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曾經,這個小島窮得要討飯 如今,年產值超1億元!推動它的,是這股強大力量!

希望的光芒,點亮我們的生活奮鬥,讓我們品嚐到幸福的味道我們尋找更健康向上的人生

從實現溫飽到建設全面小康70年的樸素夢想是中國人生活的底氣我們從哪裏走來探尋最初的開始和成長的故事許自己一個未來就是國之未來我們踏上一路追夢的征程

在浙江舟山有一個不足3平方公里的小島叫螞蟻島它擁有100多艘大船最遠可以開到240海里以外捕魚每年捕撈海產品產值超過1億元

然而,70年前

螞蟻島窮得要討飯

漁民們賣掉耳環、戒指賣掉家裏所有值錢的東西又搓了12萬斤草繩才掙來9600元買了島上第一對大捕船 

70年,漁民們經歷艱難走過匱乏,迎來豐裕這背後是是中國人民對美好的追求 

70年來

億萬中國人民在與時代同進步在與國家共發展中收穫美好的生活

  1

“買全球”“喫全球”

在陝西洛川的一間窯洞裏,洛川吳家莊村村民張福才和家人一起研究“洋年貨”,黑金鮑、青口貝和長壽魚,這些來自新西蘭的海鮮,是大兒子張建斌在網上訂的。

鮮美的黑金鮑從南半球來到黃土高原,1萬多公里只用了72個小時。“買全球”“喫全球”,品嚐世界各地的美食,在今天的中國,已經不是新鮮事。

張福才把新西蘭的黑金鮑夾在了陝北的黃饃饃裏,這個獨特的“肉夾饃”,折射出中國人餐桌上的進步升級。

從喫得飽到喫得好、喫得健康,對喫的變遷,中國百姓有着深刻的記憶。 僅在三十多年前,“早上一杯奶”這個小小享受,都是普通市民難得的待遇。

“那時候要醫院出證明,證明他身體不好,可以給你一個計劃奶,計劃奶就每家一戶只能訂一瓶。”上海市民張琴芳回憶說。 新中國成立之時,全國牛奶年產量僅爲20萬噸,平均到每個人,一年連1斤奶都不到。

在老上海人記憶裏,早上能喝到一杯奶,這一天的開場自然就蠻有腔調。

而如今,凌晨三點,城市還沒甦醒,上海1000多家奶站,1萬多名送奶工已經開始一天的工作。

2018年,中國人年人均牛奶佔有量達到34.3公斤。在一個農耕國度,這意味着建立一個新的巨大產業。 

蔬菜、水果、肉禽蛋、水產品,中國的產量都是世界第一。 “現在你想喫啥隨手就來,有各種各樣的渠道,各種各樣的方式能夠滿足你的需求,真的是一種幸福感。” 上海市民胡玥說。

2

“能不能全國每人都能有一件的確良衣服?”

1960年,魯培新正值青春飛揚,幸運地成爲外交官,即將奔赴遙遠的莫斯科。他到外交部報到的時候,收到一個置裝的條子,是人民幣600元錢。

“我心想,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多的錢,而且這麼多錢,就光是爲了做衣服。” 魯培新說。

西服、中山裝,是那時中國外交官的標配。寶貴的600元,魯培新全花在了一家名爲“紅都”的服裝店,他人生中第一次穿得這麼體面。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人以什麼樣的面貌展現給世界?這在當時不僅是個人的穿着問題,也涉及到一個國家的形象。穿上一流的服裝走出國門,向世界展現新中國的精神面貌和高昂的士氣。

可是,那時剛剛成爲首都的北京,卻找不到能做西裝和中山裝的好裁縫。1956年,208名“紅幫裁縫”從上海來到北京。

而在紅幫裁縫的發源地,浙江寧波,巧手與匠心,傳承至今。

在寧波,上世紀八十年代,陳妙能是鄉鎮服裝廠的第一批女工。陳妙能把工廠裏面剩下來的零布、碎布,一小塊一小塊拼起來,做成的衣服,給兒子徐焰輝穿上。

五塊零碎布料拼接的西裝,讓兒時的徐焰輝成爲村裏最時髦的孩子。 今天,徐焰輝也成了裁縫,而徐媽媽曾經工作過的小作坊,現在已經是世界一流的服裝智能化生產工廠。

3D量體、虛擬試衣,這家工廠已經掌握了1000多個型號10萬個人體大數據,計算機根據量體數據,瞬間完成裁剪匹配。

西服全吊掛智能生產線,生產一件西服,被精細分拆成了250多道工序。儘管訂單不同,布料不同,裁剪尺寸不同,但每一件產品,都能被精準傳送到加工工位。智能製造正在顛覆傳統的服裝生產方式,還吸引着來自世界各地的同行。

曾經,最時髦的布料叫“的確良”,其實就是化纖。“我記得周總理說過,能不能全國每人都有一件的確良(衣服)。”中石化儀徵化纖有限公司原黨委書記龔倫興說。

今天,中國規模以上服裝企業每年生產的服裝就高達200多億件。

從缺衣少穿,到成爲世界紡織服裝貿易第一大國;從量體裁衣的紅幫裁縫到大數據驅動的智能工廠;70年,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讓中國人一路追趕、創新和超越。

3

曾經的奢侈品,成爲中國人生活裏的標配

1958年,杭州市民俞水林和姚振林新婚時,花了127元1角,添置了一臺熊貓506型收音機。

“當時來講這個價格比較貴的。那個時候我們乘公交車只要3分錢就夠了,127元錢還是比較數字可觀的。” 俞水林說。

這款收音機上市時,全杭州只有10臺。 而1950年時,5億多的中國人,收音機保有量僅有100萬臺。

“開國大典的時候,全國實況廣播轉播,羣衆都是集中收聽,因爲沒有辦法普及收音機。”熊貓電子集團員工袁徵說。

當時中國最大的無線電廠,原南京無線電廠,還在千方百計想辦法大規模製造出國產收音機時。一場在北京舉辦的日本商品展覽會,讓中國人開了眼界。

除了收音機以外,還有電視機。商品展銷期間,日本人帶着電視機在北京各劇院放映電視。

穿越時光,那些曾經的奢侈品,已經成爲中國人生活裏的標配。 2019年,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博覽會,成爲亞洲最大、全球三大家電與消費電子展之一。

13萬平米展廳,匯聚了近900家家電供應商,中國的家電商品已經是絕對主角。 最新型雙滾筒洗衣機、面部識別的冰箱、自動控制門開關的烤箱,先進的技術和新鮮的產品,吸引着海內外消費者。

61年過去,俞水林和姚振林家裏添置了不少大件兒,但那臺熊貓506型收音機仍然光亮如新。 俞水林將這臺收音機,捐給了生產它的熊貓電子集團。從俞水林的客廳,回到熊貓集團的展廳,記錄的是一段歷史。

如今,中國每年有近3億臺大家電產品20多億隻小家電產品出口到全球

超高清8k彩電引領了電視機行業的下一輪競爭中國彩電企業在8k時代實現了核心技術的突破 人們對美好的追求驅動着一個又一個時代迎面走來

走過匱乏,迎來豐裕經歷艱難,享受品質

70年,歲月無言,光陰有知

未來全面小康的壯麗圖景正在中國大地上生動展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