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2年起,RUC每年暑假都會有大批學子參加“千人百村”社會調查活動,深入瞭解中國農村的農業生產、農民物質與文化生活、農村社會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情況。“國表社棟”們在與當地村民交流中,遇到過怎樣值得記錄的難忘經歷呢?有哪些收穫呢?讓我們一起走進Ta們的故事~

初入鄉中,山高路艱

“山路很繞,路寬僅容一輛車,一路都比較陡。”被暴雨沖刷下的大石頭是調研地給社人學院現在大二的梅笑寒同學留下的第一印象。此外,許多調研地或者位於偏遠地區的貧困村,或者與縣城和集鎮距離遙遠。國關學院大二的袁博文說,早起迎着朝陽趕5點50分唯一一趟前往村莊的班車,傍晚看着落日花1.5小時從山腳下村莊趕到山頂的鄉政府招待所,是調研時每天的“必修課”。

除了不便的山路交通、艱辛的長途跋涉,聽不懂調研地方言也讓許多小夥伴陷入手足無措的窘境。大二的張雨晴小姐姐來自國學院,談起訪談時的交流障礙,她哭笑不得地說起調研村莊空心化現象嚴重,留守老人年紀大、知識水平有限,有一次因問卷中的問題觸及到了老人的敏感點而被懷疑是騙子趕了出來。經濟學院薛舒寧同學調研當天意外碰上村委會大門緊鎖,無人應答。原來是村委會換屆,新村長尚未到任……他們輾轉聯繫到了老村長,卻在電話裏被“兇”了一通。

調研過程中雖經歷許多委屈和挫折,但身爲國表社棟的RUCer們(在心裏)擦擦眼淚,選擇迎難而上,相信過程一定會有苦有甜,有哭有笑~

民心溫暖,情義深切

“調研結束之後,其實還有點捨不得。”薛舒寧小姐姐回憶起村長後來給予的很多幫助,不禁有些感動。梅笑寒同學所在團隊也非常幸運,調研中得到了村民非常熱情的支持與配合,全村人都很歡迎他們的到來。

經過不斷地交流與溝通,學生們逐漸與村民由剛開始的陌生到熟悉,相識相知,並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國學院2017級本科生黃鐘(化名)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以安裝空調爲營生的大姐。在聊天過程中,有着共同愛好的兩個人甚至在全民K歌音樂APP上互相加了好友。當慢慢地與村民們敞開心扉,傾聽他們的故事,RUCer們也近距離地觸碰到了鄉村的現實,見證了鄉民們或是相濡以沫,或是不離不棄的真摯感情

袁博文同學向我們講述了江西省貴溪市的一個調研村裏“情比金堅,定不負卿”的故事。老屋組14號中的男主人名叫張國冬,他們家是當地重點扶持的貧困戶。十八年前,噩運降臨,張國冬手受傷,暫時失去了勞動能力。禍不單行,他的妻子每日獨自辛苦忙於農活、家務和照看孩子,因積勞成疾,腿部肌肉萎縮,病情越來越嚴重。兩年之後,她被徹底奪去勞動能力,癱瘓在房中的一隅。她崩潰過,哭泣過,甚至曾經自殺未遂。張國冬默默扛起撫養子女、照顧妻子的經濟重擔。“就算她是一塊大石頭,也是我自己抱來的,我就要愛她一輩子,一定要到老!”他細心照料着妻子的飲食起居,一做就是十幾年。“死生契闊,與子成說。持子之手,與子偕老。”對於袁博文同學所在團隊,這正是默默的愛情本真、樸素的模樣

觀察百態,實踐育人

見證了民心之暖,人情之堅,薛舒寧認爲,“千人百村”活動是作爲“國表社棟”的我們人大學子,真正關注現實問題的開始。只有真正到了鄉村,才能真切體會到社會轉型在基層會面臨着多少的困難。在與村長交流的過程中,她瞭解到土地確權在當地落實存在着的難題:“首先,福建那邊是山區,規模經營比較困難。其次,土地的歸屬權一旦確定下來,當有新生兒或者嫁入嫁出的人,土地就不好調整,又會與當地的鄉俗發生衝突。”來自經濟學院的她在寫調研報告的時候,發現“我雖然找到了很多問題,但是想不出解決的辦法。”加緊儲備基礎經濟理論知識,愛學習的薛同學永遠在路上~

通過對雲南省一位建檔立卡老人的採訪,2016級商學院本科生秦瑞欣看到了現代農村家庭生活的矛盾與無奈。老人手指骨折剛剛痊癒,但最近剛接受心臟病手術,仍不能從事勞動。兩個兒子年幼時,因生病未及時醫治,患了腦癱,沒有行動能力。全家目前僅靠老伴一人種地養豬獲得些許微博收入。老人的兄弟姐妹都已經分家,各家的生活都比較艱難。秦瑞欣是個感性的女孩子,在採訪老人時,多次中斷,停下揩淚,然而老人依舊臉上掛着豁達的笑容。

千百活動讓許多RUCer結合感知到的社會現象,加強自身知識理論學習的反省與思考。梅笑寒同學說道:“身爲社會學專業的學生,這是我的第一次正式的社會調查,我在接下來也會學習‘社會研究方法’這門專業核心課程。千人百村的調查對我來說具有極高的學習意義。”這正切合千人百村的活動宗旨:將學術性同實踐育人緊密結合。

據記者瞭解,RUC還有很多社會實踐項目可供大家選擇,暑假的時候大家可以報名參加團中央組織的“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或者團市委組織的“青年服務國家”等社會實踐活動,寒假期間還可以選擇學校組織的“街巷中國”城市調查。此外,校團委還會結合每年的主題,設置專項社會實踐項目。如去年的“尋根人大青年行”80週年校慶專項社會實踐,以及今年的“追尋改革的足跡”紀念改革開放四十週年專項社會實踐活動等等。

學生社會實踐服務中心主任、公共管理學院2015級本科生馬國棟同學說,實踐活動是一個“累並快樂着”的過程,“通過千百等實踐活動,有些同學發現值得深究的調研問題,還將其與“大創”“小創”等項目申報相結合,深入思考、應用實踐、收穫良多。總之,每一次認真對待,總會有一些收穫的。”

千百,

明年再見~

本報記者    編輯/劉鳳程

文/  左安妮 丁一芝

劉詩雨 劉琬華

圖片來自於網絡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