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片,最辣影评,每晚抢先看

  在无数人的青春里,周润发是无法抹去的独家记忆。

  《无双》成了今年最狂的香港电影,发哥风采依旧的模样也让人回忆起了曾经那段狂热的岁月。

  而电影里出现的许多致敬经典周润发作品的桥段,更是让大家玩起了“找梗”游戏

  特别是画家用钞票点烟的这一幕,更是让人穿越时空看见了当年那个豪情不变的小马哥。

  32年前,周润发的《英雄本色》只要旋律一起便心潮澎湃,小马哥燃金点烟的潇洒肆意,至今都惊为天人。

  这份“狂”凝结了男人想要的一切,唤醒了那个时代的热血江湖和兄弟情义。

  戏里,发哥是真与狂;戏外,发哥又极有梗。

  就算套路全世界,也别想套路他,每一次回答都直击灵魂——

  最想演的是哑巴。

  散光、近视+老花。

  还有自拍保证美美哒。

  发哥,你是魔鬼吗???

  话说回来,如果真要对发哥打比喻,我想那一定是酒,千杯不醉的那种。

  从《英雄本色》到《赌神》《喋血双雄》等等,经典重温多遍,依旧别又一番风味。如同好酒一杯,初品是挑逗舌尖的辛辣,入口却百转千回。

  其实电影看得越来越多,越会有种强烈的感受——好电影如好酒,让人饮前垂涎,饮时畅快,饮后回甘。

  品酒讲究方式,不需急着豪饮而尽,而是先观其呈色、再闻其香,然后慢慢品更佳。

  看一部香港电影,体验其实是相似的——最开始,我们会用眼睛去品,感受其色彩。

  昏黄,复古,是琥珀的色调。

  香港老电影习惯用胶片,带着微黄的滤镜色调。随着胶片年代越久,重放出的影片画面则越显怀旧。

  发哥的爱情电影《秋天的童话》,就饱有这样的「色」。

  秋日里黄色的美景配上一段童话般的爱恋,阳光洒照的码头、落叶堆积的街道,画面带有着复古的色调。

  李琪和船头尺的公寓看起来破破烂烂,却因为红色的房间,可以用来做书桌的浴缸,写满字迹的镜子,拥挤却温馨,有了别样的韵味。

  整部电影的颜色,好似被干邑滤过一样。

  在香港电影中,琥珀色的滤镜不仅象征着爱情的朦胧,也是与岁月有关的颜色,就像马爹利干邑杯中的色调,从最初的无色原液变为浅黄,经历了时间的不断考验,沉淀出琥珀色的光泽。

  这抹琥珀色,是偷不走的岁月,亦是对时间的尊重。

  如果说电影的“色”是给你初级的美感,那么让你的感官再次得到享受的是,画面的「香」。

  所谓活色生香,是能够令人不自觉产生想象、身临其境地融入我们所创造的世界中,不论电影或酒,都应如此。

  真正的酒客,都会嗅到好酒迷人的香气;和酒客一样,食客也追求极致的食物。

  就像电影《食神》里,惊艳四座的并不是山珍海味,而是最后那一碗很普通的“黯然销魂饭”。

  看似普通,却是将简单做到极致的完美,而干邑的制作工艺也是将酿酒做到了极致,才有了这完美的一切。所以不论是好酒还是好电影,香气并非唾手可得,它的筹码便是时间。

  我们的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需要沉淀和成长,如同柜中陈酿一般,珍藏多年才能透出沁人香味。

  就像一部好港片,每次看,都有不一样的人生之「味」。

  有时候,它是市井味——

  《旺角卡门》里的巷口街道、雀牌室,都充满了浓厚的市井气息。

  《堕落天使》中的海底隧道,是港片中经典的场景,灯光再亮,也抱住你。

  灯红酒绿的闹市、旺角街头、湾仔鹅颈桥下……城市不大,却在纷纷杂杂之中保留着久违的烟火气。

  有时候,它是江湖味——

  《和平饭店》里的杀人王阿平,开下了和平饭店给予江湖人士一个暂以保命的避难所。

  一间饭店,一壶浊酒,看透的是江湖险恶,也见证着一代英雄的落寞。

  又如《英雄本色》里,小马哥在路边吃完小贩的肠粉后,进了豪哥的车,豪哥问小马“好不好吃”,小马抹了抹嘴,用手涂向豪哥的嘴唇……

  此后小马哥再做这个动作,已是三年以后。

  豪哥出狱找到小马,发现他正在车库下面吃盒饭,吃完抹干净嘴唇,然而这时候的“滋味”却是说不出来的苦涩。

  有时候,它是人情味——

  《岁月神偷》中,一个普通四口之家的故事,讲述的是社会底层夫妇所经历的人生百味。

  《甜蜜蜜》里,两人在车座的一前一后,穿过大街小巷感受暖意的风,那纯粹的喜怒哀乐,是最甜蜜的爱情之味。

  不难发现,对于好电影来说,它的味道绝不是一闪而过,反而是历久弥新。就如马爹利鼎盛,既复杂又单纯,世间百味在其中,世间风情也在其中。

  酒和吃饭,都是情感的媒介,不同的场合下,酒带来的气质和气氛也截然不同。

  香港电影里,喝酒能喝出很多感「情」。

  《东邪西毒》里的欧阳锋,喝下的是遗憾和想念;《青蛇》中,白蛇和许仙饮下的是心动;《家有喜事》里,一家人喝的是其乐融融的喜悦……

  一斟一酌一饮之间,感情都在发生微妙的变化,正如几口干邑下肚,在潜移默化里渲染你的情绪,绕指柔在喉头。

  而从某种程度来说,不同的心境,不同的场合,酒也有着不同的「意」味。

  比如《摆渡人》中,酒吧老板陈末舍命参与的拼命酒局,有着一股游戏人生的潇洒肆意;

  《重庆森林》中何志武失恋后在酒吧喝下的一杯杯酒,则是对曾经恋人的追忆;

  《国产凌凌漆》中周星驰模仿007喝马爹利的场景,又带着一种搞笑颠覆的无厘头创意……

  这些电影通过酒劲抒发的不止是打动人心的故事,更是人生之意。

  不得不说,酒与人之间总有那么点惺惺相惜的味道。

  独自一人时,酒既是引导情绪的催化剂,也是舒缓情绪的闸口;而若能与众人共享,一杯好酒可以道尽朋友间的友谊,亦可拉近彼此的距离。

  好电影就像好酒,越品越暖,越喝越好味。就拿马爹利鼎盛来说,因为干邑在贮藏过程中,吸取了香料甚至酒桶的木香味,从而浓缩成经典。

  这样一杯干邑,不仅是承载感情的绝佳载体,也在社交活动中成为了促进彼此感情交流的催化剂。

  换句话说,在高端场合不管是宴请还是品鉴,酒最能鲜明地体现出一个人的品位、性格和胆识。

  而就在上个周末,院长以马爹利鼎盛特邀kol嘉宾的身份,和大家来了一次不一样的品酒聊天,还分享了香港电影与马爹利的不解之缘

  好电影,需要人懂;好酒,也是如此。

  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爹利与电影先后远渡重洋,踏上中国的土地。

  前者很快成为珠三角地带的桌上常客,逐渐融于我们的日常生活;而后者,更是给无数人带来启蒙,开启了港片时代。

  我们的港片里,更是少不了各种饭局,局间觥筹交错,这无形中马爹利便和电影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映照着彼此的特性,成为中国一代人的共同记忆。

  除了探讨马爹利的起源,我们在现场还从色、香、味、情、意五个维度入手,向大家分享马爹利与电影之间的情缘。

  马爹利干邑精致的琥珀色,酷似香港电影中代表岁月痕迹的色调;果香、花香、酒桶木香的融合赋予了马爹利干邑丰富浓郁的香气,亦如电影的韵味温情柔软。

  观察颜色和轻嗅香气后,亲自感受干邑入口的绵柔,是令人难以抗拒的美妙。

  小撮一口缩起前唇,利用舌头的后部来品尝干邑,让酒精中的灼热、收敛性、柔滑度和粘稠度,充分在口腔中释放开来,等待香气在鄂部弥漫。

  再品一口干邑,酒香一瞬间便在口腔中弥散开来,这一刻,更能感觉出其中包裹着的异域风情。

  而马爹利鼎盛,也非常适合中国的饮酒文化,值得在中国人的餐桌上得到共享。

  商务宴请或是朋友相聚时,喝上一杯马爹利鼎盛,可以在谈天说味时打开话匣子;而放下工作和家人齐聚一堂时,开一瓶鼎盛干邑,更是亲人之间吐露心声的机会。

  爱在酒中,情在酒中,义在酒中……

  若是能在某个午后或是夜晚,打开一部好电影,配上一杯上等的干邑,与之同醉。有酒有故事,我想这就是入味人生的美妙了吧!

  如果你也想和院长一起谈天说味,品一品马爹利鼎盛、聊一聊经典香港电影,就赶快戳「」报名吧!

  成都场

  时间:11月3日/11月4日

  (其中4日16:00—16:50是吐槽电影院粉丝专场~)

  地点:成都BK咖啡(青羊区森贝路)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