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胡特從自體對自體客體的體驗出發,認爲父母無法對孩子共情,以及孩子對這種無法共情失敗的反應是幾乎所有心理問題的根源。但科胡特的理論則認爲,自戀的人有客體,就是自體客體。

揭開生命藍圖,啓迪靈性覺醒,歡迎加入心理學與哲學讀書社羣——考拉讀書會。

通過共享讀書,用五年時間自學完心理學、哲學的本科到碩士再到博士的全部課程。

通過共享讀書,一年時間從小白到達人,做自己的心理醫生,做自己命運的主人

本文是心理專欄《考拉讀書會:一週讀一本心理書》中的文章,作者是心理諮詢師 James Lin

《精神分析治癒之道》是自體心理學創始人美國心理學家海因茲·科胡特 (Heinz Kohut)的代表作之一。科胡特之前還寫過兩本書,《自體的分析》與《自體的重建》。可能不少人知道,他本是弗洛伊德的追隨者,曾任美國精神分析協會的會長(1964-1965年),國際精神分析協會的副會長(1965-1973年),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檔案館的副館長(1971-1981年),以及奧地利科學院的成員。但他最終站在了偉人的肩上,從自己的心理諮詢實踐中發現經典精神分析理論的不足,從而建立自體心理學。

先來弄清自體心理學的幾組概念。

自體:區別於傳統精分理論中的自我概念,自體心理學中的自體(self)可以簡單理解爲內在的自己,是一個心理層面的軀體,自體可和弗洛伊德的自我有交集,但不盡相同,它是與下面要講的自體客體相聯繫的。

自體客體:科胡特用“自體客體”術語,來表達對另一人的體驗——更精確地說,是對另一人所提供的、非個人機能的體驗。自體客體是被自體體驗爲自身的一部分、並能發揮某些重要心理功能的客體。自體通過自體客體體驗來實現自我成長。

三極自體:科胡特認爲,“在分析當中,誇大自體會以三種形式復甦,這些形式分別對應發展的不同階段:(1)經由誇大自體的擴張而融合。(2)比前者成熟的另我或孿生移情。(3)最成熟的鏡映移情。

與之相應,自體心理學家把自體客體移情分爲三組:(1)受損的抱負這一極會企圖引出自體客體的肯定-贊同回應。(鏡映移情)(2)受損的理想化這一極,會試圖尋求可以接受其理想化的自體客體。(理想化移情)(3)受損的才能與技能這一中間地帶會去尋找一個能夠爲其提供本質上相似的安慰體驗的自體客體。(另我移情)

在生活中與重要他人的互動時,這些需要可能會被喚醒或抑制、滿足或受挫,這些結果影響着三極自體的構成。

自體心理學被後人稱爲精神分析的四大門派之一,其它三派爲內驅力、客體關係和自我心理學。有人認爲,如果沒有科胡特的修正,經典精分很可能早已被人本主義和認知療法淹沒。本書主要關注了“完整的精神分析”和“精神分析的治癒”這兩個問題。

心理學家科胡特:自戀人格障礙和行爲障礙的精神分析治癒之道

在弗洛伊德看來,自戀的人沒有客體,因而他們不會移情。而不能移情的心理疾病患者是不能治癒的。但科胡特的理論則認爲,自戀的人有客體,就是自體客體。自戀是在自體整合過程中完成的。但一旦理想化不可持續,ta就會失望。只要自我需求無法100%滿足,修正就應一直進行下去,但有要遵循一定的標準。科胡特寫到,當自體客體被需要卻又不可得時,就會造成自體的“挫折(frustration)”——也即“在希望和需要父母親接納的正常階段,遭受到創傷性的挫折(traumatic frustration)……這讓自戀強烈受挫”。科胡特提出了“恰到好處的挫折(optimal frustration)”。他說:“就像兒童在之後要接觸的社會環境一樣,在早期母嬰關係中最重要的方面是‘恰到好處的挫折’這一原則。可以忍受的失望……促使內在心理結構的建立,爲自我安撫提供基礎。科胡特認爲有技術的分析師可以依據恰到好處的挫折這一原則來進行分析,藉助其使自體得以重塑。

心理學家科胡特:自戀人格障礙和行爲障礙的精神分析治癒之道

科胡特從自體對自體客體的體驗出發,認爲父母無法對孩子共情,以及孩子對這種無法共情失敗的反應是幾乎所有心理問題的根源。失去重要他人以及這個人提供的“自體-客體”,會令個體變得情感淡漠、對生活感到空虛和失去活力,產生抑鬱。

對嬰兒而言,自體從“誇大自體(grandiose self)”成長爲“內聚性自體(cohesive self)”的過程,是一個讓全能自我幻想逐漸破滅的緩慢過程(a slow process of disillusionment with phantasies of omnipotence),而父母在這個過程中起着媒介的作用:逐點累積失望的過程需要嬰兒的照護者對嬰兒需求的共情。

相應地在心理諮詢中,諮詢師也要在治療中用共情來處理求助者先前失敗的幻滅過程。共情是心理諮詢與治療中最好的工具,能夠在來訪者和諮詢師之間創造一種能夠緩解早期自體問題的關係。

科胡特並非從理論到理論的空談主義者,恰恰相反他的理論是從諮詢實例中得出並驗證的。在本書中,科胡特指出精神治療的任務一是解決俄狄浦斯情結本身;二在下一階段,或者同時地逐步把重點轉向關注隱藏的抑鬱和俄狄浦斯期自體客體失敗。他認爲,“致病的俄狄浦斯情結髮源於俄狄浦斯期的自體-自體客體障礙,在性慾和攻擊性之下還有一層抑鬱和瀰漫的自戀憤怒。”-----有問題的自體客體孕育了兒童期的障礙性俄狄浦斯情結。

科胡特自體心理學的治療模型,適用於自戀人格障礙和行爲障礙的個體。當他們在治療中把早期的創傷重新激活和分析之後,潛意識得以上升到意識,之後就可進入提升性的深度分析,通過重新體驗完美共情時的喜悅或是不完美的共情時的失望的感受,來整固自體,最終重構一個有完整人格結構的自體,實現心理痊癒。

心理學家科胡特:自戀人格障礙和行爲障礙的精神分析治癒之道

後記:關於考拉讀書會

考拉讀書會和潛醫識研究會是心境障礙親歷者的自愈聯盟,也是心理學愛好者的讀書社羣。考拉讀書會的讀書自愈理念,生命哲學思想發端於香港著名心理學家鍾灼輝博士。我們倡導共享讀書,學習心理治療理論和實務,編寫心理專欄,傳播心理科普知識,激發潛藏在每個人身體中的自愈潛能,做自己最好的醫生。

考拉覺醒之路:每週讀一本心理書

心理學家鍾灼輝:潛醫識自愈專題

考拉讀書會圈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