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毁容后,TA依然是顶流

(本文由电影铺子原创:movpuzi)

2019年4月15日。

几乎全球媒体都在报道一件事——

巴黎圣母院大火。

震惊、心痛、惋惜是绝大多数人得知这个消息后的切身心情。

和平年代的人大概未曾想到伟大历史文明会在自己眼下受创。

没有人愿意失去这样一座精湛的建筑。

大火平息后,一支工匠大师和精英工程师们组成的团队即刻投入了巴黎圣母院耗资500万英镑的修复计划。

铺子今天介绍的这部影片便深入记录了巴黎圣母院一年以来的修复历程。

可谓匠人精神与高科技创新并重,弹幕“致敬”根本刷到停不下来!

古教堂大援救:争分夺秒拯救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作为巴黎城的地标性建筑,坐落于塞纳河的西岱岛上。

这座市中心瞩目的中世纪建筑于 1163 年动工,历时 180 多年,直至 1345 年才完工。

当维克多·雨果于 1832 年写下《巴黎圣母院》时,更是耗资 1.7 亿英镑修复它。

如此漫长、昂贵的铸造收获了一座无与伦比的典型哥特式风格建筑,但也侧面展现了它精湛的技艺投入

高达 33 米的墙上镶嵌着 3000 多平方米的彩色玻璃。

顶部以一列哥特式穹形拱顶覆盖。

穹顶之上重达 500 吨的复杂木材网络构成十字形屋顶,铺有 1300 块铅砖。

90 米中央尖塔耸瞩目地耸立着。

教堂主体被 28 座飞伏壁环绕着。

建筑正面的 68 米高空处矗立着维克多·雨果笔下闻名的钟楼,内部挂有十座巨大的铜钟......

它无愧被誉为中世纪工程学的巅峰

如今,此等文明之瑰宝遭遇火灾,可想而知修复之艰难,需要投入的金本人力物力之浩大。

毕竟修一座保存近千年的教堂,和建一栋普通大楼是不可相提并论的。

01

修复需要考量的问题是多方面的。

首要需面对的是安全。

在大火的吞噬后,石拱顶上的三个大洞使巴黎圣母院变得异常脆弱,任何风吹草动都有倒塌的风险。

500 吨被烧焦的脚手架残骸狰狞地暴露于高空。

此外,屋顶的有毒铅受热融化后扩散到了空气中,并覆盖于各处表层,污染了现场。

清理完现场前,团队成员必须穿戴防护服进入受污区做工。

离开时,甚至午饭时,都必须清洗设备及进行自我清洗。

正因此,修复的进度被延缓,难度骤增

所幸的是,教堂内脆弱而绝美的彩色玻璃留存较好。

只是由于高热度使得铅屋顶融化,离火源最远的玻璃都受到了有毒铅粉的严重污染。

玻璃学家使用手持显微镜调查玻璃上的铅粉含量后,便着手制定相关解决方案。

一项大规模的去污计划急需展开。

好在历史给这些玻璃镀了一层保护膜——

百年未清理的积灰阻隔了有毒铅,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小型保护作用。

所以只需清理附着物便可。

彩色玻璃问题相对不大,但穹顶的巨窟窿和穹顶之上号称“森林”的木质结构却损坏严重,需要多费功夫了。

中世纪工艺使用近八百立方米的石灰岩建造出了宏伟、极具韧性的穹顶。

不幸火灾中因受到上方木头及灭火用水的冲击,被摧毁了百分之十五。

造成三个十二米宽的洞和数条缝隙有待修复。

填补用的岩石不可随便。

巴黎圣母院由不同的石灰岩组成,拱顶使用了轻而坚固的多孔石灰岩。

为避免因采用密度不一的石灰岩,导致新拱顶的使用寿命不长。

新岩石要求与原石材高度一致。

也为了高度还原古迹,地质学家希望分析出这些岩石出自哪个采石场。

分析的依据则在于岩石中的罕见微体化石——

圆板虫

专家们在巴黎各处采石场的搜寻这种岩石。

最终于一座著名地下墓地找到了。

不过,要在早已停止运作的采石场开采岩石也绝不是易事。

另一处需要大费功夫的是穹顶之上的“森林”木质结构

光听几个数据就可见其之繁复——

耗费 700 立方米的木材。

源自 52 英亩橡树。

约 1300 棵。

除了原料之耗费,确定其构造和工艺也不简单。

虽然这些珍贵木材已被烧毁,但在将其挪开前,工人也需一一对其落下的位置进行精确标记。

为的是通过标记,帮助确定其最初在屋顶的位置。

结构还原了,工艺也不可怠慢。

巴黎圣母院的橡木砍伐和雕刻工作,特意请到了熟悉中世纪工具和技术的木匠。

这意味着全程拒绝使用现代化的电动工具

每一棵树的砍伐与雕刻均由工人手工完成。

不仅致力还原巴黎圣母院的外观,连原材料、打造工程也极力还原。

不得不说,古迹虽然遭到了损毁,但人们对伟大文明的敬重却未曾削减。

02

修复之余是创新保护。

在工程师加紧拆除穹顶上方高危的脚手架时,建筑师们也启动了一个开创性项目。

该项目旨在为巴黎圣母院创建一个有丰富数据的模型

一个“数字双胞胎”。

数字双胞胎将不仅嵌入大教堂外观,汇成3D动态地图,一览十二世纪以来教堂内大到石柱、小至铁定的一切。

同时会输入研究得来的所有科学数据。

点击数字模型上的一块石头便可获取其有关的所有物理属性信息。

比如整个结构内的力学性能等。

听上去是不是很高级?

高级的还不仅仅是数字双胞胎项目。

彩色玻璃的全新保护措施也在计划中。

以为后人保护这些绝美的玻璃,可能会借鉴英国约克大教堂的彩色玻璃保存技术。

那座教堂使用了保护性透明玻璃外框嵌入窗口,相当于给玻璃覆了一层防护膜。

这层防护不仅在防止紫外线及水汽的腐蚀伤害方面发挥了不错的作用,还可调节温度以减少水汽。

益处颇多,但也有难处。

因每扇玻璃形状不一,所以保护框需一一定制。

这对于拥有 3000 扇玻璃窗的巴黎圣母院而言,实施起来必然投入不小。

不过,在创新保护计划中,投入不小的可不仅彩色玻璃。

由于巴黎圣母院的大火,全法可是争先对历史古迹从内至外地进行了 3D 扫描。

取得数以百万的测量结果形成一个名为“云点”的数据云。

以保护法国遗产,留与后代。

此外,工程师们也投入调查火通过木质结构蔓延的物理原理。

并设计出防火墙安装于历史建筑的屋顶,做到防范于未然。

03

这场火灾无疑是一场文明的灾难。

历史地标建筑是国家和世界文化的象征。

它寄托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情感,融入了历史的血脉。

巴黎圣母院的修复过程细致地让人窥见了古人的智慧与美学。

重现了中世纪流传的工匠精神。

可以说,文化是需要、也是值得被传承的。

古迹作为文化的物质载体不仅作为国家乃至人类文明的见证。

其魅力亦打动着许多普通人。

置身成百上千年的楼宇之中,浮生一世是如此短暂。

小兴小衰相较之下宛如沧海一粟。

人生俗世的尘埃仿佛都被一一拂去了。

只留最皎洁的灵魂与古迹共呼吸着。

---------------------------------------------------------------------------------------

电影铺子原创,微信ID:movpuzi

微信搜索关注:电影铺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