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次武漢疫情表明我國醫療服務水平發展仍有較大空間,在人工智能與5G商用元年,利用5G、AI等技術實現智能醫療可期,我國醫療機器人企業發展已有一定基礎,主要分佈於一線城市,未來將不斷擴展。自2016年國家發佈《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我國進入人工智能時代,2020年人工智能技術發展有一定基礎,並且2020年是5G商用元年,在人工智能與5G等技術支持下,自動消毒、配送、問診等服務機器人開始應用,防疫抗疫迎來智能醫療新篇章。

2月6日,京東物流智能配送機器人上路,完成了給醫院無人配送的第一單。2月7日,中國移動聯合產業鏈推出的5G醫用測溫巡邏機器人進行巡邏測溫。2020年武漢爆發新型冠狀病毒期間,醫護人員短缺問題嚴峻,智能配送、醫療監控、消毒運輸等一大批機器人衝上防疫前線,成爲人類的好幫手。

2003年SARS疫情使得政府在醫療政策上進行較大的改革,包括社區衛生服務、全民醫保等制度;此次武漢疫情表明我國醫療服務水平發展仍有較大空間,在人工智能與5G商用元年,利用5G、AI等技術實現智能醫療可期,我國醫療機器人企業發展已有一定基礎,主要分佈於一線城市,未來將不斷擴展。

疫情爆發倒逼醫療體制發展,智能醫療將進一步發展

從2003年SARS之後,政府持續提升醫療服務水平,主要在政策方面提升,包括醫保,藥物保障、醫療改革等。2020年武漢疫情表明醫療服務水平還有發展空間,同時當前也是人工智能、5G等新興技術爆發的時間,預計疫情過後,普通消費者的健康意識將得到明顯提高。在線問診、遠程醫療、醫藥O2O互聯網醫療企業將得到發展,同時智能醫療產品將利用5G技術、AI技術、物聯網實現智能醫療進一步發展。

2003年SARS爆發以來,當時科技時代主要爲PC網絡時代,國家主要從社區衛生服務、全民醫保制度等醫療政策方面提升;自2013年1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發放4G牌照,我國進入4G時代,醫療方面政府發佈文件旨在實現“互聯網+醫療”模式。2020年武漢爆發新型冠狀肺炎,疫情期間,醫護短缺問題突出。自2016年國家發佈《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我國進入人工智能時代,2020年人工智能技術發展有一定基礎,並且2020年是5G商用元年,在人工智能與5G等技術支持下,自動消毒、配送、問診等服務機器人開始應用,防疫抗疫迎來智能醫療新篇章。

疫情防控加速醫療機器人應用 智能醫療將進一步發展

2019年,我國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約爲22億美元,同比增長33.33%,高於全球服務機器人市場增速,佔全球市場的比重約爲23%。隨着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快以及各類疾病甚至傳染病種類的增加,我國智能服務機器人存在着巨大的市場潛力和發展空間。

醫療機器人種類豐富,醫療機器人企業主要分佈於一線城市

我國醫療機器人種類較多,主要包括康復機器人、服務機器人、手術機器人、非治療服務機器人以及其他機器人等。其中康復機器人佔主要比重,比例達到42%,其次爲輔助機器人,佔比爲17%,手術機器人佔比16%,非治療服務機器人佔比8%。

在醫療機器人企業分佈方面,我國醫療機器人企業主要分佈在北京、深圳、上海、廣州、江蘇等城市,企業數量達到總數的一半以上,爲44家;北京、深圳、上海三個一線城市醫療機器人產業實力雄厚,分佈於北京的醫療機器人數量最多,達到12家,其次爲深圳,數量達到10家。上海爲9家,主要原因在於一線城市醫療設備領域擁有完備的產業鏈條、豐富的市場渠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