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使中國14億人口迅速進入戰“役”模式,中國經濟也被迫按上“暫停鍵”。儘管2月10日開始,各地開始陸續復工復產,但如何平衡復工與抗“疫”二者之間的關係,仍在考驗着企業和政府的智慧。

疫情以來,中國中小企業協會副會長、上海中和正道集團主席周德文,每天都會接到來自全國各地企業家的電話和微信,反映疫情對企業造成的重大影響和損失,反映企業對政府、政策的訴求,討論疫中疫後企業重振的戰略和種種現實問題。爲此,周德文也深感焦急,屢屢發聲、出謀劃策。

2月20日,周德文接受大白財經觀察採訪時表示,“防疫是第一要務,恢復生產經營也是‘當務之急’。如不採取穩控措施,除了企業倒閉人員失業之外,部分較脆弱的產業生態一旦破壞,彼時很可能會無工可開。要在保證防控疫情的前提下,對生產恢復提前做出安排和部署,將疫情的衝擊降到最小。”

經濟學家周德文:復工是當務之急,應採取穩控措施

(周德文,圖片來源於網絡)

大白財經觀察:和非典時期相比,這次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有多大?

周德文:目前與2003年的經濟形勢大不一樣。2003年“非典”時期,當時經濟剛剛走出通縮,處於上升通道,外部環境也比現在要好,疫情過後經濟很快就在當年三四季度反彈。而此次新型肺炎疫情衝擊正好發生在一個比較敏感的時間點:中國正處於“三期疊加”影響持續深化、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時期,外部仍處在國際金融危機後的深度調整期。

其次,與2003年相比,當前第三產業消費佔比更高。2019年第三產業佔比53.9%,成爲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2019年最終消費支出的經濟貢獻率爲57.8%,其中消費的貢獻率高於2003年22.4個百分點。由於疫情影響,2020年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將出現較大幅度下降。

大白財經觀察:這次疫情衝擊最大的是哪些企業?

周德文:受傷最大的是中小企業以及從事人員密集型、服務型的行業。工資、租金、利息、訂單都要按期繳付,很多企業可能都撐不過兩個月。調查顯示,85%的中小企業賬上資金餘額最多隻能維持3個月。34%的企業只能維持1個月,33%的企業只能維持2個月,超過6個月的僅佔9.96%。

大白財經觀察:很多人擔心復工會導致疫情反覆的風險。如何平衡防疫和促進經濟?

周德文:生死麪前,一切都是小事,防疫是第一要務,恢復生產經營也是“當務之急”。要在保證防控疫情的前提下,對生產恢復提前做出安排和部署,將疫情的衝擊降到最小。

大白財經觀察:自2月10日各地陸續開始復工,至今已有一週。目前全國各地復工復產程度如何?企業面臨哪些困難?

周德文:目前看復工率並不高。中國中小企業協會發布了一份《關於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小企業影響及對策建議的調研報告》數據顯示,參與調研問卷的6422家中小企業中,截至2月14日,已復工企業僅佔59.29%,39.13%的企業還需要2周甚至更長時間復工。

在我看來,首先復工難是一個問題。綜合來看,多地復工條件具體包括防控機制到位、員工排查到位、復工申請程序、設施物資到位、內部防控管理到位、防控場所準備等幾大方面。但就防控場所、防控物資兩個方面,就熄滅了很多企業的復工希望,很多企業受限於各種復工條件無法復工。

大白財經觀察:哪些城市的做法可以借鑑?

周德文:浙江是第一個在基層防控矯枉過正時率先出文件糾偏的省份。一方面,浙江的發病人數經常徘徊在全國第三,但目前尚無一例死亡病例,抗疫硬核。另一方面,浙江在復產和防控陷入兩難選擇時,浙江的“搶人”舉動再次體現出了魄力和擔當。杭州政府包專列,向疫情平穩地區開專列組織企業員工返程復工,首批免費。浙江義烏全力支持企業復工,直接給補貼,鼓勵員工返義、到義求職,鼓勵企業引進人才。寧波、紹興、海寧等諸多城市均出臺多項舉措,支持企業復工復產。

此外,浙江復工,通過疫情圖、健康碼、精密智控指數,實行精密型智控,有序復工。這些做法都是值得借鑑的。

大白財經觀察:針對中小微企業面臨很大生存困難的問題,你有何對策建議?

周德文:連日來國家多個部委陸續出臺多項政策措施,各地政府出臺了更具針對性的扶持政策措施,對生產經營出現困難的中小企業提供援助。當然,各地政府在出臺舉措時要杜絕“花架子”,要切實解決企業的生產問題。

有了政策扶持,但最關鍵的還在於企業積極自救。首先,對於當前企業面臨的困境,提振企業家信心顯得尤爲重要。

其二,直面危機,疫情考驗企業快速應對的能力。中小企業需對原有的生產經營計劃進行適當調整,極盡全力地降成本,開源節流,組織員工達成共識,儘可能降低疫情危機所帶來的威脅和損失。有條件的儘量在家辦公或者遠程辦公,以降低疫情的影響。發揮互聯網平臺優勢,積極通過網上洽談、視頻會議、在線簽約等方式推進業務拓展。加強與上下游的聯繫,聯合自救,資源整合,比如“共享員工”等新型運營模式不僅爲線上企業解決了人工問題,也降低了線下企業人員失業的可能性,這種特殊時期的新模式爲企業抱團自救打開了新思路。

其三,重視危機,積極尋找危機中的商機。疫情可能會帶來貨幣政策的寬鬆和刺激政策的加碼,企業應快速組織對這種政策導向的機會研究。每次大事件背後,都孕育着商機,這次也不例外:比如穩健醫療準確預估到重大疫情,動員口罩車間整個春節不休假,極大緩解了當地醫療物資奇缺的局面;《王者榮耀》在非常時期,光皮膚收入日入20億;釘釘平臺開啓了在家辦公模式,有可能成爲繼微信後的又一款國民軟件。無人化、數字化、線上化產業的興起,以及這些領域的消費需求增加和商業模式改變,都在帶動本行業發展的同時助力了整體經濟的回升。

其四,在反思中自救,在自救中反思。疫情下,企業是否有彈性的業務架構,可靈活地做加減法,迅速有效地應對環境的不確定性?既然無法預測突發事件就只能把握自己,如果企業的業務開展是以價值爲中心,那麼在疫情的倒逼下企業以價值鏈條的升級作爲核心,不斷調整、驗證和改變,就能夠迅速適應變化,贏得先機,更好地活下來。而這個不確定性正是企業的機遇,是企業真正成長的來源。

內容來源:大白財經觀察

撰文丨譚麗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