。據瞭解,海底撈2019年啤酒銷售額或達4.32億元,其規模和小型啤酒公司幾乎相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