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历史,源远流长,在一些大型的古墓内,发现一些“怪器”,真的能让专家们一时间都成为“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今天小编要说的,就是一个让专家们都“摸不着头脑”的东西,而到最后知道它的用途时,却都觉得很“搞笑”,这件怪器到底是什么呢?这事儿还得从狮子山汉墓开始说起。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狮子山汉墓位于江苏省徐州市,是汉朝第三代楚王刘戊的陵墓。在汉景帝时期,楚王刘戊因参与“七王之乱”,于公元前154年战败自杀,死后葬于狮子山。直到1994年,这座埋藏于地下2148年的楚王陵,才得以“重见天日”。而它的发现,可以说是意料之中,也可以说是意料之外。

一直以来,考古专家们根据史料的记载,推测在狮子山下有一座楚王陵墓,但经过数十年的勘察,却一直都没有找到陵墓的入口,也没有任何其他有进展的发现。直到在1985年,考古专家们在狮子山发现了汉代的瓦砾和砖石,虽然可以进一步的确定狮子山确实有汉墓,但是至于入口在哪,墓主人是谁都一概不清楚。又经过几年的寻找,终于在1990年的时候,考古专家们偶然在一户农民的地窖中,发现了陵墓的入口。之后,又经过4年多的准备,于1994年正式对这处陵墓进行发掘,而墓主人正是第三代楚王刘戊。

可是楚王陵的发掘结果,却让考古专家们都不太满意,因为墓葬早已被盗墓贼“捷足先登”了,主墓室几乎被洗劫一空,只剩下零零散散的一些金银玉器,以及一副被抽掉了金丝的玉衣。而专家们在进一步的发掘中,竟然有了一个意外的收获。到底是什么呢?下面小编就来了给您揭秘。

考古专家在主墓室的附近,发现了3个完整的耳室(相当于墓室的储物柜),而且还都没有被盗,兴许是盗墓贼匆忙间就给遗漏了吧。这几间耳室都有“封门石”,工作人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终于挪开“封门石”,果然在耳室面存放了许多金银玉器,而且还有大型的青铜和陶制器具,而其中有一件“怪器”就让专家们感到很匪夷所思。

因为这件“怪器”看起来像个盆,直径在60厘米左右,深度在20厘米左右,而且还是银质的,并和几个酒杯放在一起,莫不是刘戊用这盆来盛酒的,那他的酒量也太猛了吧。随后,经过仔细的清理,又在这件“怪器”中找到这几样东西,正如图片中您看到的这样。专家不解这是何物,而脑海中的疑问也越来越大!

后来,专家们将这件“怪器”带回去仔细研究,经过清洗和修复,发现在它的外侧竟然有铭文,经过辨析,为:“宦者尚浴沐𫓶容一石一斗八升重廿一斤十两十朱第一御”!虽然一时也不清楚这铭文是什么意思,但是“沐浴”和“𫓶容”两个词,却让专家们眼前一亮。“沐浴”我们都知道,就是洗澡的意思,而“𫓶”就是盆的意思,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也有注释:“𫓶,小盆也”,所以这“怪器”就是刘戊的洗澡盆,也许他还用来洗脚,因此之前,说它是“酒盆”的专家都笑了。

既然这是洗澡盆,那么盆里发现的三个东西就应该是“搓澡石”,在沐浴的时候用来除去皮肤上的污渍和死皮,毕竟古代没有“香皂”,所以当时搓澡就全靠这东西了。看到这里,小编想想都觉得“肉疼”,用这么粗糙的东西往身上搓,可见刘戊是有多么的“皮糙肉厚”啊,因此,也难怪专家们都会觉得“搞笑”,兴许也和小编想得一样。

所以说,我们现在对古人的生活还是不够了解,一件简单洗澡盆和搓澡石,就让专家们都摸不着头脑,后来又大费周章的研究了一番才知道。古代文明数千年,也许还有更多“秘密”被深埋于地下,等着我们去发现和探索……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