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英媒:導致恐龍滅絕的事件破壞海洋長達數百萬年

參考消息網9月29日報道 英媒稱,研究發現,導致恐龍死亡的生物大滅絕事件曾在數百萬年時間裏對海洋造成破壞。

據英國《獨立報》網站9月28日報道,研究化石記錄的科學家發現,在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后,處於海洋生態系統底部的全球浮游生物種羣受破壞長達200萬年。這些化石記錄的時間跨度達1300萬年。

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的這項研究顯示,浮游生物另外花了800萬年時間來恢復它們的數量。

在考察了海洋生態系統如何“重啓”之後,來自南安普敦大學、布里斯托爾大學、倫敦大學學院、法蘭克福大學和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65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引發全球環境災難後,地球上有大約四分之三的動植物物種滅絕。

南安普敦大學的一名發言人說:“衆所周知,這個事件導致了恐龍的滅亡,同時也毀滅了很多較小生物,諸如海洋浮游生物,從而毀掉了處於海洋生態系統底部的重要的食物來源。而這些食物來源對於大型物種的恢復至關重要。”

他們的發現還顯示了生物多樣性損失對海洋生態系統的有效性造成的衝擊。

該研究的第一作者薩拉·阿爾瓦雷斯解釋說,科學家利用鈣質超微化石分析了海洋浮游生物的記錄。

在直布羅陀大學工作的阿爾瓦雷斯說:“我們根據超過70萬件化石——這或許是來自一個地方的史上最大規模的化石數據集——測量了豐富性、多樣性和細胞的大小。”

該研究的作者之一、古生物學家薩曼莎·吉布斯補充說,這項研究凸顯了多樣性損失——諸如目前在世界各地發生的物種滅絕——帶來的風險。

她說:“今天的物種流失可能會令生態系統中的重要生物滅亡。這些化石記錄顯示,當有恰當的角色來發揮重要作用,生態系統的功能纔會實現。今天,通過減少生物多樣性,我們可能會失去重要的生態系統角色,而我們尚未完全理解它們的重要性。”(編譯/朱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