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曆史,源遠流長,在一些大型的古墓內,發現一些“怪器”,真的能讓專家們一時間都成爲“丈二和尚”——摸不到頭腦。今天小編要說的,就是一個讓專家們都“摸不着頭腦”的東西,而到最後知道它的用途時,卻都覺得很“搞笑”,這件怪器到底是什麼呢?這事兒還得從獅子山漢墓開始說起。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獅子山漢墓位於江蘇省徐州市,是漢朝第三代楚王劉戊的陵墓。在漢景帝時期,楚王劉戊因參與“七王之亂”,於公元前154年戰敗自殺,死後葬於獅子山。直到1994年,這座埋藏於地下2148年的楚王陵,才得以“重見天日”。而它的發現,可以說是意料之中,也可以說是意料之外。

一直以來,考古專家們根據史料的記載,推測在獅子山下有一座楚王陵墓,但經過數十年的勘察,卻一直都沒有找到陵墓的入口,也沒有任何其他有進展的發現。直到在1985年,考古專家們在獅子山發現了漢代的瓦礫和磚石,雖然可以進一步的確定獅子山確實有漢墓,但是至於入口在哪,墓主人是誰都一概不清楚。又經過幾年的尋找,終於在1990年的時候,考古專家們偶然在一戶農民的地窖中,發現了陵墓的入口。之後,又經過4年多的準備,於1994年正式對這處陵墓進行發掘,而墓主人正是第三代楚王劉戊。

可是楚王陵的發掘結果,卻讓考古專家們都不太滿意,因爲墓葬早已被盜墓賊“捷足先登”了,主墓室幾乎被洗劫一空,只剩下零零散散的一些金銀玉器,以及一副被抽掉了金絲的玉衣。而專家們在進一步的發掘中,竟然有了一個意外的收穫。到底是什麼呢?下面小編就來了給您揭祕。

考古專家在主墓室的附近,發現了3個完整的耳室(相當於墓室的儲物櫃),而且還都沒有被盜,興許是盜墓賊匆忙間就給遺漏了吧。這幾間耳室都有“封門石”,工作人員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終於挪開“封門石”,果然在耳室面存放了許多金銀玉器,而且還有大型的青銅和陶製器具,而其中有一件“怪器”就讓專家們感到很匪夷所思。

因爲這件“怪器”看起來像個盆,直徑在60釐米左右,深度在20釐米左右,而且還是銀質的,並和幾個酒杯放在一起,莫不是劉戊用這盆來盛酒的,那他的酒量也太猛了吧。隨後,經過仔細的清理,又在這件“怪器”中找到這幾樣東西,正如圖片中您看到的這樣。專家不解這是何物,而腦海中的疑問也越來越大!

後來,專家們將這件“怪器”帶回去仔細研究,經過清洗和修復,發現在它的外側竟然有銘文,經過辨析,爲:“宦者尚浴沐鋗容一石一斗八升重廿一斤十兩十朱第一御”!雖然一時也不清楚這銘文是什麼意思,但是“沐浴”和“鋗容”兩個詞,卻讓專家們眼前一亮。“沐浴”我們都知道,就是洗澡的意思,而“鋗”就是盆的意思,漢代許慎在《說文解字》中也有註釋:“鋗,小盆也”,所以這“怪器”就是劉戊的洗澡盆,也許他還用來洗腳,因此之前,說它是“酒盆”的專家都笑了。

既然這是洗澡盆,那麼盆裏發現的三個東西就應該是“搓澡石”,在沐浴的時候用來除去皮膚上的污漬和死皮,畢竟古代沒有“香皂”,所以當時搓澡就全靠這東西了。看到這裏,小編想想都覺得“肉疼”,用這麼粗糙的東西往身上搓,可見劉戊是有多麼的“皮糙肉厚”啊,因此,也難怪專家們都會覺得“搞笑”,興許也和小編想得一樣。

所以說,我們現在對古人的生活還是不夠了解,一件簡單洗澡盆和搓澡石,就讓專家們都摸不着頭腦,後來又大費周章的研究了一番才知道。古代文明數千年,也許還有更多“祕密”被深埋於地下,等着我們去發現和探索……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