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排今天3:0完胜,漂亮地以十一连胜锁定了本届世界赛的冠军。

谁能想到,前天女排因为3:1胜荷兰队就被骂了。

@关上灯看鬼片留言说:我看腾讯直播,第三局输了之后,喷子们就开始了,什么中国队必输,什么3:1赢不算赢,我拜托你们,你们眼里只有3:0才算赢么?那是不是每局都25:0才算赢?

当时,第三局中断的时候,一路领先的中国女排被反超比分后,一度打得有些混乱。更因为整局失误多、心态差,丢掉了第三局。

网友当时立刻就开始各种谩骂女排,说女排状态不好,是不是失掉女排精神了,缺少斗志。

即使最后赢得荷兰队,取得3:1的胜利,有些球迷还是不满足,依旧觉得女排做的不够好。

在他们心中,女排就应该是战无不胜的。

要不然一旦女排输掉了比赛,或者成绩不理想,球员和主教练的水平就会被质疑。

其实大家都知道竞技体育没有常胜将军,女排也不能例外。

总是会有高潮低谷时期,以至于状态好的时候士气大涨,状态差的时候则会发挥失常。

但女排却被捧杀上了神坛,被认为每一场比赛都应该展现出完美的女排精神。

记得有人说过:女排们踉跄一路,饱受非议,从无名被推上神坛,从神坛沦为漠然,在漠然中饱受讥讽,在讥讽中艰难前行。

以至于女排即使赢了比赛,也要不断找不足,生怕被网友觉得对不起女排精神。

昨天哪怕赢了荷兰队,可女排们走下赛场,全队上下都十分严肃,每个人依次总结自己在场上暴露的问题。

不知道的以为她们犯了多么严重的失误,其实她们明明才刚刚取得九连胜。

但每一场比赛女排们都要承受别人无法想象的压力和沉重的心理负担,令她们不得不这样做。

因为她们知道,自己赢了不一定有人喝彩,但是只要输了肯定遭人讥讽。

每一届,无论多么优秀的女排选手,就没有不被谩骂过的。

不论是陈忠和当主教练还是郎平出任主教练,只要比赛成绩不理想,都会遭遇让下课的惨骂。

而这一届的女排,更是集体被黑的体无完肤,无一幸免。

记得2017年时,在亚洲U18女排锦标赛决赛中,中国女排国少队在决赛中以0-3不敌卫冕冠军日本队。

尽管女排在前一年刚得了奥运冠军,可是因为输给了日本,还是被骂作废物。

有人更留言说,打得这么臭,是怎么进国家队?

尤其是朱婷成为主力后,很多队员都依靠朱婷,很多网友更批评的说"这是得了朱婷依赖症么"?

一旦谁要是某场比赛表现不好,就会被骂应该滚出国家队,丝毫不肯给新人成长的机会。

其实感觉不是女排得了朱婷依赖症,而是网友。

今年的比赛,女排也是不断被骂上热搜。

林莉有次比赛发挥很糟糕,就上了热搜。

甚至有很多粉丝去她的微博下面留言谩骂,更有的人直接说想让她退役。

没有人知道林莉比赛的时候正值生理期,只是觉得她发挥不好,就要被骂,甚至应该退役让能发挥好的人上场。

今年世界女排联赛总决赛半决赛,中国女排以1-3告负无缘决赛,解说员全程不断说菜。

网友更留言说:感觉对不起我心中的女排形象。

有网友说留言很棒了,马上有人反击说:"不好就是不好,别奉承了"。

这一届哪怕已经10连胜,还是有女队员逃不了被骂的境地。

战胜荷兰队的时候,网友@Echizen1999说:李盈莹的一传太差了,居安思危,如果朱婷张常宁退役了,她撑得起中国女排吗?退一万步讲,中国队如果没了朱婷,只能是世界二流球队。

看衰中国女排。

在很多人心中,只能与女排同分享荣光,不愿与女排共同承担失败。

对于女排的队员,永远只能看到他们状态不好、发挥失常的时刻,却不能在她们艰难时刻给予一定的鼓励。

我们习惯于在低谷期指责,也习惯于在成功后喝彩。

我们习惯用成功掩盖一切,选择性遗忘失败时的冷眼旁观。

但我们却不习惯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女排运动员。

我们幸运的是,有不服输的女排精神,和愿意一代代传承这种精神的女排们。

可女排们不幸的是,有我们这群不能时刻坚定支持她们的观众。

其实这届女排得冠军,最感慨的莫过于郎平。

然而郎平,即使为中国女排奉献一生,却是被骂的最惨的一位。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郎平作为女排的中坚力量,带领球队从1981年到1986年间,拿下了五个冠军,并收获了铁榔头的美誉。

后来,郎平去美国留学,并留在美国生活。

为了养女儿和生活,郎平在美国执教排球,结果被很多人不理解甚至谩骂。

郎平坦言:"我执教美国,绝对不是为击败中国队。我是作为一名职业教练接受这份工作的,希望能为排球事业做出点贡献…"

然而,并没有换来半分理解,甚至用郎平女儿是美国人来攻击她。

还记得八年前,郎平率美国队在北京奥运击败中国队,结果彼时的网络,汉奸、卖国贼之类的骂声不绝于耳。

而八年之后的里约奥运会,郎平临危受命率领中国女排在里约绝地反击,此时的网络,"女排精神"一时间铺天盖地,郎平也被重新捧上高位。

世间冷暖的辛酸,莫过于此。

更讽刺的是,也是在里约,比小组赛时,因为接连失败,网友就不断谩骂女排,质疑郎平的执教水平,更有人直接认定郎平又浪费了中国女排一个奥运周期。

有人曾在知乎上提问:遇到不懂体育的是什么样的感觉。

有一个回答是:女排小组赛输了,张口闭口"垃圾";女排决赛夺冠了,张口闭口"女排精神"。不是说女排精神有啥问题,而是现在的媒体对赛事本身没有任何见解,赢了比赛马上一句"女排精神",至少我是挺反感的 ​。

在很多心中,只能与女排同分享荣光,不愿与女排共同承担失败。

难怪有人说:在中国打排球,其实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无人能雪中送炭,都只想锦上添花。

赢得时候喜欢高呼女排精神,可是却没有人真正能够理解她们厮杀的艰难和不容易。

其实女排精神一直在,只不过人心却寒冷的和刀一样。

我们习惯于在低谷期指责,也习惯于在成功后喝彩。

我们习惯用成功掩盖一切,选择性遗忘失败时的冷眼旁观。

就像有人说的一样:女排们踉跄一路,饱受非议,从无名被推上神坛,从神坛沦为漠然,在漠然中饱受讥讽,在讥讽中艰难前行。

我们幸运的是,有不服输的女排精神,和愿意一代代传承这种精神的女排们。

可女排们不幸的是,有我们这群不能时刻坚定支持她们的观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