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據科技日報報道,螞蟻金服自主研發的數據庫OceanBase打破數據庫基準性能測試的世界紀錄,成績是前世界紀錄保持者、老牌巨頭甲骨文(Oracle)的兩倍。過去數十年,TPC-C一直是海外傳統數據庫廠商競技的舞臺,而OceanBase是登上TPC-C排行榜前列、由中國公司完全自主研發的第一款大型數據庫產品。

(原標題:世界第一!這項中國硬核技術打破美國紀錄,每年“雙11”都是它支撐你買買買)

10月2日,在濃濃的國慶氣氛中,一場“技術閱兵”在大洋彼岸上演。

結果再添喜氣:繼5G移動通信和高端芯片之後,中國公司在又一個“核高基”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據科技日報報道,螞蟻金服自主研發的數據庫OceanBase打破數據庫基準性能測試的世界紀錄,成績是前世界紀錄保持者、老牌巨頭甲骨文(Oracle)的兩倍。數據庫領域最權威的國際機構國際事務處理性能委員會(TPC,Transaction Processing Performance Council)在官網發表了這一最新結果。

又得世界第一!這項中國硬核技術打破美國紀錄

丨這個技術有多厲害?

據瞭解,由TPC制定的TPC-C測試是衡量數據庫在線事務處理(OLTP)能力的公認標杆,是全球主流計算機硬件廠商、數據庫廠商公認的評價標準。

TPC-C性能以每分鐘的新訂單交易數量作爲衡量標準。主要指標是交易速率(tpmC),還有每筆交易的關聯價格($/tpmC)等。

TPC-C標準模擬了經典商品銷售付款場景來做測試,通過每分鐘創建新訂單數量來評價數據庫的性能和性價比。此前,甲骨文已壟斷了9年冠軍。

又得世界第一!這項中國硬核技術打破美國紀錄TPC官網截圖

OceanBase以60880800 tpmC的成績(即每分鐘內系統處理的6088萬多個新訂單)創造了新的聯機交易處理系統(OLTP)世界紀錄。這一紀錄,是甲骨文最好成績的兩倍多。

過去數十年,TPC-C一直是海外傳統數據庫廠商競技的舞臺,而OceanBase是登上TPC-C排行榜前列、由中國公司完全自主研發的第一款大型數據庫產品。

中國工程院院士、計算機專家李國傑評價說,這是中國基礎軟件取得的重大突破!

丨數據庫有多重要?

從1978年,“數據庫”三個字首次出現在中國大學的課堂上,中國發展自己的數據庫已經有40年曆史。

數據庫和操作系統一樣,是IT行業的重要基礎軟件。用“卡脖子”的關鍵技術來形容數據庫,一點也不爲過。數字經濟時代,一切經濟工作都離不開數據,如果沒有數據庫,就沒有信息科技發展的根本。

2006年,國務院發佈《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提出“核高基”的概念。“核高基”是對核心電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礎軟件產品的簡稱,同時也是與載人航天、探月工程並列的16個重大科技專項之一。其中,基礎軟件就包括數據庫、操作系統、中間件等。

又得世界第一!這項中國硬核技術打破美國紀錄資料圖(圖文無關,來源:攝圖網)

不過,據微信公衆號“InfoQ”介紹,數據庫從誕生起已經有幾十年的時間了,但基本上它的市場格局就沒有多少變化,最早起來的幾家廠商今天還是佔據着統治地位。因爲數據庫非常難被替換,它處在整個產品或者產業鏈最底層的位置,替換風險很大,但收益相比起來卻小得多。

時間回到1997年,當時國內在數據庫服務上處於對甲骨文的“全面依賴”。甲骨文創始人拉里·埃裏森(Larry Ellison)首次到訪中國,因爲他晚起牀讓中國接待人員在零下二十幾度的環境中等待了一個多小時。

然而接待人員卻有些“敢怒不敢言”,因爲我們的數據庫技術完全依賴於甲骨文。

彼時的中國,商業力量快速復甦,外貿進出口總額突破4000億美元大關,相伴而生的,是信息技術需求的井噴。甲骨文的數據庫,正是軟件中最硬的核心技術。

於是,國內幾乎所有機構和公司,從金融、電信到航空,清一色地使用甲骨文。

這意味着,中國人每一筆銀行取款、轉賬,每一次充話費、買機票的數字,都儲存和運行在美國的數據庫上。

丨自主研發:從瀕臨解散到支撐每年“雙11”

如今這個里程碑式的技術反超,背後是一代技術人的探索和攻堅。

此次以兩倍優勢反超的阿里巴巴一度是甲骨文中國的標杆客戶,淘寶、支付寶等公司98%以上的軟件系統和業務都由甲骨文數據庫提供數據服務。但隨着“雙11”成爲現象級商業活動,幾何級增長的交易量把一個嚴峻的問題擺上檯面:如果繼續使用甲骨文,爲了應對天量數據,只能再花上億人民幣購買主機。

他們選擇了自主研發。

當時阿里有自己的數據庫研發團隊,但很多人不看好。畢竟甲骨文有十幾萬人,從事核心數據庫研發的超過兩千,而阿里數據庫團隊20多個人,團隊負責人陽振坤此前在另一家大廠開發數據庫,2010年才加入淘寶,選擇建立這個項目組。

OceanBase的研發始於2010年6月,研發之路從一開始就磨難重重,中途因爲找不到願意使用的業務,團隊曾經瀕臨解散。

又得世界第一!這項中國硬核技術打破美國紀錄視頻截圖(來源:微信公衆號“InfoQ”)

轉機發生於2012年底,OceanBase整個團隊被調到了支付寶。2013年夏天,支付寶也開始啓動“去IOE”,並希望能夠把甲骨文數據庫替換掉。陽振坤向當時的主管、也是現在螞蟻金服的CTO程立自薦了OceanBase的解決方案。

(注:“去IOE”是阿里巴巴內部的一個概念。其本意是,在阿里巴巴的IT架構中,去掉IBM的小型機、Oracle數據庫、EMC存儲設備,代之以自己在開源軟件基礎上開發的系統。)

程立認可了陽振坤提出的方案,OceanBase團隊開始埋頭開發,第一個要攻克的目標是支付寶交易庫。2014年“雙11”,OceanBase迎來了第一次大考。

又得世界第一!這項中國硬核技術打破美國紀錄視頻截圖(來源:微信公衆號“InfoQ”)

在一開始的計劃裏,“雙11”交易流量的1%會切給OceanBase,但因爲當時的Oracle數據庫系統支撐不了洶湧而來的巨大流量,最後OceanBase成功支撐了2014年“雙11”10%的交易流量。

經過了“雙11”的考驗之後,OceanBase得到了更多的認可和支持。

又得世界第一!這項中國硬核技術打破美國紀錄截自OceanBase官網

2015年春夏,支付寶交易庫和支付庫都換成了OceanBase;2016年,支付寶賬務系統上線,這也標記着OceanBase真正在金融系統最核心最關鍵的領域站住了腳。

據悉,如今OceanBase已在螞蟻金服和阿里巴巴業務系統中得到了廣泛應用,憑藉強勁的性能成爲過去多年“雙11”支付寶交易處理系統的守護神。數億人能夠隨時隨地網購、移動支付,背後靠的都是OceanBase數據庫的力量。從2017年開始,OceanBase數據庫開始對外開放,服務包括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

丨任重而道遠

科技日報認爲,OceanBase的崛起,不只是商業力量競逐的結果,更有時代變革的紅利。

此前,國產數據庫之所以沒有得到廣泛使用,原因主要在於金融、電信、航空等關鍵行業必須確保數據庫的可用和穩定,無法給新興的國產產品試錯空間。

而電子商務完全是新興領域,“雙11”的交易規模,完全超出甲骨文的經驗範圍,反而有了趟出一條新路的機會。

又得世界第一!這項中國硬核技術打破美國紀錄資料圖(圖文無關,來源:攝圖網)

OceanBase是雲計算時代中國數據庫的代表。幾乎同一時期,達夢、人大金倉、神通、南大通用等一批國產數據庫都陸續應用到央企、國家財政、軍事等專用領域。華爲、騰訊等中國公司也紛紛推出了自己的數據庫產品。

但與此同時,在底層核心技術突破、產業生態建設等方面,國產數據庫仍面臨挑戰。

據第一財經報道,深耕數據庫領域多年的南大通用首席技術官武新曾表示:甲骨文、微軟等公司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建立起非常強大的生態系統,這種依存關係還將維持一二十年,而中國的生態系統仍然較爲薄弱,這與缺乏技術基礎積累有關。

數據庫是支撐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的基礎技術,尤其是在覈心敏感行業,自主可控意義重大。建設強大完善的自研數據庫,中國技術人仍在“升級打怪”的路上。

王寧 本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責任編輯:王寧_NB12468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