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某種角度分析,近期處於滯漲狀態的白馬藍籌股,卻一直壓制着整個A股市場的估值水平,作爲佔比市場權重不算很高的中小創業板股票,卻在市場行情持續活躍的背景下,不斷刷新近年來的估值高位,且有越來越多的市場資金參與其中,助推這類股票的持續走強。就目前而言,市場資金的投資偏向還是傾向於中小創業板股票,且在較強的賺錢效應影響下,或多或少分流了部分白馬藍籌股的存量資金。

原標題:A股成交近萬億,優質白馬股跑不贏題材概念股,問題出在哪裏?

白馬股

今年2月3日之後的A股行情,確實顯得有些不尋常。2月18日,滬深兩市成交9999.47億元,距離萬億成交量僅有不到1億的空間。但是,從目前的量能狀態分析,A股市場呈現出量價齊升的局面,不僅僅是成交量即將破萬億,而且A股兩融餘額也一直保持在萬億關口之上運行,當下A股市場的活躍程度已較前兩年明顯提升。

今年以來,給投資者最深刻的印象,莫過於滬弱深強的表現。從更細分的數據分析,截至今年2月18日,上證指數年內下跌2.14%、深證成指年內上漲8.40%。至於中小板指數以及創業板指數,則分別出現了12.29%和20.73%的年內漲幅。此外,自今年以來,上證50指數年內下跌4.53%、滬深300指數下跌0.95%。由此可見,雖然今年以來A股市場呈現出強勢運行的走勢,但指數之間的分化程度卻比較明顯。

換一種角度思考,假如今年投資者選擇了優質白馬股或傳統週期行業的權重股投資,那麼今年前兩個月時間內並未享受到明顯的資產增值效果。與之相比,若投資者選擇中小創業板股票進行抄底投資,尤其是科技、醫藥生物等股票,那麼今年大概率實現較好的投資收益率。

值得一提的是,上證指數是在2019年1月4日觸底2440.91低點,但創業板觸底1184.91點的時間卻是在2018年10月19日。從調整週期以及調整空間等角度分析,創業板市場提前見底的可行性明顯高於上證指數。

不過,從2018年10月19日低點上漲以來,創業板市場累計漲幅已經達到了80%以上,這一漲幅已經達到了牛市行情的級別。在創業板市場指數大幅上漲的影響下,不少中小創業板股票先後出現一輪明顯的漲幅走勢,整個創業板市場的平均估值也顯著攀升。截至目前,創業板市場的平均市盈率爲55.87倍,深市主板平均市盈率爲17.62倍,而上證指數的平均市盈率則爲14.62倍。

一方面是估值水平持續非理性攀升的中小創股票,另一方面則是估值依舊處於歷史底部的白馬藍籌股,市場的估值結構呈現出明顯的差異化。從某種角度分析,近期處於滯漲狀態的白馬藍籌股,卻一直壓制着整個A股市場的估值水平,作爲佔比市場權重不算很高的中小創業板股票,卻在市場行情持續活躍的背景下,不斷刷新近年來的估值高位,且有越來越多的市場資金參與其中,助推這類股票的持續走強。

值得注意的是,從今年以來白馬股的市場表現來看,確實並不那麼亮眼。截至目前,貴州茅臺年內下跌8.37%、格力電器年內下跌5.22%、美的集團年內下跌8.10%、招商銀行年內下跌5%。此外,工商銀行年內下跌7.14%、農業銀行年內下跌6.50%、中國平安年內下跌4.58%等。在市場指數稍顯強勢的背景下,優質白馬藍籌股卻出現了逆勢下行的走勢,從某種程度上加劇了滬弱深強的表現。

今年以來,A股市場最主要的特徵,莫過於優質白馬股跑不贏題材概念股,但在優質白馬股階段性熄火的同時,卻引發了以往抱團取暖的資金跑向了題材概念股身上,給了前期跌幅巨大的題材概念股有着不錯的發揮空間。

近年來,A股市場基本上延續着這一種蹺蹺板的效應,當白馬藍籌股熄火的時候,往往給了題材概念股表現的時機。但是,當題材概念股開始出現疲軟表現時,資金又會重新跑向白馬藍籌股身上。對投資者來說,一旦投資節奏踩錯,恐怕就會導致賺指數不賺錢的現象。

但是,從中長期的角度分析,無論是A股市場還是美股市場,都離不開業績爲王的定律。對上市公司來說,即使短期受到資金的青睞與追捧,但若上市公司的業績與成長性經不起市場的考驗,那麼終究還是離不開價值理性迴歸的過程。至於白馬股、藍籌股,也是同樣的道理。只要上市公司的業績成長性與估值水平持續保持行業優勢的狀態,纔會得到更多資金的認可,若發生業績實質性變臉的現象,則可能導致股票價值的重估,股票自然受到資金的拋售。

就目前而言,市場資金的投資偏向還是傾向於中小創業板股票,且在較強的賺錢效應影響下,或多或少分流了部分白馬藍籌股的存量資金。或許,相對於估值,市場趨勢與流動性更受到資金的關注與認可,這也給了這類題材概念股帶來了持續炒作的空間。至於優質白馬股、藍籌股,只要成長性與核心競爭力仍存,那麼資金遲早也會重返這類股票身上,長線投資者往往只是輸掉了時間,並不會影響這類股票的長期投資價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