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委印发了《关于开展向张继学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张继学同志生前系燕崖镇朱家户村党支部书记,他24年如一日,扎根基层、奋战一线,带领群众苦干实干,把远近闻名的“要饭村”“光棍村”变成了“乡村旅游示范村”“乡村振兴样板村”,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担当。

从今天起,《掌上沂源》推出系列报道,大力弘扬张继学同志的“老黄牛”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形成学先进、做先进的浓厚氛围,为推进全县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精神动力。今天推出第四期【“谁也别想在他那儿钻空子”】。

一身正气,凡事讲原则,办事公平公正,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这让张继学在群众中具有良好口碑和威信。

“张书记心里光想着别人,很少想自己。”张继学去世两个多月了,朱家户的村民一提到他,还是禁不住流下眼泪。

与张继学永别时,灵车停在百米外的公路上——他家门口不足1.6米宽的小巷,灵柩根本抬不出去。村民们含泪找来木板,搭起木板路,送张书记最后一程。他们说:“张书记家门前的路是我们村里修的最晚、路况最差的路。今天,说啥也得想办法送他走好。”

在张继学家里,记者看到,客厅里一张木质沙发、一张老式的方桌、几个马扎;卧室里一张大床占了大部分的空间,一张桌子摆在床头;几平方米的院子里,种了一棵石榴树,南屋和东屋是杂物间。家里几乎没什么像样的家具和电器。

村民们都记得,2014年苹果滞销,张继学东打听西联系,想尽办法帮乡亲们卖苹果。经协调,济南银座超市以每斤高出市场5毛钱的价格收购村民的苹果。由于配额有限,他就让群众先卖,自家的苹果却留在了手里,最后很便宜地处理了。

村里修主街道时,沙子不够了,村里账户上又没钱。他二话不说,开起自家的农用车,自己垫上钱,到20里外的沙场运沙。为了省钱,他既当司机,又当装卸工。这些年,每当村里工程缺钱时,张继学就自己先垫上。为这事,妻子没少和他吵架,可是吵过后,还是妻子帮他渡过了难关。张继学任党支部书记24年来,累计为集体垫资20多万元。

这些年来,朱家户村大小工程不断,可每一笔账目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可是,外出联系业务时,因为村里没钱,张继学经常自掏腰包,这也成了张继学去世后理不清的“糊涂账”。

常年在北京打工的村民唐效芬听说危房改造可享受政策,2018年趁春节回家过年的空儿,请村干部吃饭。张继学了解情况后,觉得这是向外出人员宣传农村新政策的好机会,就破天荒地接受了“宴请”。张继学给她解释政策,做思想工作,宣传村里的变化。可最后他和一起参加的3名村干部每人自掏50元,付清了饭钱。后来唐效芬逢人就说:“咱张书记,政策学得好,又廉洁,谁也别想在他那儿钻空子。”

在朱家户村,无论谁家升学、结婚、老人去世等大情小事,张继学从来没落下,可是他家的事很少麻烦乡亲们。在外地工作的儿子给他添了孙女,他都把消息封得很严。后来村两委干部听说后要祝贺,也被他婉言谢绝了。

村里有些年轻人想入党,给张继学送礼、说情,都被他严拒门外。他说:“符合条件的,该入党谁也挡不住;不符合条件的,送座金山银山也白搭。”

今年8月份抗击台风“利奇马”期间,张继学一直坚守在一线。8月13日一大早,他起床后想去看洪水消退情况,可肚子疼得厉害,口吐鲜血。镇村干部忙把他送到医院,医院检查的结果是肝动脉瘤晚期。因为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17天后,张继学永远地离开了他深爱的山村与乡亲。

张继学同志是农村党员干部的优秀代表,是新时代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先进典范。他的先进事迹,生动诠释了一名农村基层党支部书记对党忠诚、恪尽职守、一心为民、严于律己的优秀品格。

让我们缅怀他,学习他。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本期编辑:任 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