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见你》、《我们与恶的距离》、《俗女养成记》、《用九柑仔店》……

不知何时,台剧又杀回到我们的视线中。

自传统的偶像剧没落后,沉积许久的台剧卷土重来。

一部部热映作品不仅品质优良,有些更直击社会痛点。

在让人看爽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思考。

这不。

时值五一小长假,台剧又给我们带来了新惊喜——

《谁是被害者》

本剧改编自推理小说家徐瑞良的作品《第四名被害者》。

豆瓣8.1。

这是目前网飞出品的华语剧中,评分最好的一部。

近些年,网飞在亚洲市场投入了很大的精力,但华语剧的成绩始终不理想。

之前强势宣发的《罪梦者》,虽然集齐了中国台湾影视界的半壁江山,最终却雷声大雨点小。

时隔多日,《谁是被害者》出现,网飞的华语剧终于可以扬眉吐气。

这一次,张孝全搭档许玮蜜,还出现了大家好久不见的林心如。

1

惨案

一打开本剧,片前声明就已先声夺人——

本故事纯属虚构,其中包含自杀等暴力场面。

如果您对这些主题感到不安或身心不适,本剧可能不适合您。

建议斟酌观赏,并寻求专业协助。

不是为了烘托气氛。

就是直接的劝退。

说实话,这很不常见。

就目前主流的影视作品来说,无一不是希望看的人越多越好。

至于看过后是什么反应,很少在流量优先的制片方的考虑范围内。

并且,即使是最差的结果,一片骂声和指责,也能为剧集增加热度。

这比没人观看、无人问津要强得多。

《谁是被害者》究竟哪来的自信,敢发这种声明呢?

(剧透提醒)

我们接着看下去。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件惨案。

一件是溶尸案。

过气歌手苏可芸被发现死于旅馆中,尸体被食人鱼酸高度腐蚀,惨不忍睹。

人到中年的刑警队长,什么场面没见过。

但就连他在目睹惨状后,也瞪大了眼睛,看呆在现场。

其他警员则都踟蹰在门口,不忍更不敢进去。

可见这画面给人的冲击力和不适感。

被强酸腐蚀而死,想一想就让人不寒而栗。

而这只是本剧一系列命案的开始。

当你刚从溶解的尸体中缓过神时,本剧又送上来第二个“惊喜”——

焚尸。

一栋尚未完工的大楼顶层发生火灾,现场只有一具尸体。

尸体浑身焦黑,残存的衣物和肉体呈现出炭状,并且死后保持着古怪的跪姿。

死状堪称惨烈。

相信看过这两具尸体后,无论角色的反应有多惊恐,都不会让人感到夸张,从而破坏本剧整体的真实感。

这都源自节目组对细节的追求。

为了营造真实感,制作组请教了非常多的专业人士。

而剧中两具惨死尸体的制作,制作组更是逐层的分析和构建。

最基本的骨头,要考虑怎样和故事对应,呈现出尸骸该有的姿态。

然后是肉在尸体上呈现的状态,为了看起来更可怕,而不只是黏糊糊的一团,需要很多细节上的处理。

最后是尸体的颜色,不只是需要专门方式去呈现出不规则的尸斑,还要斟酌呈现到镜头上的效果。

就拿焦尸举例。

由于重力的因素,在骨头方面,需要考虑怎样把身体支撑起来,维持跪姿。

而肉、色方面,因为尸体被干粉灭火器喷过,就需要在尸体被烧过的焦黑痕迹和干粉呈现比例上取舍。

要做到既逼真,看起来又不是白花花的一坨。

就这样。

由骨到肉再到皮,由部分到整体,整具尸体惨得合理、真实。

而正是这种对细节的追求,也使得演员更加投入。

剧中女记者的扮演者许玮甯在采访中表示,尽管明知是道具,但看到后还是会感到强烈的不适,觉得反胃。

只看了一张照片,她便不想再看了。

因为她想把后面紧张的反应,留到镜头前面真实的呈现。

整部剧有非常多的死者,每一个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这一切都是为了让观众信服。

而观众信服后,自然就会被更好地带入剧情。

发现角色们不动声色的内心挣扎,以及直面生死时的个人情感。

2

怪人

棋局已经布下,就差主角登场了。

而本剧的主角也非常独特,独特到台词可能都没有配角多。

这不是因为他很酷,不聊天。

——他有病。

他叫方毅任(张孝全 饰),是警队里的鉴识人员。

方毅任先天患有亚斯伯格综合征。

在外界,这种病一般被认为是“没有智能障碍的自闭症”。

其主要有三个特点——

1、社交困难 ;

2、沟通困难 ;

3、固执或狭窄兴趣。

而这些症状在方毅任身上的具体表现,就是不会和人交流,不懂人的情感,以及固执带来的最顶尖的鉴识能力。

(简单的科普一下,鉴识科就是犯罪现场取证,以法医鉴定技能为主的学科。)

这些特质通过片中很短的一幕,就可以得到全部体现——

方毅任来到火灾现场取证,因为他之前不出现场,更因为他不会“做人”,队长对他有很大怨气。

一番简短的争执后,想发作的队长被劝住。

理由是方毅任的业务能力对破案可能会有很大帮助。

并且如果方毅任出错,这正好可以把他弄走。

这段对话就发生在方毅任身边。

尽管二人在窃窃私语,但通过方毅任的反应我们能看到——

他们其实并不忌讳被方毅任听到。

这么一个活在自己世界里的工作狂,有一天居然发现,自己的女儿和命案相关——

方毅任在溶尸案的现场发现了自己女儿的指纹。

和前妻离婚后,女儿被带走,他们便再没有联系。

没想到多年后的再次“重逢”,竟然发生在最让人无法接受的地方,命案现场。

方毅任偷偷隐藏了这条线索,开始一个人寻找女儿的下落。

而在追寻女儿的踪迹时,方毅任也慢慢领悟到一件事——

他真不是个东西。

前妻生病去世,他不知道。

女儿被送进少辅院,他不知道。

女儿从少辅院逃走,他不知道。

女儿去夜总会坐台,他还是不知道。

他全部的心思都投入到了工作上,对于女儿多年来的情况漠不关心。

更讽刺的是,关于女儿他唯一能找到的有用信息,来自于一篇新闻报道——

酒店妹狠砸酒瓶,男客险丧命。

通过这条新闻,他找到了当初采访女儿的记者,徐海茵(许玮甯 饰)。

徐海茵对这件命案很感兴趣,想获取更多内幕信息,写进自己的独家报道。

二人互相利用,开始结伴调查。

之后,不断发生于眼前的生与死使二人都发生了改变。

徐海茵还替观众问了方毅任一个关键的问题——

“如果你女儿真的是杀人凶手,你会怎么做?”

3

解脱?

最后再回到剧情。

溶尸案、焚尸案。

随着剧情的不断展开,隐藏的秘密也渐渐浮现。

在调查检测中,方毅任发现——

溶尸案的尸体并不是大家以为的过气歌手苏可芸。

因为苏可芸曾经做过隆鼻和削骨手术,而这溶尸案尸体的头部并没有整形痕迹。

通过骨骼特征判断,这具尸体是名男性。

而真正的苏可芸不知所踪!

接下来的焚尸案中,通过现场找到的员工卡,警方认定死者为誉品公司的前员工,张聪健。

案件发生的这座大楼就属于誉品公司。

既然这样,那劳动纠纷完全可以算作主要的调查方向。

可方毅任的发现推翻了之前的假设——

他从尸体的鼻腔内找到了整形用的填充物。

从骨骼和生物特征判断,这具尸体是名女性。

应该就是他们一直寻找的苏可芸。

如果焚尸案的尸体是苏可芸的话,那溶尸案的尸体又属于谁?

而张聪健呢?他此时还未死,可他为什么行踪古怪?

他和苏可芸有什么秘密?

焚尸案发生不久,有匿名电话举报,城南仓库中又有一具尸体。

警方连忙赶到,果不其然,死者为张聪健。

苏可芸、张聪健,第一具尸体也在后续调查中确定了身份——

方毅任女儿的好友,共同在夜总会上班的“少爷”,游成皓。

在根据不断更新的线索中,我们得知了他们三人的故事。

过气歌手苏可芸,为了付出,甚至把毒都戒了。

在老朋友的热情帮助下,她录制了新唱片。

一切看起来都在变好。

可她无意中听到老朋友的闲聊后,却只剩下失落。

“……看起来怪怪的,样子都变了,不行了……”

“……都老朋友了,帮他最后一次吧……”

都是很正常的谈论,也不是取笑的口吻。

但就是这平白的事实,深深地刺痛了苏可芸的心。

而杂志为了吸引眼球,更直接对她进行人身攻击。

而张聪健则曾是誉品公司的销售冠军。

同事羡慕,领导器重。

人生得意。

公司还许给了他丰厚的奖金。

“我们公司这一面墙是张聪健拼出来。”

“公司不能没有他啊。”

可正是因为工作的过度劳累,他得了癌症,胃癌晚期。

打这之后,一切都变了。

公司要求他签自愿离职书。

许下的奖金也迟迟不到位。

他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但为了家里老年痴呆的父亲,他决定去和公司讨说法。

但以前总是笑面相对的经理却变了脸——

说实在的

业绩奖金都是提供给那些

能够持续为公司创造利益的人

你现在这个状况

怎么为我们创造更多的利益啊?

游成皓的故事比较简单。

他是个男人,但他想当一名女人。

父母不理解他,和他断绝了关系。

他们三人都尝够了世间冷暖,失去了活下去的动力。

但却又都在死前完成了自己的“遗愿”。

——游成皓想像女人一样活着,不然那就像女人一样死去。

——苏可芸在死前看到她的新专辑因为“她”的惨死而大火。

——张聪健的公司也被检举、立案调查。

他们在别人帮助下达成自己的遗愿后,又用自杀成全了别人的遗愿。

讲到这。

故事还未进行一半,尚有很多迷题有待揭开。

但带给我们生死与人性的思考已经足够多。

一个人的死亡反而成为了另一个人生命结束前的光。

绝望与希望不断地传递、交融。

剧中每个绝望的人看似都为自己的死找到了意义,可这种终究是种自私的选择,更是一种逃避。

生活于现代社会的喧嚣中,我们每个人不容易。

我们可能会被嘲笑、打击、背叛……可能会感受到人间的种种恶意。

但好好活着,一定比死去更有意义。

但既然活着,就要活得比死更有意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