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認爲楷書難寫,但卻不知爲何難寫?他們認爲楷書很難“寫像”“寫漂亮”,其實這是個誤區,這樣的錯誤認知同時衍生了一個錯誤的審美觀念—以楷書的“形似狀況”去評估書者水平。其實,楷書之難不在“形”。

南朝書家王僧虔說:“書之妙道,神采爲上,形質次之”。可見,楷書之難在神采。

啓功先生說:楷書當如行書寫,再如“作真如草”的觀點,有幾人能真正理解?我們寫楷時,當有肘下生風、沉着痛快之意。而熱衷楷書的我們,多數在複製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有的死守數十年。

楷書如何出神採?說幾個重點:

一、以行寫楷。

1、逆入發筆速度要快,如驚蛇之入草,如快刀斬亂麻;

2、逆入作點後調鋒時,宜慢點,以致藏頭護尾;

3、筆與筆交換過渡時要快,過貴乎疾,交代清楚;

4、短撇宜快,速且銳,如鳥啄食;

5、垂露宜疾,疾則力勁而筆能覆逆。

二、哪些地方要沉靜呢?

1、點畫要沉重,如高峯墜石;

2、挑法宜遲,仰筆鋒,輕抬而進,所謂'貴乎遲留';

3、長撇宜悠揚,貴險而勁,意欲婉轉流暢,筆力送到而勢有餘韻;

4、懸針宜緩,交待清楚。

三、從容得體。

王羲之曰:緩筆以定其形勢。我們寫楷書切勿以字小而忙行筆勢,亦勿以字大而慢展毫頭,而是一種從容的節奏。寫楷書需鋒勢備全,筆形到位,結字熨帖,有雍容自如之態,跡如前人所謂點畫如刻入縑素,結構似天成鑄就。

四、用墨!

我們寫楷書時最忌寫一個字去蘸一次墨,這樣永遠不會有枯筆飛白,最理想的楷書用筆是畫之當中濃,兩邊枯,不光而毛,澀中自有無窮之韻味;最理想的用墨是枯中見潤,一旦楷書墨色有變化,就會大大增強它的靈動性,更易表現出耐人尋味之神采。

說到這裏,我們會發現:所謂書法之基本功,就不能是楷書本體的意義,而是基於書法之於筆法、章法、墨法等綜合概念。

一句話總結:楷書之美不囿於“形”,更有詩和遠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