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正如李诞在奇葩说里谈到的:“害怕婚姻不是病,一个社会,非要让人结婚才是病。说她年龄不小,该早早结婚生子的,是她的妈妈。

原标题:一边吸氧一边看,越看越生气!

这几天,铺子被推荐看了一部关于中国的纪录片。

说实在的,从影片名字开始,估计很多女性就会感觉有被冒犯到。

《中国剩女》

这是一部由以色列导演拍摄的中国纪录片,PBS(美国公共电视网)出品。

在1时25分的时间里,讲述了三位未婚成功女性在“剩女”的压力下,如何挣扎、主动争取、努力平衡,甚至逃离的故事。

一号女生,是个律师。

她的家乡在北方某个小村,家中五个女孩,没有儿子。

她是老幺。

四个姐姐都已结婚生子,和父母生活在同一个村子,只有她离家北漂,生活得最好。

考上了好的大学,在北京站稳脚跟,做了一名律师。

但也是她,常常不让父母姐姐们放心,只是因为她未婚。

“你一天不成家,咱爸咱妈就一天不放心。”

她的家庭,是非常传统的那一种。

墨守成规,大男子主义。

认为婚姻就是一切,尤其对于一个女生来说。

没有结婚,人生就不完整,就是自私,就是有病,就是该被判刑。

总之,只要不结婚,再幸福也不叫幸福。

回到北京,某婚介网的“红娘”也只将她当做婚姻市场上待售的“货物”。

你的年龄也不小了;

你长的也不是特别好看,要求那么高做什么;

既然你选择了婚姻,就不能选择不生孩子呀......

但是,作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在北京打拼多年的独立女性来说,不婚不育并不是问题。

单身其实挺好的,只要能够养得活自己。

不生孩子也没关系,大不了可以先选择冻卵,或者领养。

什么时候有爱情,再结婚也无妨。

而她的豁达和开朗,换来的却是家人无论如何的不理解不支持,和一次又一次的“批斗大会”。

“不结婚判刑是吧”

“不结婚可不就该判刑”

二号女生,是个播音员。

28岁,地地道道的北京人,怎么算,也算不上“剩女”二字。

说她年龄不小,该早早结婚生子的,是她的妈妈。

“我像你这么大,都生了你了。”

家庭结构女强男弱,妈妈是个很强势的女人。

而她,最多的就是顺从。

因为从两岁她就懂得,不听话,就会被妈妈抛弃。

即使现在,一言不合妈妈就会摔门走人,只留下她自己被气哭。

妈妈控制欲一向很强。

一边催婚,一边还要对她交往的男生评头论足、掺和挑剔。

这个太土气,那个家庭不合适,甚至有一些毫无逻辑的反对:

我不让你找南京人,你偏偏就找了南京人,所以我就更不让你找南京人......

如果争论起来,妈妈就会更生气地说:

“我把你养这么大养出深仇大恨”

“我给你买房买车现在我就成坏人了?”

三号女生,是一位大学老师。

出生于书香门第,但因为为父亲治病而家道中落,她自己的终生大事也就这样耽搁下来。

如今,她37岁。

是外界眼中不折不扣的“剩女”。

如今,她交了一个比自己小9岁,家庭学历各方面稍弱于自己的男朋友。

说不清是不是因为有爱。

不到半年的时间,她和男友完成了恋爱、结婚、怀孕。

在婚否这道选择题里,她放弃了“有趣的生活”,选择了“幸福的生活”。

“我这样定义我的生活,我结婚前的生活很有趣,结婚之后没那么有趣了,但是更幸福,更美好了一些。”

影片中这些女性的困扰,在铺子看来,非常真实。

一个词,最明显的显示出了女性生活中的不易。

剩女。

中国男女人口比例为11:10,却很少有人指责晚婚男性为“剩男”。

而生活中,女性被催婚、催生的比例也远大于男性。

这一点,小城市尤甚。

从第一个律师女生和他家人的对话中,就可见一斑。

为什么要结婚?

因为年龄到了。

如果不想结婚呢?

那就是读书读傻了,想法不正常,就是有病。

可如果自己无论如何都不想结婚呢?

那就是你长大了,不听话了,任由父母亲人操心,被议论。

这就是自私,就是不孝。

父母亲人的出发点没错,是希望子女有病灾的时候身边有人照应,是希望子女幸福。

但他们却定义错了幸福。

幸福,是一个非常、非常主观的感受。

对于一些人来说,有人问我粥可温,有人与我立黄昏是幸福。

对于另一些人来说,朝看霞光暮看云,书词小曲竟无人也是幸福。

然而,因为受中国几千年传统男权文化的影响,男强女弱。

女性的个人价值,被绑架到了婚姻、生育、家庭,甚至长久以来,对女性的评判标准,都是“宜其室家”。

彼时的婚姻,也许是幸福,但现在的幸福,却一定要是婚姻吗?

女性不婚的选择,到底伤害到了谁?

“就像裹小脚一样,鞋就小那么一号,你脚多大都要钻到那个鞋子里面,

对于心小的就觉得无所谓,

但对于脚大的,喜欢到处乱跑的,对自己未来还有很多梦想的,

穿着就夹脚,就疼”

与影片的三个选角方向不同,我们的社会并非都是由不婚和恨嫁组成的。

现代不乏有很多开放的家庭和开明的父母,他们支持子女或是结婚,或是单身的选择。

而且,综合国际数据来看,全球结婚率连年走低,单身已然成为大潮。

所谓“剩女”越来越多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女性能够经济独立后,便不再囿于家庭,婚姻不再是必需品,过去“搭伙过日子”的现象随之被打破。

女生受的教育越高,越宁愿单身也不愿和聊不到一起的人步入婚姻。

等等等等。

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选择婚姻与否,都应该得到别人的尊重。

允许想结婚的人结婚,想单身的人单身。

正如李诞在奇葩说里谈到的:“害怕婚姻不是病,一个社会,非要让人结婚才是病。”

单身不是问题,按头恨嫁才是。

话虽这么说,但也无可避免的总会有各种声音、力量挤压着你。

可能来自父母亲人,可能来自朋友同事,可能来自社会网络。

如果你无法与这种声音决裂,也无论如何不允许自己妥协。

那么,你或许可以学习一下影片中律师小姐姐的做法:

一边战斗,一边撤退。

而铺子相信,一切,最终都会好起来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