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殲擊機梯隊 殲-20飛行員 張昊:有很多人問我說殲-20好飛嗎。殲擊機梯隊 殲-10C飛行員 方金偉:我們把整個航線周邊所有備降機場的迫降地帶,包括空中飛機出現鳥撞等特情都細化。

(原標題:國慶閱兵“空中三劍客”同框首秀揭祕,原來不是飛到一起就可以)

國慶閱兵中,被譽爲“空中三劍客”的殲-20、殲-16和殲-10C戰機組成殲擊機梯隊,首次亮相天安門。

可“帥氣”的它們卻因戰鬥優勢,給閱兵編隊帶來困難。那他們是如何在閱兵飛行中做到米秒不差?

高機動性能和高隱身性能

成爲閱兵中的挑戰

殲-20戰機是我國自主研發的新一代隱身戰鬥機。從外表看,它具有非常強烈的現代感和科技感,巨大的發動機聲音也給人帶來強烈震撼。

如今,從2011年初首次試飛到今年國慶受閱已經過去接近九個年頭,它的跨代式發展,不僅是國家航空裝備的迭代更新,也給駕馭它的飛行員提出更高要求。

殲擊機梯隊 殲-20飛行員 張昊:有很多人問我說殲-20好飛嗎?我說好飛,但是飛好不容易。

因爲殲-20的武器火控傳感器高度發達,所以人跟裝備的緊耦合是提升戰鬥力的最佳途徑。這就需要飛行員不僅要在地面加深瞭解各個系統,還要上飛機實踐,在空中要把它們用好。

殲-20戰機扁長的氣動外形和隱身塗層讓它具有高機動性能和高隱身性能,能輕易躲避對手的發現跟蹤,更能在無聲無息中殲滅對手。但在閱兵訓練中,這些強大的特點卻給受閱飛行員帶來挑戰。

殲擊機梯隊 殲-20飛行員 邱鐵鋒:我們從側面看飛機整體是扁平的,這對於飛行員參考編隊位置不太好參考。

飛行員們通過大量的地面擺位,觀察飛機大小,最後總結出先卡角度,再卡大小,最後精確修正的編隊方法。

殲-16發揮“空中指揮官”作用

按時起飛集合、精準編隊入列,這不僅是閱兵的要求,更是實戰訓練的導向。

殲-16作爲一款多用途的重型戰鬥機,配備多種戰術傳感器,武器掛載豐富,可以執行對空對地等多重作戰任務。在體系聯合中它能作爲信息節點,進行信息獲取和中轉,發揮“空中指揮官”的作用。

殲擊機梯隊 殲-16飛行員 王樂:這款裝備性能非常優異,駕馭這樣的裝備接受檢閱,傳遞出我們有能力打勝仗的信念。

殲-10C的壓力和挑戰最大

殲-10C作爲“三劍客”中最後出場的一員,同樣具有先進的航電系統和武器配置。

然而,因其單發單座的設計,要讓殲-10C在繁華城市中進行低空密集編隊,壓力和挑戰比其他兩個要大的多。因此,他們的特情工作做得十分全面。

殲擊機梯隊 殲-10C飛行員 方金偉:我們把整個航線周邊所有備降機場的迫降地帶,包括空中飛機出現鳥撞等特情都細化。應該說,我們特情做得相當全面。

閱兵中,殲-20、殲-16和殲-10C編成一個個殲擊機梯隊。這是空中力量的象徵,也是聯合的象徵。

近年來,隨着中國空軍戰略轉型的不斷深入,新型戰機陸續列裝,殲-20、殲-16和殲-10C不斷出現在各個演訓場,豐富和發展着他們的作戰使用、戰術戰役搭配和制勝空天的祕訣。

李曦 本文來源:央視 責任編輯:李曦_NN2587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