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上述記敘可知,六朝以後,登高野遊、飲菊花酒、賞菊、插茱萸、喫重陽糕等均已成爲重陽節習俗,並開始擺脫避邪的束縛向娛樂野飲轉變。當時,人們在重陽日必定帶着重陽糕、菊花酒,戴上茱萸,登高眺遠,以暢秋志,不醉不還。

重 陽 節 /Double Ninth Festival

“九”爲老陽,是陽極數,兩個陽極數重在一起,九九歸一,一元肇始,萬象更新。因此古人認爲重陽是一個值得慶賀的吉祥日子。

今天是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咱就聊聊重陽節的事吧。“重陽”一詞出自《周易》“以陽爻爲九”,其中以一三五七九代表陽數,兩九相重,即爲“重陽”。

1分鐘,帶您讀懂真正的重陽節

“重陽”一詞最早見於戰國時期。屈原在《楚辭》“遠遊篇”中就有“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的句子,這裏的“重陽”特指天空,“積陽爲天,天有九重,故日重陽”,跟咱們今天所說的重陽節還沒有半毛錢關係呢。後來,傳說漢高祖劉邦的妃子戚夫人被呂后迫害,戚夫人的侍女嫁入民間,就把宮中的習俗帶到民間,重陽節習俗漸漸流傳開來。這可不是我瞎編的,這是東晉著名的道士葛洪葛真人說的,他在《西京雜記》卷三這樣描寫:“戚夫人侍兒賈佩蘭後出爲扶風人段儒妻,說在官內….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令人長壽。菊花舒時並採莖葉,雜黍米釀之,至來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飲焉,故謂之菊花酒。正月上辰,出池邊盥濯,食蓬餌,以祓妖邪。”

1分鐘,帶您讀懂真正的重陽節

其實,從漢初開始,人們就對一些特殊的時日產生了興趣。《四民月令》中記載了人們對三月三、四月四、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八月八、九月九等特殊日子都有重大的民俗活動。到了東漢時期,九月九日主要是作爲禁忌日出現在民俗生活中。這又是怎麼回事兒呢?九月九日是禁忌日的說法也來自一個傳說。傳說汝南桓景隨費長房遊學累年。長房謂曰:“九月九日汝家當有災,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絳囊,盛茱萸以係臂,登高飲酒,此禍可除。”景如言,齊家登山。夕還,見雞天牛羊一時暴死。”所以,今天人們在重陽這天佩戴茱萸錦囊,登高飲酒,大概就是從這個傳說發展而來的。

1分鐘,帶您讀懂真正的重陽節

當歷史的車輪滾動到魏晉南北朝時,重陽節已被民間高度重視,成爲民俗大節。當時,人們在重陽日必定帶着重陽糕、菊花酒,戴上茱萸,登高眺遠,以暢秋志,不醉不還。當時的大文豪陶淵明在《九日閒居》詩序文中曰:“餘閒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

由上述記敘可知,六朝以後,登高野遊、飲菊花酒、賞菊、插茱萸、喫重陽糕等均已成爲重陽節習俗,並開始擺脫避邪的束縛向娛樂野飲轉變。

1分鐘,帶您讀懂真正的重陽節

除了出遊賞景、登高望遠……這些基本習俗外,各地的美食也是流傳至今,有些地方更是形成了獨特的餐飲文化,爲重陽節增添了一抹濃重的節日色彩。

北京——羊肉面

老北京有喫羊肉面的習俗,“羊”與“陽”同音,面則要選白麪,“白”爲“百”字去掉“一”,有一百減一爲九十九,應“九九”之意。

1分鐘,帶您讀懂真正的重陽節

河北香河——送花糕

河北的香河縣,重陽節前有姻親關係的家庭會相互送禮,稱之爲“追節”,在追節送花糕更是新嫁女兒家的一種習俗。這種花糕製作考究,造型別致,融匯着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濃厚的傳統文化底蘊。

1分鐘,帶您讀懂真正的重陽節

四川&湖北——釀酒

四川和湖北都有在重陽日釀酒的習俗,“重陽蒸酒,香甜可口”,據說此時釀的酒最爲清冽,久藏不壞。

1分鐘,帶您讀懂真正的重陽節

潮州——做油麻團

舊時潮州人會在重陽做油麻團當做祭品,因“團”字在潮州話裏同“緣”音,便有了“結良緣”的習俗。

1分鐘,帶您讀懂真正的重陽節

江蘇長洲——駱駝蹄

重陽糕各地都有,只是形狀配料上略有不同,放有豆沙、棗子、栗子……,大多數都以果料、堅果爲主,在蘇州有種重陽糕很特別,裏面裹有肉餡,因爲形似被稱爲“駱駝蹄”。

1分鐘,帶您讀懂真正的重陽節

時至今日,重陽節的習俗已經發生了很多變化,但總歸不要忘記抽出些時間,回家陪陪父母,喫上頓團圓飯,哪怕是打個電話,總比在朋友圈送祝福有意義的多!

• END •

文&編輯 | 觀小魚

圖片 | 網絡

所有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文章觀點不代表本公衆號觀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