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中雲“口乃心之門,守口不密,泄盡真機;意乃心之足,防意不嚴,走盡邪蹊。”口是我們心靈的門戶,如果防範不嚴,就會把心中的祕密全部泄露;意念是我們心靈的腳,假如意念不堅定,就會走上歧路。正如俗話說:“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可見說話方式在爲人處事中的重要性。

曾國藩曾經有過一副對聯:“大處着眼,小處着手;羣居守口,獨居守心”。上聯是關於做事的,下聯則是關於與人相處的。“羣居守口”說的就是,無論何時何地,要管住自己的嘴,明白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

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但凡是一個喜歡打小報告,過來跟你說“誰誰說你壞話了”的這種人,我們要少跟他們說話,因爲他們能跟我們打小報告,就一定會向別人打小報告。說話沒有分寸,什麼話都說,跟什麼人都說,把自己知道的,聽來的話都說給別人聽,這樣看起來誠實可貴,其實卻是極不明智的選擇。所以,不論是自己的還是別人的話,都願意跟你說的人,一定也會跟別人說,對於這種人,我們應該少跟他們交往。

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又曰:“三思而後行”,就是要告訴我們,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要注意分寸,少說多做,考慮好以後再說。“口乃心之門,守口不密,泄盡真機”。從這句話中,我們應該明白,人與人的交往,首先通過語言,“優點可能是僞裝出來的,缺點卻是真實存在的”,如果這時候我們說話不得體,就會給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獨居守心”指的就是“慎獨”,自己一個人的時候要做到與在人前時一樣的舉止,因爲我們獨處的時候纔是最真實的自己,如果人前人後是同樣的舉止表現,不能說是高尚的,最起碼是真實的。然而做到這一點並不是那麼簡單的,需要我們從小事做起,從細節抓起,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而且要持之以恆,堅持下去,這就是《菜根譚》中說的“意乃心之足,防意不嚴,走盡邪蹊”,我們要有一種堅定的意志,如果不去在意,就會走上歧路。

很多時候,我們就是因爲不在意,而禍從口出,很多時候,我們還是因爲不在意,而誤入歧途。管好自己的嘴,守住自己的心,我們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加順利,才能獲得成功。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