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多數時候孩子愛"打小報告"是想要得到大人們的關注,父母要學會傾聽孩子內心的想法,瞭解孩子內心的真正需求。而在孩子心裏,他們渴望能夠得到別人的關注,他們會想要通過"打小報告"的方法來取得老師或者是父母的注意。

週末,我帶着孩子一起去朋友小莉家玩。孩子一到小莉家,就跑到小莉女兒的房間一起玩。我便和小莉在客廳聊天,正當我們聊得熱火朝天的時候,小莉的女兒小美便哭着跑出來說:"媽媽,小朋搶我的玩具。"兒子也跟着跑出來,解釋說:"我沒有搶你的玩具,我看你放在一邊沒有玩,我纔拿過來玩的。你就喜歡向大人打小報告。"我們還沒反應過來,小美已經在一旁哭的泣不成聲了。

相信生活中每位家長都見過孩子"告狀"的現象,愛告狀似乎對於3—6歲的小朋友來說是一種常態。有些父母覺得孩子愛告狀是一種不好的行爲,但尼莫媽媽認爲孩子總愛"打小報告"並不是一種不好的事情,孩子也有自己的原因,關鍵在於父母要學會正確引導孩子的行爲。

孩子"愛打小報告",背後原因是這樣

1、孩子想自我表現,渴望得到認同

小孩子與大人不同,大人們會認爲"打小報告"這種行爲是一種投機取巧的小人行爲,所以也很厭惡孩子"打小報告"。

而在孩子心裏,他們渴望能夠得到別人的關注,他們會想要通過"打小報告"的方法來取得老師或者是父母的注意。這些"愛打小報告"的孩子大多在日常的生活中比較缺乏成人的關注,所以他們渴望得到大人們的認同。

這些喜歡告訴老師說誰誰誰上課不認真聽講,午休時間不好好睡覺,其實他們的潛意識就是想要老師關注自己的正確行爲,好得到表揚。

面對這些孩子,父母和老師不要責怪孩子"打小報告"的行爲,而是要滿足孩子的內心需求,表揚孩子的行爲,然後再教導孩子正確的做法。

2、孩子想要尋找大人的幫助和保護

有時候,孩子之間的交往中,有些孩子會處於相對劣勢的地位。這些孩子愛跟成年人打小報告,是因爲想要尋求大人的幫助和保護。

比如孩子在學校,同桌喜歡上課的時候偷偷喫東西,影響到自己學習。於是孩子便回家告訴父母,同桌在課堂上的行爲。孩子這種"打小報告"並不是刻意的,而是自己不敢向同桌說清楚自己的內心想法,於是想要讓父母幫助自己。

對於這類孩子,我們要看到孩子的動機所在,引導孩子學會自行說出自己的內心想法,避免大人過度介入而讓孩子產生一種依賴心理。父母要善於抓住這樣的情況,積極引導孩子學會用自己的力量正確地解決與他人得衝突。

3、孩子想要爭寵,企圖抬高自己

還有一些孩子"愛告狀"是因爲自己得到想要的寵愛,大多數情況會發生在一家多個孩子的家庭裏。她們愛告狀確實是出於一種嫉妒的心理,企圖通過這樣的方式來貶低他人的價值,而抬高自己。

在有多個孩子的家庭中,有些父母很容易處理不好公平對待孩子的問題。他們往往會把目光聚集在一個孩子身上,而在不知不覺中忽略掉其他孩子。那麼,那些被忽略的孩子自然就想通過告狀的方式來貶低那個受寵孩子,好讓父母更多的關注自己。

對於這類情況,父母也可以不必過於擔心,對於孩子來說,情緒上的喜怒哀樂都是暫時的。但父母還是要注意自己日常的行爲,儘量做到公平對待孩子。

明確告訴孩子"打小報告"和"告知"的區別

孩子處於意識尚淺階段,對於是非對錯的認識還不夠清晰。有些候,孩子也容易受到規則意識的影響,他們會覺得老師或者父母所指定的"規則"是絕對的,一旦有人破壞了規則,這個人就很可能會成爲孩子告狀的對象。

在中文意思中"打小報告"可以是告密整人的意思,也可能是一種正義之舉,這兩者並沒有區別。而在英文中,"打小報告"(tattle tell)是一種不正義的,會讓人遇到麻煩的意思。所以,在美國大人和老師一般不會支持孩子"打小報告"。

美國有一位老師上課上到一半的時候,因爲有事要離開教室。臨走前,她告訴孩子們:"在課室安靜地自習,不要打鬧。"可老師一走,就有小朋友開始吵吵鬧鬧地玩起來。

等老師回來後,有位女孩子向她打小報告說剛剛誰誰誰沒有好好自習。等放學後,老師把小女孩叫到辦公室懲罰了孩子,原因是覺得小女孩出賣了自己的團隊。在老師意識裏覺得"如果沒有人處在危險或者陷入麻煩中,情況也不緊急,並且不需要大人的幫忙,對於別人犯的小錯誤,最好不要'出賣'他。但如果是大事,會傷害到他人,比如學校有小霸王欺負人,那麼孩子就應該告知。"

但對於孩子來說,她們並不明白這兩者之間的區別,有時候需要父母多點耐心向孩子解釋"打小報告"和"告知"的區別,讓孩子學會思考自己的行爲是否會給別人帶來傷害。

孩子愛"打小報告"並不是一件壞事,教育好"愛打報告"的小孩子,關鍵在於父母要學會正確引導。

"愛打小報告"並非不好,關鍵在家長的引導

1、學會傾聽孩子內心想法

大多數時候孩子愛"打小報告"是想要得到大人們的關注,父母要學會傾聽孩子內心的想法,瞭解孩子內心的真正需求。

積極給孩子"共情",以同理心對待孩子。耐心傾聽完孩子之後,也要學會多詢問孩子自己內心的感受,瞭解事情發展的來龍去脈。在充分了解事情之後,根據事情的嚴重程度,對症下藥地引導孩子如何去處理遇到的問題,而不是每次都用"打小報告"的方式解決。

2、教導孩子學會"換位思考"

孩子還小,思考問題的深度和廣度都不夠,往往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問題。在"打小報告"的時候也常常從自身的利益出發,而不懂得換位思考。

懂得換位思考的孩子,才能擁有更好的人際關係,獲得更好的人緣。當孩子向你"打小報告"的時候,父母可以讓孩子思考一下,如果是自己犯下了這樣的錯誤,但卻是無意間的行爲,自己會有什麼樣的感受呢?

通過這樣的方式引導孩子反思自己"打小報告"的行爲,孩子就更能夠理解他人行爲,理解他人的心理感受,從而不會總是打別人的小報告。

3、教導孩子學會"做好自己"

有些孩子喜歡"打小報告"是因爲看到別人的行爲與自己心中的規則標準不一樣,因此覺得別人的行爲是錯誤的,但自己的能力有限,只能通過"告狀"的方式去揭發他人的行爲。

對於這樣的情況,父母要引導孩子學會"做好自己"。比如姐姐週末在家沒有認真寫作業,而是在房間裏畫畫。姐姐的行爲可能跟父母要求要寫作業的谷規則不一樣,孩子便"告狀"姐姐的行爲。這時候,父母要向孩子解釋姐姐的行爲也沒有對錯,而他人的行爲跟自己沒有太大的關係,不要受到別人的影響,堅守自己的原則,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