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當時,世界權威遺傳學認爲水稻不具有雜交優勢,這次意外發現堅定了袁隆平培育雜交稻的信心。作爲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雜交優勢第一人,袁隆平接連榮獲我國第一個國家特等發明獎,國家首屆最高科學技術獎,以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獎”等多項重大獎勵和榮譽。

他一生致力於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與推廣,創建超級雜交稻技術體系,他爲我國糧食安全、農業科學發展、世界糧食供給作出傑出貢獻。在他的努力下,我國雜交水稻技術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他就是共和國勳章獲得者

袁隆平

共和國勳章獲得者袁隆平:向畝產1300公斤衝刺!我們向他致敬

袁隆平說他有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另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他畢生的追求是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地掌握在中國人自己的手上。

意外發現 堅定培育雜交稻的信心

剛剛過完90歲生日的袁隆平,笑稱自己是個“90後”。如今,他仍每天去試驗田“打卡”,觀察雜交水稻的長勢。

上世紀50年代,袁隆平最初從事的是紅薯育種研究教學,但當時國家糧食非常短缺,於是他轉而從事國家最需要的水稻育種。

共和國勳章獲得者袁隆平:向畝產1300公斤衝刺!我們向他致敬

1961年7月的一天,袁隆平在試驗田選種,意外發現一株“鶴立雞羣”的稻株。穗子又大又飽滿,籽粒多達230粒,仔細一推算,用它做種子,水稻畝產會上千斤,而當時高產水稻纔不過五六百斤。

共和國勳章獲得者 袁隆平:我好高興,把它收起來第二年播下去,結果沒有一株像它“老子”長得那麼好,高的高,矮的矮。我原來抱有很大的希望,結果我失望了,失望後突然來了靈感,正是雜交稻纔有分離現象。

共和國勳章獲得者袁隆平:向畝產1300公斤衝刺!我們向他致敬

在當時,世界權威遺傳學認爲水稻不具有雜交優勢,這次意外發現堅定了袁隆平培育雜交稻的信心。

靈感來得突然,而研究之路漫漫。在稻田裏逐一尋找三年後,1964年,袁隆平再次發現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再耗時9年,雜交水稻“三系配套法”終於成功,比常規稻增產20%左右,實現了雜交水稻的歷史性突破,爲從根本上解決我國糧食自給難題做出重大貢獻。

共和國勳章獲得者袁隆平:向畝產1300公斤衝刺!我們向他致敬

“誰來養活中國”

袁隆平給出中國人自己的答案

上世紀90年代,美國經濟學家布朗向世界發出“誰來養活中國” 的疑問。在此背景下,我國提出了超級稻育種計劃,袁隆平領銜的科研團隊接連攻破水稻超高產育種難題,超級稻畝產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和1100公斤的五期目標已全部完成,一次次刷新着世界紀錄。

目前,我國雜交水稻種植面積超過1700萬公頃,佔全國水稻總面積的50%,僅每年增產的糧食就可養活7000萬人。袁隆平用高產、更高產、超高產的現實,對這一世紀問題給出了中國人自己的答案。

共和國勳章獲得者袁隆平:向畝產1300公斤衝刺!我們向他致敬

愛國就是糧食增產

用有限的土地養活更多的人

作爲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雜交優勢第一人,袁隆平接連榮獲我國第一個國家特等發明獎,國家首屆最高科學技術獎,以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獎”等多項重大獎勵和榮譽。上世紀90年代初,聯合國糧農組織將推廣雜交水稻列爲解決發展中國家糧食短缺問題的首選戰略,袁隆平被聘爲首席顧問。但袁隆平始終認爲,榮譽是屬於大家的。

共和國勳章獲得者袁隆平:向畝產1300公斤衝刺!我們向他致敬

對於袁隆平來說,愛國就是糧食增產,用有限的土地養活更多的人。2016年,86歲的袁隆平又帶領團隊,向“海水稻”發起挑戰,並在新疆、山東、浙江、黑龍江、陝西等全國五大類型鹽鹼地區域開展測試。實驗階段表現良好的海水稻品種,今年也將迎來關鍵之年。

共和國勳章獲得者袁隆平:向畝產1300公斤衝刺!我們向他致敬

共和國勳章獲得者 袁隆平:我們計劃發展到一億畝,每畝按最低的產量300公斤。一億畝就是每年產量300億公斤,300億公斤可以又多養活一億人口。

“向畝產1300公斤衝刺,飯碗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

袁隆平說,他曾夢到,超級稻試驗田裏,水稻比高粱還高,稻穗有掃把那麼長,籽粒有花生那麼大,自己和科研團隊在下面乘涼。

目前,他正在研究第四代雜交水稻,把光合效率提高30%,計劃產量可達每畝1500公斤。夢裏夢外,皆爲國家糧倉豐盈鞠躬盡瘁。

共和國勳章獲得者袁隆平:向畝產1300公斤衝刺!我們向他致敬

共和國勳章獲得者 袁隆平:我得過很多的獎,這個共和國勳章是最高的獎,對我是一個鼓勵,也是一種鞭策。我不能躺在功勞簿上,儘量發揮新的貢獻。年紀大沒有關係,我還沒有癡呆,今後要向畝產1300公斤衝刺。我最大的願望就是,飯碗要牢牢地掌握在我們中國人自己手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