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片,最辣影評,每晚搶先看

  在無數人的青春裏,周潤發是無法抹去的獨家記憶。

  《無雙》成了今年最狂的香港電影,發哥風采依舊的模樣也讓人回憶起了曾經那段狂熱的歲月。

  而電影裏出現的許多致敬經典周潤發作品的橋段,更是讓大家玩起了“找梗”遊戲

  特別是畫家用鈔票點菸的這一幕,更是讓人穿越時空看見了當年那個豪情不變的小馬哥。

  32年前,周潤發的《英雄本色》只要旋律一起便心潮澎湃,小馬哥燃金點菸的瀟灑肆意,至今都驚爲天人。

  這份“狂”凝結了男人想要的一切,喚醒了那個時代的熱血江湖和兄弟情義。

  戲裏,發哥是真與狂;戲外,發哥又極有梗。

  就算套路全世界,也別想套路他,每一次回答都直擊靈魂——

  最想演的是啞巴。

  散光、近視+老花。

  還有自拍保證美美噠。

  發哥,你是魔鬼嗎???

  話說回來,如果真要對發哥打比喻,我想那一定是酒,千杯不醉的那種。

  從《英雄本色》到《賭神》《喋血雙雄》等等,經典重溫多遍,依舊別又一番風味。如同好酒一杯,初品是挑逗舌尖的辛辣,入口卻百轉千回。

  其實電影看得越來越多,越會有種強烈的感受——好電影如好酒,讓人飲前垂涎,飲時暢快,飲後回甘。

  品酒講究方式,不需急着豪飲而盡,而是先觀其呈色、再聞其香,然後慢慢品更佳。

  看一部香港電影,體驗其實是相似的——最開始,我們會用眼睛去品,感受其色彩。

  昏黃,復古,是琥珀的色調。

  香港老電影習慣用膠片,帶着微黃的濾鏡色調。隨着膠片年代越久,重放出的影片畫面則越顯懷舊。

  發哥的愛情電影《秋天的童話》,就飽有這樣的「色」。

  秋日裏黃色的美景配上一段童話般的愛戀,陽光灑照的碼頭、落葉堆積的街道,畫面帶有着復古的色調。

  李琪和船頭尺的公寓看起來破破爛爛,卻因爲紅色的房間,可以用來做書桌的浴缸,寫滿字跡的鏡子,擁擠卻溫馨,有了別樣的韻味。

  整部電影的顏色,好似被幹邑濾過一樣。

  在香港電影中,琥珀色的濾鏡不僅象徵着愛情的朦朧,也是與歲月有關的顏色,就像馬爹利干邑杯中的色調,從最初的無色原液變爲淺黃,經歷了時間的不斷考驗,沉澱出琥珀色的光澤。

  這抹琥珀色,是偷不走的歲月,亦是對時間的尊重。

  如果說電影的“色”是給你初級的美感,那麼讓你的感官再次得到享受的是,畫面的「香」。

  所謂活色生香,是能夠令人不自覺產生想象、身臨其境地融入我們所創造的世界中,不論電影或酒,都應如此。

  真正的酒客,都會嗅到好酒迷人的香氣;和酒客一樣,食客也追求極致的食物。

  就像電影《食神》裏,驚豔四座的並不是山珍海味,而是最後那一碗很普通的“黯然銷魂飯”。

  看似普通,卻是將簡單做到極致的完美,而干邑的製作工藝也是將釀酒做到了極致,纔有了這完美的一切。所以不論是好酒還是好電影,香氣並非唾手可得,它的籌碼便是時間。

  我們的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需要沉澱和成長,如同櫃中陳釀一般,珍藏多年才能透出沁人香味。

  就像一部好港片,每次看,都有不一樣的人生之「味」。

  有時候,它是市井味——

  《旺角卡門》裏的巷口街道、雀牌室,都充滿了濃厚的市井氣息。

  《墮落天使》中的海底隧道,是港片中經典的場景,燈光再亮,也抱住你。

  燈紅酒綠的鬧市、旺角街頭、灣仔鵝頸橋下……城市不大,卻在紛紛雜雜之中保留着久違的煙火氣。

  有時候,它是江湖味——

  《和平飯店》裏的殺人王阿平,開下了和平飯店給予江湖人士一個暫以保命的避難所。

  一間飯店,一壺濁酒,看透的是江湖險惡,也見證着一代英雄的落寞。

  又如《英雄本色》裏,小馬哥在路邊喫完小販的腸粉後,進了豪哥的車,豪哥問小馬“好不好喫”,小馬抹了抹嘴,用手塗向豪哥的嘴脣……

  此後小馬哥再做這個動作,已是三年以後。

  豪哥出獄找到小馬,發現他正在車庫下面喫盒飯,喫完抹乾淨嘴脣,然而這時候的“滋味”卻是說不出來的苦澀。

  有時候,它是人情味——

  《歲月神偷》中,一個普通四口之家的故事,講述的是社會底層夫婦所經歷的人生百味。

  《甜蜜蜜》裏,兩人在車座的一前一後,穿過大街小巷感受暖意的風,那純粹的喜怒哀樂,是最甜蜜的愛情之味。

  不難發現,對於好電影來說,它的味道絕不是一閃而過,反而是歷久彌新。就如馬爹利鼎盛,既複雜又單純,世間百味在其中,世間風情也在其中。

  酒和喫飯,都是情感的媒介,不同的場合下,酒帶來的氣質和氣氛也截然不同。

  香港電影裏,喝酒能喝出很多感「情」。

  《東邪西毒》裏的歐陽鋒,喝下的是遺憾和想念;《青蛇》中,白蛇和許仙飲下的是心動;《家有喜事》裏,一家人喝的是其樂融融的喜悅……

  一斟一酌一飲之間,感情都在發生微妙的變化,正如幾口乾邑下肚,在潛移默化裏渲染你的情緒,繞指柔在喉頭。

  而從某種程度來說,不同的心境,不同的場合,酒也有着不同的「意」味。

  比如《擺渡人》中,酒吧老闆陳末捨命參與的拼命酒局,有着一股遊戲人生的瀟灑肆意;

  《重慶森林》中何志武失戀後在酒吧喝下的一杯杯酒,則是對曾經戀人的追憶;

  《國產凌凌漆》中周星馳模仿007喝馬爹利的場景,又帶着一種搞笑顛覆的無厘頭創意……

  這些電影通過酒勁抒發的不止是打動人心的故事,更是人生之意。

  不得不說,酒與人之間總有那麼點惺惺相惜的味道。

  獨自一人時,酒既是引導情緒的催化劑,也是舒緩情緒的閘口;而若能與衆人共享,一杯好酒可以道盡朋友間的友誼,亦可拉近彼此的距離。

  好電影就像好酒,越品越暖,越喝越好味。就拿馬爹利鼎盛來說,因爲干邑在貯藏過程中,吸取了香料甚至酒桶的木香味,從而濃縮成經典。

  這樣一杯干邑,不僅是承載感情的絕佳載體,也在社交活動中成爲了促進彼此感情交流的催化劑。

  換句話說,在高端場合不管是宴請還是品鑑,酒最能鮮明地體現出一個人的品位、性格和膽識。

  而就在上個週末,院長以馬爹利鼎盛特邀kol嘉賓的身份,和大家來了一次不一樣的品酒聊天,還分享了香港電影與馬爹利的不解之緣

  好電影,需要人懂;好酒,也是如此。

  19世紀末20世紀初,馬爹利與電影先後遠渡重洋,踏上中國的土地。

  前者很快成爲珠三角地帶的桌上常客,逐漸融於我們的日常生活;而後者,更是給無數人帶來啓蒙,開啓了港片時代。

  我們的港片裏,更是少不了各種飯局,局間觥籌交錯,這無形中馬爹利便和電影產生了千絲萬縷的聯繫,映照着彼此的特性,成爲中國一代人的共同記憶。

  除了探討馬爹利的起源,我們在現場還從色、香、味、情、意五個維度入手,向大家分享馬爹利與電影之間的情緣。

  馬爹利干邑精緻的琥珀色,酷似香港電影中代表歲月痕跡的色調;果香、花香、酒桶木香的融合賦予了馬爹利干邑豐富濃郁的香氣,亦如電影的韻味溫情柔軟。

  觀察顏色和輕嗅香氣後,親自感受干邑入口的綿柔,是令人難以抗拒的美妙。

  小撮一口縮起前脣,利用舌頭的後部來品嚐干邑,讓酒精中的灼熱、收斂性、柔滑度和粘稠度,充分在口腔中釋放開來,等待香氣在鄂部瀰漫。

  再品一口乾邑,酒香一瞬間便在口腔中彌散開來,這一刻,更能感覺出其中包裹着的異域風情。

  而馬爹利鼎盛,也非常適合中國的飲酒文化,值得在中國人的餐桌上得到共享。

  商務宴請或是朋友相聚時,喝上一杯馬爹利鼎盛,可以在談天說味時打開話匣子;而放下工作和家人齊聚一堂時,開一瓶鼎盛干邑,更是親人之間吐露心聲的機會。

  愛在酒中,情在酒中,義在酒中……

  若是能在某個午後或是夜晚,打開一部好電影,配上一杯上等的干邑,與之同醉。有酒有故事,我想這就是入味人生的美妙了吧!

  如果你也想和院長一起談天說味,品一品馬爹利鼎盛、聊一聊經典香港電影,就趕快戳「」報名吧!

  成都場

  時間:11月3日/11月4日

  (其中4日16:00—16:50是吐槽電影院粉絲專場~)

  地點:成都BK咖啡(青羊區森貝路)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