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新闻网讯(文/图柴达木日报记者谢拉毛才格增)“您好,进小区车辆请登记。”“阿姨,您这个通行证过期了,我给您换一张四彩登记卡,以后进出小区拿着这个就可以了”……近日,记者来到德令哈市园丁小区,看到在小区门口值班的志愿者闵炬中忙得不可开交。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德令哈市乌兰路社区居民闵炬中看到居委会工作人员忙忙碌碌,工作量大,便主动到社区报到,为疫情防控工作尽一份力。“看到社区人手不够,我在家待着也没事干,就到社区报名当起了志愿者,社区安排我来这儿登记进出小区的人员和车辆信息,并为小区居民更换四彩登记卡,同时做好走亲访友劝返工作,现在每天过得忙碌而充实。”闵炬中说。

“今天你这边情况怎么样?进出小区的人多不?”“上下班高峰期人稍微多一点,平时没几个进出的人,最近特殊时期大家都很自觉,没啥事也不会出门。”这是乌兰路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张奎福和负责州民政局家属院防控点的志愿者郎生元之间的对话。今年55岁的郎生元是该社区年龄最大的志愿者,疫情发生后,他第一时间联系张奎福,表示若有需要尽管联系他,于是加入社区志愿者队伍,他说:“以前家里生活困难的时候得到了社区和邻居的很多帮助,现在社区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也要尽一份力,相信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就能早日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

乌兰路社区辖区内有很多老旧楼院,没有专业物业管理。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特殊时期,该社区紧盯问题短板,集思广益、创新工作模式,强化疫情防控措施,确保疫情防控不留死角,在社区党支部的统领下,社区五个“无人管”小区都设立了疫情防控点,安排人员24小时轮流值守,在社区党支部倡议下,截至目前,社区已有10位居民主动参与,构筑起了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

乌兰路社区从2月8日开始,向辖区居民发放健康登记卡,为便于分类管理,还将登记卡根据居民的不同情况制作成了不同的颜色,此举被称为“四彩登记卡”,在各防控点值守的工作人员不用过多交流便可识别居民身份,然后测体温,放行或者劝阻,有效防止外来人员入内,避免人员流动造成传播风险。

另外,社区与辖区单位共驻共建,辖区州水利局为社区调配4名人员,州退役军人事务局为社区调配7名人员,州畜牧兽医工作站调配2名人员,中行海西支行调配10名人员与社区“网格员”、居民志愿者共同建立抗击疫情志愿服务先锋队,协助社区工作人员,主动扛实防控责任,投入到小区的门岗值班、核查往来人员、网络宣传疫情防护知识等岗位中去,加强联防联控。

社区是疫情防控的把关人,也是居民群众的守护人,疫情发生以来,在疫情防控一线连续奋战多日的社区工作人员与志愿者们依然在各自的岗位上坚守,自觉担任起群众“后勤保障兵”的角色,用行动筑牢基层防控堡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