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倉央嘉措這個真性情的喇嘛,用詩句和生命表達了對人生的熱愛,用他的才華征服了無數藏民,用他的睿智和後世無數人產生共鳴。一個在西藏擁有無上權利的喇嘛,一個才華橫溢年青的男子,一個不守清規戒律的修行人,一個內心苦苦糾結的人,一個厭倦*的風雲人物,一個淡泊名利不願出任宗教領袖的年輕人,這所有的一切都是倉央嘉措真實的寫照。

很多文藝青年都非常熟悉一句詩:安得與君相訣絕,免教生死作相思。

這句長情纏綿的詩詞,我依稀記得言情始祖瓊瑤女士反覆用過,不少人以爲出自唐宋著名詩人之手,如此風格婉轉傷情的詞風,定是沉溺於紅塵的翩翩佳公子。然真相這首詩句出自一個修行的和尚之手,這個和尚就是西藏的六世達賴倉央嘉措,這首流傳盛廣的詩全文如下:

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憶。

第五最好不相愛,如此便可不相棄。

第六最好不相對,如此便可不相會。

第七最好不相誤,如此便可不相負。

第八最好不相許,如此便可不相續。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

安得與君相訣絕,免教生死作相思。

一個在西藏擁有無上權利的喇嘛,一個才華橫溢年青的男子,一個不守清規戒律的修行人,一個內心苦苦糾結的人,一個厭倦*的風雲人物,一個淡泊名利不願出任宗教領袖的年輕人,這所有的一切都是倉央嘉措真實的寫照。

不瞭解西藏曆史的人,可能對倉央嘉措比較陌生。即便如此,但倉央嘉措的情詩卻不分民族,不分地域廣爲流傳。‘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被後世之人常常引用改編,雖然所用之人不一定知道出處,但從倉央嘉措被採用的詩詞廣泛程度來說,說明優秀的作品不分種族,不分國界,不分時光。

倉央嘉措在西藏地域來說,廣爲藏民所喜愛和尊崇。雖然他的人生只有24年,雖然他是脫離了傳統教義的達

賴喇嘛,雖然他*不羈,即便如此,那怕是虔誠的佛教徒藏民,對異類的達

賴喇嘛仍然愛戴,仍然崇拜和同情,畢竟人性的本源嚮往美好和善良。倉央嘉措這個真性情的喇嘛,用詩句和生命表達了對人生的熱愛,用他的才華征服了無數藏民,用他的睿智和後世無數人產生共鳴。

倉央嘉措一生寫了無數的詩歌,1930年正式的第一版出版了62首詩歌,之後再版的詩歌逐漸擴大。雖然有民間流傳的佚作,但也不排除有後世人爲增加的因素,但不管怎樣,第一版的詩歌出處是公認的出自倉央嘉措之筆。

倉央嘉措的詩歌不僅僅是情詩,也有繁多的勸誡佛詩。傳言倉央嘉措的情詩也有不少是政治的隱喻,倉央嘉措借情詩抒發自己的苦悶和糾結。我初次讀倉央嘉措的情詩,被《那一天》所深深感觸,雖然也有學者爭論,《那一天》並非倉央嘉措本人所寫,但我個人偏向於是倉央嘉措的作品。我把自己深深喜歡的詩和大家一起分享:

那一天,我閉目在經殿的香霧中,驀然聽見你頌經中的真言;

那一月,我輕轉過所有經筒,不爲超度,只爲觸摸你的指紋;

那一年,我磕長頭擁抱塵埃,不爲朝佛,只爲貼着你的溫暖;

那一世,我細翻遍十萬大山,不爲修來世,只爲路中能與你相遇;

只是,就在那一夜,我忘卻了所有,拋卻了信仰,捨棄了輪迴,

只爲,那曾在佛前哭泣的玫瑰,早已失去舊日的光澤。

倉央嘉措一生有數段塵緣未了的情緣,他的初戀在措那城堡。雖然他從生下來就被藏王祕密控制,但措那城堡遠離了拉薩,遠離了政治漩渦,倉央嘉措十五歲以前的時光是快樂的,他的天性尚沒有得到冷酷地壓制。

這個時期倉央嘉措風華正茂,血氣方剛,朝氣蓬勃,儀表堂堂,如草原上的駿馬自由奔放。情竇初開之時,他深深愛上一個卓瑪,爲此他不願去拉薩做達賴,但不管倉央嘉措願意與否,倉央嘉措還是離開了措那城堡。這段情讓年輕的倉央嘉措痛徹心扉,當他得知心愛的卓瑪被農奴主所霸佔,他滿腔的相思,滿腔的悲憤化成了筆下的情詩,怎叫一個人世無常,怎叫一個相思成災啊!

倉央嘉措的第二段情是一位來自瓊結叫達旦卓瑪的姑娘。那個時期藏王爲了倉央嘉措不干預政事,極度放縱他,在布達拉宮庭園的小島上修建一處龍王潭的樓閣,讓倉央嘉措沉迷在紅塵之中。少了制約的倉央嘉措經常邀請拉薩的年青男女聚會,在聚會中他和達旦卓瑪產生了愛情,在甜蜜似水的愛情滋潤下,倉央嘉措寫下了大量的情詩,這些情詩由聚會的朋友傳唱出布達拉宮,傳唱到拉薩,傳唱到整個西藏。

歡樂總是短暫的,斷腸之苦如影隨形伴着倉央嘉措,達旦卓瑪被她父親帶回原籍成婚生子,歷史有傳說達旦卓瑪父親是被逼帶着達旦卓瑪離開拉薩,離開倉央嘉措。這段感情讓倉央嘉措失魂落魄,讓倉央嘉措五內俱焚,讓倉央嘉措心如刀絞。他思戀達旦卓瑪的一首詩,成爲暗喻極強的一個方向,西藏的政要和布達拉宮的喇嘛憑着這首詩找到了來自瓊結的轉世靈童,也就是七世達賴喇嘛格桑嘉措。

倉央嘉措最後一段情發生在藏王和拉藏汗矛盾白熱化的時期,倉央嘉措雪夜偷偷跑出布達拉宮會情人,沒想雪地的足跡讓倉央嘉措幽會的行跡徹底暴露。這起*韻事讓拉藏汗當做擊垮藏王的把柄,向大清朝告密,指責倉央嘉措行爲不端。塵緣未了,塵緣已斷,緣起即滅,緣生已空,正如倉央嘉措的詩歌裏說:這是一個婆娑的世界,婆娑即遺憾。悲劇的人生命運冥冥已註定,貼身服侍倉央嘉措的喇嘛被嚴刑處置,他的情人被處死,他也被禁閉起來,失去了自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