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愛花薦讀|晁恩祥:中醫藥研發 突破成見與質疑

“宗俊琳·晁恩祥:中醫藥研發 突破成見與質疑,[570].醫師報,2018-10-25(24)

吳愛花薦讀|晁恩祥:中醫藥研發 突破成見與質疑

歡迎您參與有聲醫師報朗讀,通過 微信/電話/短信聯繫小編吧,雙手奉上小編聯繫方式:15011182507,我們期待您的參與~

【醫界豐碑·改革開放40年】

春夏秋冬,寒來暑往,如今,八十多歲高齡、曾任中日友好醫院中醫內科首席專家晁恩祥教授仍工作於臨牀一線,他曾在書中寫下:大醫精誠,大醫難得,精誠難求,老驥伏櫪,志在終生。2013年,晁恩祥教授被評爲第二屆“首都國醫名師”,2014年被評爲第二屆“國醫大師”,2015年獲央視“最美醫生”榮譽稱號。

吳愛花薦讀|晁恩祥:中醫藥研發 突破成見與質疑

晁恩祥 教授

從醫60來年,晁老見證了祖國改革開放40年的滄桑鉅變。回眸凝望,他依然不忘初心,精神矍鑠,讀經典、重臨牀、善思悟、愛病患。正如當選國醫大師後,晁老賦詩一首的心聲——“從醫濟世慰萬家,潛心精誠度年華。喜獲大師非凡事,人生若水淡如茶。”

他創新了中醫“風邪”理論,形成風咳、風哮辨治體系,提出“發時疏風解痙、宣肺平喘,平時扶助正氣、固本培元”理念,並指導研發出針對“風咳”的新藥“蘇黃止咳膠囊”,先後獲得2009年度中華中醫藥學會科技一等獎、2015年度中國藥學發展獎創新藥物獎突出成就獎,爲大量慢性咳嗽、西醫學的咳嗽變異性哮喘和感冒後咳嗽等反覆治療無效的痛苦疾患填補了中醫學的生命關懷。

結緣中醫 勤學苦練

晁恩祥教授,1935年生,經歷了日本侵華、戰亂不斷的年代,體驗過顛沛流離的困頓。1948年,戰亂的時代洪流終於過去,學生時代的晁恩祥正上高中,是校內有名的體育健將(後來他曾在北京中醫學院的百米跑中創造記錄,幾十年無人打破)。

走上中醫之路,恰恰緣於運動。一次打完球,晁恩祥大汗淋漓地迎風騎車回家,不料當晚便身熱無力,頭痛欲裂。當時的語文老師馮殊軍先生,既有博深的文學知識,而且對中醫有所研究,後成爲學校裏溫文爾雅的校醫。

馮老師開了三味中藥,晁恩祥服用兩劑便好了。

自此,中醫藥如此神奇的療效,深深吸引了年輕的晁恩祥。後來才知道,馮老師當年所開藥方正是出自《傷寒論》的桂枝湯。那年,恰逢高考在即,馮老師看出晁恩祥對中醫藥的興趣,便指點他報考了剛剛成立的北京中醫學院。從此,他與中醫學結下了不解之緣。

1956年,一個註定會被載入中醫發展史的年份。這一年,北京、上海、廣州、成都4所中醫學院同時成立。大學時代的晁恩祥在老師的指導下非常重視閱讀經典,從《黃帝內經》、《難經》、《金匱要略》到《傷寒論》,不知不覺中,收穫了更多的感悟。

紮根內蒙 關注呼吸病醫學

1962年秋天,各省市的大學以及附屬醫院都來北中醫招收人才。百餘名優秀學生被分配到全國各地的中醫藥醫教研機構以及廠礦、企業、醫院。

青年晁恩祥和他的同窗夫人被分配到了內蒙古。此去經年,內蒙紮根22年。

當年,呼和浩特風沙漫天,春秋季節穿着方口鞋外出走一圈,回到家都可以倒出很多沙子。就是在這樣一個地方,晁恩祥成長爲知名中醫。也是在這裏,他和愛人揮灑了22年青春歲月,並撫育了3個孩子。

“那時的電話還是撥盤式的,鈴聲特別大,夜裏電話一響,全家都醒了。”晁恩祥的大女兒晁鳳回憶起童年,印象最深的就是家裏的電話聲。“爸爸是內蒙古中醫院的內科主任,媽媽是外科主任,科裏有事常找他們倆。”

當時內蒙古少數民族地區缺醫少藥,尤其是東部地區呼倫貝爾冬春季節,居民常發生克山病。克山病是一種地方病,發病急,以心肌受損爲主,病情危重,出現心衰或慢性心肌損傷、心律不齊者極多。

1966~1968年,晁恩祥分別前往呼倫貝爾盟阿榮旗和莫力達瓦旗參加了兩次冬季(包括春節期間)防克山病的醫療工作。“因爲他是遊動地去居民家看病,通訊又不發達,二女兒出生了2個來月,他還不知道孩子的生日和性別。”晁恩祥的夫人王秀珍教授每每憶起往事,感觸良多。

當年,防克醫療隊駐地靠近北部邊界,人煙稀少、交通不便,冬季氣溫常在零下30多度。晁恩祥常常需要長途跋涉、走鄉串戶,有時乘坐大馬車或騎馬半夜出診,沿途甚至偶會聽到狼的叫聲。

22年的內蒙古支邊行醫,深深影響了晁恩祥日後的醫教研方向,“我開始關注呼吸病專業的臨牀,這個專業的多發病、常見病非常多。”1971年,國務院下發13號文件,號召防治老年慢性支氣管炎,醫務界掀起了大搞“呼吸四病”(感冒、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心病)的熱潮。

全國各區成立了協作組探討中西醫藥組方,研究肺與支氣管的生理、病理,並進行大樣本流行病學調查和中醫18個組方。晁恩祥參加了全國流行病學調查隊伍,常常下鄉開展定點支氣管炎研究,他參與研製的院內製劑固本止咳夏治片、止咳化痰片、平喘片等深受患者歡迎。其中,“固本止咳夏治片治療慢性氣管炎研究”獲內蒙古自治區科技進步三等獎。

創新中醫風咳、風哮的辨治體系

1984年6月,晁恩祥和夫人王秀珍教授(肛腸科專家)從內蒙古調至中日友好醫院,在堅守了一生的中醫呼吸科門診中,晁老接觸到大量慕名而來的慢性、頑固性咳嗽患者。其中,有一些患者的臨牀表現與傳統的風寒、風熱、風燥咳嗽有所不同,以反覆不斷的乾咳爲主,伴有咽喉部發癢、繼而咳嗽不止,甚至影響正常說話。這類患者通常是陣發性、攣急性的嗆咳、急咳,突發突止,多由冷熱變化、花粉等過敏因素、污濁空氣等刺激引發,具有“六淫”中“風”的特點。

“我始終強調,一定要結合臨牀去探索、去研究,從臨牀觀察中發現科研的閃光點!”

《諸病源候論》在論“十咳”時就有“一曰風咳,欲語因咳言不得竟也”之說,《備急千金方》中也有“欲言語因咳言不得竟謂風咳”的論述,而《中醫內科學》多年來一直將外感咳嗽分爲寒咳、熱咳和燥咳,沒有提到“風咳”一說。

晁恩祥總結了大量臨牀案例,反覆論證,提出有一類病人,不屬熱、不屬寒、也不屬燥,就是和風的特點相關,突發,風邪,發作以後呈現痙攣性咳嗽,應爲“風咳”。

他還記得——《臨證指南醫案》提到:“若因風者,辛平解之。”在《症因脈治》言及風邪傷肺時提到:“治宜疏風宣肺止咳,用藥多用荊芥、防風、蘇葉、蘇子、五味子等。”

於是,按照中醫理法,晁老創立了“從風論治”的治療原則和“發時疏風解痙、宣肺止咳或緩急平喘,平時扶助正氣、固本培元”的治療理念。自此,他創新了中醫“風邪至咳哮”的臨牀與理論,形成了風咳、風哮的辨治體系。

我就要試試!研發就應有突破

“我一個人看病,能量是有限的。如果有臨牀藥物,惠及面應該更廣。”隨着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撫全國,在晁老“風咳”理論的指導下,二女兒晁燕乘上了中醫藥研發制度這趟列車,進行藥物研發。“那是我第一次寫項目申請的標書,我父親給予了指導,然後我就認認真真去寫了!”性格極像父親的晁燕,做起事來一板一眼、執着、努力。很快,課題申請獲得了一次性通過,開啓了實驗階段。

“前期幾百萬的投入資金,就是項目啓動的一大挑戰!”遵循着中醫的“理、法、方、藥”之規,從臨牀前試驗開始,晁燕和團隊完成了藥理、藥學與毒理研究,並親自參與臨牀試驗和監查。多年下來,晁燕帶着和父親從事中醫藥研究一樣的勁頭,幾乎將自己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其中,甚至一天之中奔波於幾個城市之間。

但,新事物的誕生往往會受到重重質疑。“當時,大家都認爲喫一兩個星期的這類中藥就由陽性變爲陰性是不可能的!”

“我就要試試!既然是研發,就應該有一些突破,突破大家的成見、偏見、甚至質疑。”在父母親及家人、朋友的大力支持下,晁燕不惜增加投入資金,組織了用藥後的咳喘患者進行氣道激發試驗,數據顯示藥物治療有效率非常之高。

“從風論治”得到了臨牀驗證,在晁老指導下,晁燕帶領團隊從2000多個病例處方中分析出符合“蘇黃止咳膠囊”的處方主要藥味,並研發上市。《咳嗽指南(2015版)》明確了治療感冒後咳嗽——蘇黃的證據級別爲2C,對咳嗽變異性哮喘推薦級別是2B,西醫指南的推薦奠定了蘇黃在慢性咳嗽一線用藥、首選中藥的重要地位。

2014年,東方運嘉(晁燕創立的公司)和揚子江藥業集團北京海燕藥業有限公司共同申報了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經評審,“蘇黃止咳膠囊研發”獲得了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一等獎。用晁老的話說,這既是一種繼承,也是一種創新,是中醫藥的自我發展。

《醫師報》10月25日24版

吳愛花薦讀|晁恩祥:中醫藥研發 突破成見與質疑

往期回顧

吳愛花薦讀|晁恩祥:中醫藥研發 突破成見與質疑

目前300000+醫生已關注加入我們

吳愛花薦讀|晁恩祥:中醫藥研發 突破成見與質疑吳愛花薦讀|晁恩祥:中醫藥研發 突破成見與質疑吳愛花薦讀|晁恩祥:中醫藥研發 突破成見與質疑吳愛花薦讀|晁恩祥:中醫藥研發 突破成見與質疑吳愛花薦讀|晁恩祥:中醫藥研發 突破成見與質疑吳愛花薦讀|晁恩祥:中醫藥研發 突破成見與質疑吳愛花薦讀|晁恩祥:中醫藥研發 突破成見與質疑吳愛花薦讀|晁恩祥:中醫藥研發 突破成見與質疑吳愛花薦讀|晁恩祥:中醫藥研發 突破成見與質疑吳愛花薦讀|晁恩祥:中醫藥研發 突破成見與質疑吳愛花薦讀|晁恩祥:中醫藥研發 突破成見與質疑吳愛花薦讀|晁恩祥:中醫藥研發 突破成見與質疑吳愛花薦讀|晁恩祥:中醫藥研發 突破成見與質疑吳愛花薦讀|晁恩祥:中醫藥研發 突破成見與質疑吳愛花薦讀|晁恩祥:中醫藥研發 突破成見與質疑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