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名將”張靈甫,在中國幾乎是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張靈甫(1903年8月20日~1947年5月16日),男,漢族,陝西省長安縣人(現西安市長安區)。

原名張鍾麟,字靈甫,後因殺妻案改名張靈甫。國民革命軍高級將領,中將軍銜,參加過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曾任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整編七十四師師長。1947年5月16日,死於解放戰爭之孟良崮戰役,終年44歲。

前排左二爲張靈甫

張靈甫不僅是馳騁沙場的將軍,還是北大才子。對軍事戰略有着精湛的學養。曾根據自己的作戰經驗,寫了《遭遇戰研究》《山地戰研究》《日軍作戰心理分析》《在劣勢裝備下如何實施河川戰》《我帶兵的經驗》等文章。

當然,其書法也是非常出色,于右任曾評價稱:奇才,奇才,後生可畏!

張靈甫手跡

一件好的書法作品,其觸動人心的生命力,不只在線條、構成和風格,更重要的是形式與內容、物質與精神的完美融合。

文書俱佳,當是書法作品的極則。觀張靈甫《我輝煌將士書》和《絕筆書》兩件手書作品,實出於功用,無意於書,然注思爲文於字畫無意於工,而反得其工之妙。

張靈甫手跡

不少人感嘆,一員武將卻有如此一筆好字。其書所展現出的溫文爾雅、優裕從容,即便縱觀當代書壇也是難得一見的。

觀其《絕筆書》碑刻,是一典型的碑派書法,字型多呈縱勢,楷中寓行,行中寓楷,楷行相間,形神兼備。雖是小字,看似信手拈來,其實卻是舉重若輕,一派大家氣象;雖是出自北碑,卻剛柔相濟,腴潤秀勁。

張靈甫的《絕筆書》碑刻

究其作此書時,當處非常之時,然觀其書法卻無懈怠、粗率之筆,亦無一絲一毫的火氣,概其援筆擬文之際,其意當不在書,純真情流露,一任自然,此恰與東坡“無意於佳而佳”相合。

其《我輝煌將士書》,文曰:“我輝煌將士們,淮陰之戰,關係極重,必先下破釜沉舟之決心,然後才能得到掃六犁庭之戰果。這一盤棋,我們千萬輸不得。不要忘記了,我們是攻擊軍,我們曾得有輝煌之軍譽,更不要忘記我們是王佐公一手訓練之部隊。望各奮勉,毋遺國羞”。

《我輝煌將士書》

一文武兼備、爲國盡忠之將才形象宛在眼前。

張靈甫顯然得益於于右任先生的影響和指授,在北碑書法和于右任書法的學習上下過很深的功夫。有人認爲,學于右任書法最肖者,唯張靈甫一人而已。其肖,在面目、在風神、在氣骨,非其人不能爲也。

歷覽中國曆代先賢,書名爲畫名所掩者有之,畫名爲書名所掩者有之,書名爲詩名所掩者有之,詩名爲書名所掩者有之。今張靈甫即爲書名爲將名所掩者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