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90后的独生子女娇气,现在他们站在防控疫情的第一线,当起了疫情防控的宣传员,卡点值班的劝导员,自我防控的示范员。他们走访入户,为村民量体温,发放宣传单页,宣传防控知识,成为最基层的逆行者。

22岁的赵希宇是刘家坡村的一名在校大学生,从大年初三到现在每天晚上都主动到劝返点值班,并利用寒假勤工俭学挣来的钱为村劝返点捐赠口罩10包。“妈妈经常教育我,说男子汉要有责任、有担当。”元宵节前夕,他又购买了160包蜡烛送发给村民,并挨家挨户的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倡导大家尽量减少外出。

无独有偶,1995年出生的张玉皓是一名志愿者,更是母亲伊廷香的“小棉袄”。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担任村干部的伊廷香一头扎进工作中,白天她挨家挨户走访宣传,大街小巷喷雾消杀,劝返点值班值守,晚上还主动到劝返点替老同志值夜班。在张玉皓的心里,特别理解并支持母亲的做法。因此,在又冷又困的夜晚,他总是打着手电陪母亲值夜班,希望用他们的坚守换来大家的平安和团圆。

退役不褪色,“我虽然不能像医务工作者一样,冲锋在防疫的最前线,但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尤其是一名党员,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全力付出,为抗疫工作增添一份力量。”90后退伍军人咸德城主动请缨,一直坚守在村口的劝返点。“遇到比较冷的天,我们都是外边套着军大衣,怀里揣着暖水袋,坚决值好勤、守好岗,谁都没有叫苦喊累。”一同值班的志愿者董慧说。

他们是坚守一线的青年志愿者,是防控一线的“排头兵”,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他们年龄虽小,却能抗住严寒,坚守在最前沿,实乃后生可畏。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本期编辑:文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