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本出土的《宣講拾遺》中,就記載了衆多的古人生活的小故事,雖然沒什麼大人物,但是現在讀起來,卻很有哲理。這個事情告訴我們:做兒女的一定要孝順,只有做一個懂得知恩圖報、有孝心的人,纔是令人佩服的有品德的人,也會得到人們的尊重。

老君洞小學修繕時,竟然發掘出一本神祕古書——《宣講拾遺》。專家將古書內容進行整理,裏面居然是根據古人的生活而記錄的故事,有趣又生動,對我們現代人還很有啓迪作用。您可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小編這就來爲您揭祕:

老君洞小學直到新中國建立後,全國各地開始推崇教育,就把這裏改造成小學學校了。隨着學校遷新址後,這裏也沒空下來,再次爲老人提供服務——改建爲村老年活動中心。

活動中心畢竟建築時間久了,牆面外皮剝落,屋頂都開始漏雨,它需要重新休整。於是,當地人找來了裝修團隊,打算好好修建一番。當他們將石頭牆推倒,清理地基的時候,竟在泥土中,挖出了一個灰不溜秋的罈子。難道罈子裏有寶貝?衆人迫不及待地將罈子打開,發現裏面保存着的是一本絕傳的古書——《宣講拾遺》。

這本書就是講故事的底本。講故事聽起來好像很無聊,其實它對消息閉塞的古人很有意義。畢竟,古代的貧苦百姓生活質量不高,日出而作,或種田或維持生計忙活一天,日落纔回到家。傍晚時分,大家無所事事,他們認字的不多,有沒有興趣愛好,只能常常聚在一起,用講故事打發時間。

這本出土的《宣講拾遺》中,就記載了衆多的古人生活的小故事,雖然沒什麼大人物,但是現在讀起來,卻很有哲理。比如第一篇內容,就是教導古代夫妻之間的相處祕訣的。有一個老太太,她自從嫁給丈夫後就一直被男人罵,無論她做多少事情都不對,它從小姑娘被罵到老太婆後,終於忍不住了,她要去問個清楚,於是老太太就去問一位高人:“我生兒育女任勞任怨一輩子,爲什麼他還要罵我?”

高人說:“只看你那副陰沉沉的臉,就該捱罵,你以後紡線,或是做針錢活計時,常用小鏡子自己照照,看有沒有笑容?若是有了笑容,就不捱罵啦。”她回去後果然常常面帶笑容,她的男人不但不再罵她,反而對她非常好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怎麼樣才能討得丈夫歡心,怎麼樣讓自己將生活過得更好呢?答案就是多笑。多笑,樂觀積極的情緒就會表現在身上,也會把好的態度傳染給身邊人,她纔會過得越來越開心。看來,愛笑的人果然運氣不會太差。

第二篇內容反應了孝道的重要性。古代有一個叫楊黼的男人,他父親去世後,就不願意孝順自己的母親胡氏了,讓胡氏挨餓受凍。他本來以爲沒了母親這個累贅,自己的生活會變得更好,沒想到楊黼之後的收成非常差,做事情也經常失敗,無論他怎麼勤奮種地都沒用。楊黼感到很奇怪,就去燒香拜佛,尋求神明庇佑。

廟裏的和尚告訴楊黼:“明明你家裏就有值得供奉的神明,你不好好對待她,還來我這裏?”楊黼聽得一頭霧水,直到他回到了家後,看到瘦骨嶙峋的老母親,才突然明白和尚的意思。從那以後,他就對自己的母親非常的孝順,沒想到他的母親身體還是越來越差,很快就去世了。等到母親死後,他才知道親情的珍貴,找到了一個乞丐來供養着,因爲她長得像母親。

沒想到這位老太太被他接回家之後,老太太告訴他種什麼,都獲得豐收,甚至種出了雙禾。老太太認爲雙禾是吉兆,所以讓他去報官,官員也把這件事情啓奏給了皇上,其他的大臣知道了這件事情之後,也感到非常的高興,紛紛說:“谷生雙禾,乃是祥瑞,定主國泰民安。”

皇上聽了這些話之後非常的開心,就遂恩賜翰林,楊黼當官後,又因爲治民有功,被升爲知府。這個事情告訴我們:做兒女的一定要孝順,只有做一個懂得知恩圖報、有孝心的人,纔是令人佩服的有品德的人,也會得到人們的尊重。

第三篇故事也講了古人的家長裏短:婆婆和兒媳婦之間如何相處?書裏寫了一人家,婆婆的兒子去世後,只剩了女兒和兒媳婦。她明知道她女兒心性不好,兒媳婦服侍的她舒服,可婆婆還是把自己的女兒寵到無法無天的地步,於是女兒越來越跋扈,竟然直接趕走兒媳婦。兒媳婦無奈被趕出去,女兒也不聽話孝順,婆婆這才知道媳婦的好。這個故事就很簡單地告訴大家:日久見人心,不能因爲血緣關係就惡化婆媳關係。

過去的時候,人人都喜歡聽《宣講拾遺》。因爲這裏面都是“勸善”的小故事,即滿足了人們的精神生活,同時,它又對人們起到了良好的教育作用。可以說,《宣講拾遺》是一本好書,能夠得到它,堪稱是一件幸運的事兒。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馮豆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