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爭被志願軍擊敗的麥克阿瑟,不敬佩志願軍將軍,只敬佩一人

朝鮮戰爭是二戰結束後,世界歷史上規模比較大的一次局部戰爭。以美軍爲首的聯合國軍隊與我們中國的志願軍部隊在朝鮮半島,展開了殊死搏鬥。最終雙方以和談結束,並沒有分出勝負。但是我們國家在面對着剛剛打贏二戰,有着三軍立體化戰術,世界最強的美國軍隊時,也完成了既定目標,將這些侵略者趕回了“三八線”。也是通過這場戰爭,新中國的實力得到了世界各國的認可,國際地位提高,不敢隨意侵略中國。而聯合國軍這一次戰鬥的指揮官就是麥克阿瑟將軍。

麥克阿瑟是美國一名個性十分鮮明,充滿着傳奇色彩的將軍。二戰之中,他被授予了美軍最高的五星上將軍銜。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這位將軍在二戰期間並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成績。

首先他在菲律賓,以12萬的軍隊打6萬的日軍,被打得丟盔棄甲,菲律賓失守,自己灰溜溜地回到了美國。

雖然他出任美國遠東軍司令,是亞洲、太平洋戰場的最高長官,但是太平洋戰爭更多的是靠尼米茲打下來的,在登島作戰中,也是憑藉着美軍絕對的火力優勢和空軍優勢成功的,因此在朝鮮戰爭中,他原形畢露。

志願軍雖然在早期與聯合國軍的戰鬥中失利,但是很快就總結經驗,將戰場局勢扭轉了過來。第三次戰役時,我軍已經打過了“三八線”。着急的他趕緊調動了日本和美國本土的大批武器裝備進行反抗,然而到了第四次戰役的時候,麥克阿瑟已經丟掉了帥位。

麥克阿瑟一直是狂妄自大,認爲他並沒有失敗,給他一定的時間,一定可以扭轉局勢,甚至放出不惜發動第三次世界大戰之類的狠話。他並看不上志願軍的將領,包括彭德懷,最令他敬佩的人是成吉思汗。因爲成吉思汗從一個小部落的首領,東征西討,變成了蒙古帝國的大汗,最後他的子孫拿下中原,揮鞭歐洲,建立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偉大功績。

當然麥克阿瑟並不是一無是處,他二戰期間雖然不是說有突出貢獻,但是也是帶領美軍贏得了勝利。二戰結束後,在日本本土,也着力於恢復日本的經濟,現在很多日本人都很感謝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