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些真實的案例對我們廣大的家長們應當有一定的警醒作用,各位家長們在面對各種生活中所遇到的疾病、意外事件時,一定不要掉以輕心,更不能偏聽偏信,很有可能我們一個"小小的疏忽"、我們的"我以爲",最終就會給孩子的身體健康造成難以挽回的結局。有很多家長在面對這種話題時會說"我都多大歲數的人了,我不好意思問",這樣的態度其實在無形之中是給我們自己的生活增加了危險性,很有可能會傷害我們自己和孩子。

前些天我看到一位醫學大咖分享了一個真實案例,一個可愛的小女孩出生還不到一歲時,被醫生診斷出患上肺炎,於是建議做"霧化手術",然而這位母親並沒有仔細去了解這個手術的原理,非常武斷地將其理解爲就是水蒸氣蒸人就完事了。

後來這個母親認爲這手術操作這麼簡單,但是醫院的治療又太貴了,太不划算,於是自己在家裏坐了一壺開水,把女兒抱在壺的上方,讓娃被這種水蒸氣蒸着,結果就把娃的面部燙傷了,直接就毀容了。

家長不可用常識去推測專業手術或專業名詞

像這個故事中,寶媽的這種行爲在我們來看會覺得很匪夷所思。但是也會有不少家長,尤其是各位寶媽會想:這個所謂的"霧化手術",聽上去確實是水蒸氣啊,有什麼錯呢?

雖然我們常識知道燒開水時的水蒸氣會非常燙,但是說不定能治病呢,畢竟聽上去是有這個手術的。

知識點科普:

  1. 所謂的霧化手術是一種將藥物用霧化裝置轉變成一種氣溶膠的形式,給患者吸入後進入肺部進行治療的方式,和水蒸氣一點關係都沒有。

  2. 燒開水時候的水蒸氣溫度是高於100°C的開水的,因此水蒸氣導致的燙傷會比開水的燙傷程度更深。

在上述案例中,這位寶媽並沒有很嚴謹地去查閱相關的資料,她可能也沒有仔細去問問醫生這個"霧化手術"到底是什麼,是怎樣的原理。

單純地用我們成年人的知識和閱歷去判斷一個自己從未聽說過的名詞,然後擅自行動。

我們可想而知,寶媽這種行爲方式是非常危險的,但其實現實中很多家長對於自己不瞭解的東西都會使用這種"主觀推論"的方式去看待,並且很有可能自己隨意去進行嘗試。

而這種無知的輕率舉動,很多時候"很驚險"地沒有造成自己或者他人的傷亡,因此有不少成年人會心存僥倖,或者覺得"這沒有什麼大不了的",陷入了對於事實危險性評估的錯誤思想中,情緒上也變得自大,對自己的驚險行爲也多數會進行自誇。

生活處處要留心,疏忽大意要不得

我們生活中其實存在着各種各樣的"坑",我們作爲家長的,要保護好自家娃,別被"坑",這就要求我們對於自己不太熟悉的事物一定不要過於自信,要保持一定的謹慎心態,對於沒見過的、不懂的東西要不恥下問,這沒有什麼丟臉的。

有很多家長在面對這種話題時會說"我都多大歲數的人了,我不好意思問",這樣的態度其實在無形之中是給我們自己的生活增加了危險性,很有可能會傷害我們自己和孩子。

在現實中,也曾經有很多這樣不同原因導致的意外傷害甚至是孩子死亡的情況,而這些事件在發生的過程中、甚至是發生的原因,大多都是由於家長的"無知"導致。

比如:

1 浙江某位寶爸在給寶寶熱奶的時候,將奶放入微波爐中加熱,手摸瓶身覺得是溫的,直接給寶寶喝了,結果導致寶寶的食道嚴重燙傷。其實微波加熱的奶瓶摸着感覺溫,而內部中心的奶液是滾燙的;

2 山西某位寶媽對孩子使用了錯誤的燙傷處理辦法,在看到孩子被開水燙傷之後,寶媽驚慌失措下用剪刀剪開孩子的衣服,並且在大面積的傷口上塗上了牙膏,最終送往醫院之後經過搶救,發現因爲牙膏進入傷口而造成了大面積感染,孩子差點沒命;

3 重慶某戶人家對於"祖上傳下來"的治腳氣偏方過於迷信,給家裏的孩子沒有腳氣的也塗抹了藥水,結果由於沒有注意個人衛生問題,反而給孩子傳染上了腳氣;

4 遼寧某家的孩子患上了支氣管炎,而家長聽信好友介紹的某"民間專家"專治支氣管炎的傳言,不去正規醫院救治,反而給孩子長時間服用這種所謂的"特效藥",最終延誤病情,讓孩子的病情加重,還誘發了哮喘……

這些真實的案例對我們廣大的家長們應當有一定的警醒作用,各位家長們在面對各種生活中所遇到的疾病、意外事件時,一定不要掉以輕心,更不能偏聽偏信,很有可能我們一個"小小的疏忽"、我們的"我以爲",最終就會給孩子的身體健康造成難以挽回的結局。

像上述案例中,食道燙傷的後果很嚴重,而我們生活中還有很多家長喜歡給孩子喫比較燙的飯,並且堅持認爲喫飯就一定要趁熱,溫的食物對孩子胃不好,結果讓孩子的食道反覆燙傷,有的就導致了食道癌。

再比如上述案例中的後3個,嚴重的大面積燙傷會給孩子一生留下很多傷疤無法癒合如初,會讓孩子感到自卑,還有可能患上自閉症;而腳氣和哮喘,目前世界醫學上都沒有一個能夠徹底治癒的辦法,只能最大限度的緩解症狀。

家長的"我以爲"除了造成身體的傷害,還會瓦解孩子的信任

各位家長們不要以爲這些疏忽大意和"自以爲是"對孩子的健康造成威脅就完事了,其實還有更加深層次的問題,比如我們現在談到的——孩子的信任感。

還孩子的嬰幼兒時期如果家長們太過大意,導致孩子受傷或者生病,這個時期孩子的是非觀念淡薄,即使受傷也會對家長保持高度的信任感和依賴感。但是隨着孩子長大,在長時間的日常相處中,如果孩子看到爸媽遇到事情總是偏聽偏信、自行理解、自以爲是,那麼對爸媽的好感肯定是會逐漸降低的。

在孩子們的青春叛逆期,原本就會對爸媽抱有一種反對的情緒,如果爸媽還總是觀念守舊,或者總是用自己的邏輯去理解一切事物,並造成不好的後果,那麼在孩子的眼中爸媽的"高大形象"就會被顛覆,信任感也會隨之消退。

有不少家長經常對孩子傳遞一種態度:我的閱歷在你之上,所以你必須聽我的。

這些家長對孩子常說的話有"我走過的路比你走的橋還多"、"你多大了我多大?""你知道什麼,你纔多大點?"這些語言的實質其實就是在否認孩子的看法,也否定了孩子成長時所有發自內心深處的感觸,這種否認是非常"致命"的。

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對自己的所聞所見產生一定的想法,我們自己的價值觀、世界觀,也正是由這一個個想法組成的,我們通常管這種想法叫做"閱歷",一個人的閱歷就是他建立自我意識的憑證和依託。

那麼如果家長總是憑藉自己的閱歷去否認孩子的閱歷,單純地認爲孩子的想法還太"嫩",簡單地下結論"你不行",不給孩子成長的鼓勵,而家長在生活中又因爲自己的這些閱歷去判斷如何做事,造成了不良的後果,甚至是危害到孩子的健康和生命,那麼這對於孩子來說自然就是一個"信任感的崩塌"。

作爲家長,我們需要明白一點,生活總是在前行的,社會總是在不斷進步的,人類總會產生各種各樣新奇的成就。我們作爲孩子的引路人,幫助孩子完善人格,建立一個積極健康的三觀,這是我們的首要任務。

成年人不應當太過"任性"地去表達自己的喜好和習慣,並且用這種生活方式去"綁架"孩子的思維,更要注意謹慎對待自己不懂的事情,保持一個學習的心態,才能夠免於在孩子面前頻頻"打臉"。


本文爲***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