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劇評人認爲,近幾年內地市場對新港劇的需求和本港懷舊收視情懷的爆發,營造了一個足夠大且相對多元的電視劇市場,再看港劇,我們發現原來TVB劇不再只止步於“有情飲水飽”的師奶劇了,但在港劇整體式微的新環境下,如何利用香港電視原本就包羅萬象的形式,將過去的“粉絲積累”和類型積累變現,纔是TVB需要思考的問題。與此同時,類似《金宵大廈》這樣的劇集,又打開了香港人記憶的閘門,在一片懷舊風的吹拂中,香港本土類型劇也開始重新抬頭,這些包含奇幻元素的劇集中的一部分已經放棄了內地市場,註定收益不會太高,同時限定拍攝成本也不會太多。

港片曾經的道路,似乎正在被港劇複製。

《金宵大廈》大熱,日漸式微的 TVB 劇要靠港片模式翻身了?

近日,一部正在TVB熱播的奇幻懸疑劇《金宵大廈》在豆瓣上取得了8.5分。

《金宵大廈》大熱,日漸式微的 TVB 劇要靠港片模式翻身了?

《金宵大廈》大熱,日漸式微的 TVB 劇要靠港片模式翻身了?

本港有關離巢女主李施嬅奪視後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年度最佳港劇”彷彿已經呼之欲出,還有人將這部帶有奇幻元素劇集的熱播,和之前的《十二傳說》《詭探》一起,視作“港劇奇幻劇”的復興。

《金宵大廈》大熱,日漸式微的 TVB 劇要靠港片模式翻身了?

與此同時,另一部優酷和邵氏影業合作的港劇《飛虎之雷霆極戰》,則正在作爲網劇在內地熱播,4位主角是苗僑偉和“TVB五小生”的其中三個——黃宗澤、吳卓羲和馬國明,加上在劇中飾演臥底的梁競徽,以及港片老面孔吳啓華、蒙嘉慧,該劇被視作港劇網劇頂配陣容,同時也是去年網播取得了45.7億播放量,打破了港劇在內地市場播放記錄的《飛虎之潛行極戰》的續作。

《金宵大廈》大熱,日漸式微的 TVB 劇要靠港片模式翻身了?

對於香港電視業界,2018是寒冷的一年。今年港媒報道,TVB近年來收視率低迷,盈利能力下降,2018年度虧損2億元,幸得內地市場上揚勉力維持局面。尤其是與騰訊聯合制作的《宮心計2深宮計》、《鐵探》;以及爲愛奇藝製作的《再創世紀》,於2018年爲TVB帶來合共港幣2.99億元的聯合制作收入。在這個背景下,繼續與內地視頻網站合作將經典IP製作成新的網劇,成爲熱門選擇。

但與此同時,類似《金宵大廈》這樣富有港劇本土風格,圍繞本港都市男女、草根人生打造的“都市奇譚”劇,則代表着另一種“港劇本土化”的生存路徑,也代表着香港電視人激活本土原創力的嘗試。

《金宵大廈》大熱,日漸式微的 TVB 劇要靠港片模式翻身了?

當原創能力整體走低、本土收視率持續低迷、新港劇IP和港星一同青黃不接,香港電視劇行業的未來,能在港劇北上和本土化之間找到新的契機嗎?這些港劇尋路及其背後的“港劇製造”模式,又能給如今的本港電視劇行業帶來哪些變局?

從《十二傳說》到《金宵大廈》:奇幻港劇回潮?

“拍出了往日TVB奇幻劇那種魑魅魍魎的感覺。”在豆瓣上,有網民這樣評價《金宵大廈》。

《金宵大廈》大熱,日漸式微的 TVB 劇要靠港片模式翻身了?

據悉,《金宵大廈》作爲2018年TVB巡禮中特別推薦的劇集之一,帶有奇幻的元素,其中又加入了穿越的劇情,還涉及到寓言、夢境、UFO等等。因爲題材原因與卡司陣容,TVB原本是將《金宵大廈》安排在週末檔作爲周播劇,後來由於劇集品相不錯,被調整到了周間黃金檔。

該劇採取單元劇模式,每兩集一個共同主題。金宵大廈怪事不斷,形形色色的租客都各有祕密,劇集以陳山聰飾演的大廈保安阿蕭和空姐前世今生的愛情謎局作爲主線,串聯出一個個奇幻故事。

《金宵大廈》大熱,日漸式微的 TVB 劇要靠港片模式翻身了?

有豆瓣評論認爲,卡司不算強,男女主都是TVB二線上位首次擔正,卻意外的好看,比《十二傳說》驚悚很多,雖然不知道後面會不會又用科學解釋,但氛圍營造的真的很不錯。陳百強《今宵多珍惜》改編的主題曲也別有一番新味道。

《金宵大廈》大熱,日漸式微的 TVB 劇要靠港片模式翻身了?

還有觀衆指出,劇集令人想起2015年由鄭伊健主演的恐怖劇集《奇幻潮》。劇集中的確多次提到《奇幻潮》裏的一些情節,比如四人打麻將時逐個打出“西風”的經典情節。

《金宵大廈》大熱,日漸式微的 TVB 劇要靠港片模式翻身了?

有劇評人則指出,這部《金宵大廈》可以算是對香港奇幻劇的一種傳承和復興,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TVB曾拍攝過《幻海奇情》等奇幻電視劇,每個故事爲10分鐘左右,共有 54 個獨立的故事。由呂良偉,吳孟達,周潤發,劉嘉玲,羅蘭等人出演,一度大受歡迎,併成爲一代港人的經典電視記憶。

《金宵大廈》大熱,日漸式微的 TVB 劇要靠港片模式翻身了?

《金宵大廈》大熱,日漸式微的 TVB 劇要靠港片模式翻身了?

《金宵大廈》還特地用已故歌手陳百強的金曲《今宵多珍重》作爲主題曲。這首經典港式哀婉情歌,和本劇懷舊奇情的氛圍竟也莫名搭調,瞬間將觀衆代入看老港片的感覺。

該劇還讓人想起今年7月首播並在內地網播的《十二傳說》。該劇是以當地最知名的怪談事件爲藍本創作,包括《七姊妹》、《狐仙》、《新娘潭》等,但又用科學揭祕的方式一一破解了這些都市怪譚。

有趣的是,負責拆解傳說背後科學真相的《十二傳說》女主角林夏薇的扮演的Dr. Poon也出現在《金宵大廈》中,並且也是同一個角色,並與本劇男主阿蕭有對手戲。

《金宵大廈》大熱,日漸式微的 TVB 劇要靠港片模式翻身了?

對此也有網民調侃,“這是要打造TVB奇幻宇宙?”

劇評人指出,這些劇集在香港和內地都受到歡迎,一個原因是觀衆對“傳統TVB風格”的倦怠。這種風格曾經讓港劇火遍亞洲,但現在,它也成爲港劇的桎梏。而上述劇集重拾七八十年代港劇傳統類型,由新演員演繹,反而帶出新意。

劇評人指出,這些劇集以不同於傳統港劇的風格,向內地觀衆打開了一個完全不同的港劇世界,但實際上還是對本港創作風格的挖掘、再現與重組,本質上依然是一股港劇的回潮。

《飛虎》IP劇熱播:“新港劇“繼續

與《金宵大廈》本土化迴歸同步展開的,是2016年開始港劇的一種新活法:TVB新港劇嘗試。

業內普遍認爲,經歷了《使徒行者2》《再創世紀》《鐵探》等合拍劇探索,“新港劇”已經實現了穩定輸出。

最近熱播的《飛虎之雷霆極戰》正是在這種合作模式下日益成熟的新IP警匪劇。

《金宵大廈》大熱,日漸式微的 TVB 劇要靠港片模式翻身了?

《飛虎之雷霆極戰》和第一部關聯不大,方便沒看過第一部的觀衆順利入坑;而觀感上最大的聯繫,則是延續了第一部苗僑偉、黃宗澤和吳卓羲的陣容,但並未延續上一部的人物設定,加上馬國明飾演的情報組組長丁浩然,講述了一個新的警匪故事。

同時該劇背景設定和取景地十分之“國際化”,聚焦的是國際反恐,多重身份,多線發展,交織成龐大的故事網。大場面動作戲上突破升級,徹底告別了簡單重複的場景和單一的美術置景,更不再是千篇一律的中景、近景、正反打鏡頭,而是拍攝了港劇少有的動作場面設計,追求動靜結合的節奏變化、乾脆而繁複的場面調度。

《金宵大廈》大熱,日漸式微的 TVB 劇要靠港片模式翻身了?

該劇還吸取了上一部受到的網民批評,每集45分鐘,故事內容滿滿,改變了上一部節奏鬆散的硬傷。

《金宵大廈》大熱,日漸式微的 TVB 劇要靠港片模式翻身了?

劇評人認爲,儘管是延續港劇經典類型,但新港劇並非簡單的重複港劇套路,而是有所創新突圍。

今年上半年播出曾引發好評的《鐵探》,就借鑑了港片《寒戰》模式,“這宣告我們已經和過去的香港刑偵劇正式說再見”,劇評人指出,港劇式微的近十年,港劇警匪劇也在完成一場升級換代。

《金宵大廈》大熱,日漸式微的 TVB 劇要靠港片模式翻身了?

這些以警匪爲主要類型的新港劇一方面延續了純正港劇的陣容和情懷,港劇傳統高燃的題材與節奏,以及港劇一向有塑造羣像人物的劇作能力,同時又完成了一場港劇的基因改造,爲適應新一代觀衆審美完成了一場視覺升級。

並非所有的新港劇都能成爲收視爆款。

這些新港劇依然多數由老牌港星領銜,例如2018年,張智霖再度迴歸和薛凱琪搭檔主演的《蝕日風暴》,在優酷累計拿下超過21.7億播放量,2018年年底的《守護神之保險調查》由苗僑偉、黃宗澤、劉心悠、徐子珊領銜主演,評價僅尚可。

《金宵大廈》大熱,日漸式微的 TVB 劇要靠港片模式翻身了?

從視頻網站的數據來看,明星和製作升級的新港劇的播放量基本保持在“20億+”以上,類似《飛虎之潛行極戰》這樣的小爆款可以達到40億+。

業內人士認爲,從劇集的影響力和用戶覆蓋來看,和同期的國產電視劇相比,無論是人氣、流量、關注度還是影響力,這一波港劇都還離頭部有一些距離,不過新港劇作爲在線視頻平臺的內容矩陣之一,滿足圈層化用戶羣的觀劇需求,而且在警匪、商戰和古裝等題材上,港劇和新港劇對於國劇而言還是有差異化優勢的,因此日益形成了穩定輸出。

合拍+本土類型攻略,會是港劇的新出路嗎?

與“新港劇”與港劇本土化同步的,則是香港電視劇市場內地劇集比例的上升。

去年,《延禧攻略》登陸TVB,大結局當晚TVB最高收視達39.2點,觀看人次超過257萬,創造了內地劇在TVB的最高收視紀錄。除了該劇去年還有《三國機密之潛龍在淵》《烈火如歌》等劇均在TVB播出,今年《倚天屠龍記》、《皓鑭傳》等內地劇也在TVB完成了播出,接下來《知否》也將在TVB播出。

《金宵大廈》大熱,日漸式微的 TVB 劇要靠港片模式翻身了?

與此同時,TVB原有的收視版圖卻在不斷縮小。近年來,不只是香港本土,在TVB的傳統市場中,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等華語市場,美國、加拿大和澳洲等海外市場收視和營收皆出現了一定程度下降,只有內地市場一枝獨秀。

在這種情況下,香港電視業界很自然地借鑑了香港導演的北上思路。

劇評人指出,TVB作爲一間運行幾十年的電視工廠,打造過數千部體量的電視劇,幾乎所有華語類型全都嘗試過多次,尤其是行業劇中,醫療劇、警匪劇、律政劇,是TVB行業劇的三塊基石,且少有失手,即使在港劇式微的當下,依然在上半年打造出郭晉安、馬國明等合演的高口碑醫療劇《白色強人》等。

《金宵大廈》大熱,日漸式微的 TVB 劇要靠港片模式翻身了?

而TVB電視人經過幾十年的試煉,早已具備成熟商業片的氣質與基底,與內地視頻網站合作已經形成成熟模式和製作經驗,這些專業度高、觀衆緣好的警匪劇、行業劇,始終是TVB行走內地的硬通貨之一,因此,新港劇路線應該可以長期延續下去。

與此同時,類似《金宵大廈》這樣的劇集,又打開了香港人記憶的閘門,在一片懷舊風的吹拂中,香港本土類型劇也開始重新抬頭,這些包含奇幻元素的劇集中的一部分已經放棄了內地市場,註定收益不會太高,同時限定拍攝成本也不會太多。

《金宵大廈》大熱,日漸式微的 TVB 劇要靠港片模式翻身了?

但從去年的《降魔的》,到今年的《今宵大廈》,都屬於可圈可點的作品,這些劇集講故事的方法、敘事節奏、畫面效果,整體來講帶出了港劇新的方向,但其實又從傳統港劇中汲取了營養,延續了港劇豐富類型的香火。

因此這種參照港片的合拍片+本土化攻略的多元化路徑,應該可以成爲港劇的新方向。

但這種模式內在隱憂在於:劇集需要的港星正在老去,出現在《飛虎之雷霆極戰》等多部新港劇中的苗僑偉已經61歲,該劇中的吳啓華今年55歲,吳卓羲和黃宗澤已經40歲,而曾是“TVB五小生”之一的馬國明今年45歲。

《金宵大廈》大熱,日漸式微的 TVB 劇要靠港片模式翻身了?

《金宵大廈》這樣成本相對有限的本土劇集,則是將過往的二線演員陳山聰、李施嬅等頂上一線。

劇評人認爲,近幾年內地市場對新港劇的需求和本港懷舊收視情懷的爆發,營造了一個足夠大且相對多元的電視劇市場,再看港劇,我們發現原來TVB劇不再只止步於“有情飲水飽”的師奶劇了,但在港劇整體式微的新環境下,如何利用香港電視原本就包羅萬象的形式,將過去的“粉絲積累”和類型積累變現,纔是TVB需要思考的問題。

或許正如《今宵大廈》主題曲中唱到的,“放下愁緒,今宵請你多珍重。“

《金宵大廈》大熱,日漸式微的 TVB 劇要靠港片模式翻身了?

雖然已時過境遷,但港劇還需今宵多珍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