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8年以来,海西州迈进文旅融合发展新时代,以“发展全域旅游·打造全景海西”为总体目标,打造了一系列旅游特色品牌:乌兰“天空之镜”、德令哈“两湖一址”、“柯鲁柯农垦文化风情小镇”、大柴旦“水上雅丹”、格尔木“大美青海梦幻察尔汗”、茫崖“石油文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都兰“九层妖塔”、天峻“鲁芒沟岩画群”等。同时以提高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项目示范效应、区域产业优势互补,着力提升传统优势业态、培育战略新兴业态,促进大众创业,扩大市场主体总量,提升市场竞争能力,打响格尔木昆仑文化、德令哈德都蒙古文化、都兰吐谷浑吐蕃文化、天峻西王母文化、乌兰茶卡盐文化等产业品牌,不断充实旅游的文化内涵,使文化与旅游、体育、农业、工矿业水乳交融、协同发展,形成多元集群融合发展态势。

本报记者 韩玮玮

5月19日,第9个“中国旅游日”如约而至。今年旅游日的主题为“文旅融合·美好生活”。倡导文化旅游不断融合,着力提升文化旅游服务品质,让文化旅游真正成为人们美好生活的新动能。

奏响文旅深度融合序曲

骑马迎亲、敬献哈达、蒙古族长调……在德令哈市可鲁克湖景区,蒙古族传统婚礼正在上演,嫁娶习俗表演让游客们目睹了蒙古族婚礼的盛况。

“藜麦小桃酥、藜麦酒的味道很特别,没想到一粒小小的藜麦能变出这么多花样。”在德令哈市柯鲁柯农垦文化风情小镇农副产品展台前,不少游客品尝藜麦小桃酥、藜麦酒后不停地夸赞食物带给味蕾的享受。

在州民族文化活动中心,中国首部超感电影《灵魂游舞者》吸引着视力残障人士凝神倾听……

“中国旅游日”不仅是旅游优惠日,更引导人们多走出家门,去感受“诗和远方”的美好,让旅游日渐融入百姓日常生活。

文旅融合 魅力绽放

一系列文化旅游活动如火如荼开展,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的目光。在文化旅游活动中,更加突出文化和旅游的融合性。无论在景区还是在广场都能看到民俗表演,听到民歌传唱。惠民活动成“主调”,旅游日又恰逢全国助残日,全州各地推出多项旅游优惠措施,同步推出公益性文艺演出、公共文化场馆扩大开放等文化惠民措施,让旅游福利能够覆盖到特殊弱势群体。与以往最大的不同,今年海西州旅游日活动主场设在文化场所,成为文化和旅游融合背景下旅游日活动的最大特色之一。如在德令哈市分会场柯鲁柯农垦文化风情小镇安排人文风情讲解、民间艺人展出、农副产品展示、诗意德令哈·万里寻海子、参观巴音河景观带及海子诗歌陈列馆等。

多样旅游 诗和远方

面对旅游市场需求的多样化现状,游客来海西州已不仅仅是单纯的游山玩水,也不再是简单的走马观花到此一游,而是更喜欢从繁华闹市走向瀚海戈壁,从购物场所走向文博场馆,看山水、观大漠、展民俗、忆历史、学文化,越来越注重文化场景的体验,越来越追求个性化、深度化、特色化的品质旅游。2018年以来,海西州迈进文旅融合发展新时代,以“发展全域旅游·打造全景海西”为总体目标,打造了一系列旅游特色品牌:乌兰“天空之镜”、德令哈“两湖一址”、“柯鲁柯农垦文化风情小镇”、大柴旦“水上雅丹”、格尔木“大美青海梦幻察尔汗”、茫崖“石油文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都兰“九层妖塔”、天峻“鲁芒沟岩画群”等。

“诗和远方”从来就不是孤立的。今年,海西州将继续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原则,深度对接全省“一圈三线三廊道三板块”文化旅游发展格局,依托“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结合“十三五”规划编制,充分借助外部智力,高起点定位,大手笔谋划,对全州及各地区旅游发展顶层设计,使海西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融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实现重大项目高起点谋划、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实施。

同时以提高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项目示范效应、区域产业优势互补,着力提升传统优势业态、培育战略新兴业态,促进大众创业,扩大市场主体总量,提升市场竞争能力,打响格尔木昆仑文化、德令哈德都蒙古文化、都兰吐谷浑吐蕃文化、天峻西王母文化、乌兰茶卡盐文化等产业品牌,不断充实旅游的文化内涵,使文化与旅游、体育、农业、工矿业水乳交融、协同发展,形成多元集群融合发展态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