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進入細分市場並不代表企業競爭力衰退,因爲一個企業要想做安防全行業的解決方案,在軟硬件實力、集成平臺、銷售渠道、工程施工、研發服務、資金實力上都要做到業內頂尖,這是十分困難的。而此次博世更名不僅僅代表着自己業務形態上的轉變,更給每個安防企業都提了個醒,要重新思考自己在行業中的定位,是全面開花,還是瞄準細分市場持續發力。

近日,全球知名安防企業博世宣佈將安防業務板塊正式更名爲“博世智能建築科技”,結合前段時間華爲安防更名爲機器視覺,這些安防大廠的改名潮已經引起了衆多安防從業者的注意。

從華爲到博世,安防企業改名潮下次輪到誰?

尤其是此次宣佈更名的博世,要知道在安防領域比起華爲,博世無論是資歷還是實力都要更強一些,在A&S發佈的2019年全球安防50強榜單中,博世安防以28.97億美元排名第四,僅次於海康威視、大華和亞薩合萊(亞薩合萊的主營業務是智慧門禁,不構成競爭關係)。

從華爲到博世,安防企業改名潮下次輪到誰?

博世安防全球排名第四(不包括未公佈數據的公司)

雖說在國內市場的博世受限於外資企業背景而比不過海康大華,但是在國際安防市場上,博世在視頻監控、門禁、防盜報警解決方案上市一打一的行業大咖,在安防行業的各個系統都有完善的解決方案,是世界最好的安防企業之一。

而此次博世更名不僅僅代表着自己業務形態上的轉變,更給每個安防企業都提了個醒,要重新思考自己在行業中的定位,是全面開花,還是瞄準細分市場持續發力。

百年博世,爲何更名?

如果說2014年博世安防從博世通訊中心更名爲博世服務解決方案中心是爲了適應安防行業由設備到組合產品解決方案的轉變的話,此次博世更名則代表博世不再針對安防所有的應用場景,而是針對樓宇自動化這個細分市場展開衝擊。

樓宇自動化市場有多大?據全球第二大市場研究機構MarketandMarkets日前發佈的全球BAS市場規模預測,預計2019年全球BAS市場規模將達到750億美元,到2024年,這一市場將增至1215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爲10.12%。

從華爲到博世,安防企業改名潮下次輪到誰?

顯然,從市場規模上來看,BAS(Building Auto System)市場能撐的起博世的體量。而從博世的業務板塊構成來看,樓宇自動化顯然是博世擅長的領域。

首先,從博世安防的構成來看,博世安防由安防、通訊、防火(主要是煙感)三大板塊構成(防火產品不在國內賣,因爲拿不到國內許可)。

其中安防板塊可以分爲:視頻監控、防盜報警、門禁三個板塊。通訊部分可以分成公共廣播和會議系統、專業音響(EV品牌)、關鍵通訊(沒在國內賣)三個板塊。從解決方案的角度來說,這些板塊的排列組合都指向了樓宇自動化市場。

其次,從BAS的市場構成來看,BAS市場由設施管理系統、安全和訪問控制系統、消防系統、建築能源管理軟件和BAS服務構成,而博世在這些領域早已涉獵多年,尤其是在能源管理方面,雖然不屬於安防的範疇,但博世德國總部的能源部門(博世汽車業務是其主要營收板塊)則可以爲其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持。

在此基礎上,博世於2017年提出“超越安防”的應用概念,並於2020年正式更名爲博世智能建築科技,全面進入BAS市場。

從華爲到博世,安防企業改名潮下次輪到誰?

業務上的對口加上市場廣闊的發展前景,博世這招看似是退入細分市場,實際是搶得了全球智慧城市建設大潮中最肥美的一塊蛋糕,目前中國、美國、印度都在積極發展智慧城市,而BAS正在成爲這些國家實現發展目標的關鍵推動技術。

此外博世在BAS市場上還有一個相愛相殺的老朋友:霍尼韋爾。這下業務對口、上升市場、對標對手全齊了,而且也符合博世“超越安防”的發展理念,所以博世此次的轉型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是博世安防板塊進一步發展的一次良好機會。

連博世這樣的大佬都轉型了,再聯想起前陣華爲安防更名機器視覺,發佈好望品牌大力進軍分銷市場,我們不難發現,2020年對於安防企業來說,已經到了一個抉擇的關鍵點。

爲什麼衆多安防企業選擇進入細分市場

如果說16年以前的安防是誰也不服誰,就要在解決方案上拼個你死我活的話,如今更多企業選擇深入到下沉市場上尋求發展機會。

事實上,在博世轉型後,能夠涉及安防全領域解決方案的只剩下了海康、大華、安訊士等爲數不多的企業。

有人也許會說進入細分市場是其競爭力衰退的表現,這種理解是有偏差的。進入細分市場並不代表企業競爭力衰退,因爲一個企業要想做安防全行業的解決方案,在軟硬件實力、集成平臺、銷售渠道、工程施工、研發服務、資金實力上都要做到業內頂尖,這是十分困難的。這不僅要求企業渠道夠深夠廣能在全領域鋪開,此外在細分市場上同樣要求做到業內頭部水平,否則很難分一杯羹。

以海康爲例,海康作爲業內頭部企業,其實在每一個細分領域都有其對標的對手比如攝像頭的大華、宇視、智慧停車的捷順、樓宇對講的安居寶、智能家居(螢石)的小米、360、算法的商湯和曠視,雖說在自研芯片產業等少數幾個領域尚有不足,但要做到像海康這樣的多面手,對於尋常安防企業來說是不可能的事。

正如此次博世改名一樣,雖然業務範圍沒有太大變化,但他們在行業內挑選出了主要的業務進行深入挖掘,既整合了業務資源,又從行業痛點出發佈局未來,憑藉多年積累的核心技術爲領域內用戶提供針對性、個性化、實用性極高的解決方案,一舉佔領市場,爲企業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而國內企業也是如此,宇視的解決方案不優秀嗎?那麼它爲什麼還要和千方合作佈局智慧交通市場?因爲這個市場更利於他施展拳腳,能讓他活的更舒適、活的更好,同理華爲瞄準的事分銷市場,捷順瞄準了智慧停車等等,都給企業自身帶來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從華爲到博世,安防企業改名潮下次輪到誰?

有時候走進一個垂直市場並不是滿盤皆輸,而是一種智慧的選擇,正如《讓子彈飛》中湯師爺說過的一句話:“做生意,賺錢,不丟人。”

而在安防這個已經人滿爲患的行業中,企業要想持續高速的發展,就要選擇一個正確的方向,只有這樣才能給企業帶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更高的利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