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劉建系朱德元帥的外孫,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解放軍裝備學院原副院長、少將軍銜。

朱德外孫劉建少將回憶康克清奶奶的故事

全國政協原副主席、朱德元帥夫人康克清

康克清奶奶從一個農村童養媳自覺參加革命,經過紅軍的培育和戰爭的鍛鍊,延安抗大和中央黨校的系統學習,特別是經過幾十年的工作實踐,成爲久經考驗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她的一生經歷具有時代的、鮮明的代表性:既是舊社會普通百姓反抗壓迫、要求翻身解放的縮影;更是廣大婦女追求革命、追隨時代,不斷前進的典型。在戰場上,她臨危不懼,勇挑重擔,曾經是一名年輕的軍事指揮員。她在革命鬥爭中是一位叱吒風雲的革命家;在同輩人眼中是一位可親可敬的老大姐;在晚輩們的心中她是一位有着拳拳愛心的慈母、慈祖母;她作爲當代中國婦女解放運動的領導者,在充當事業和家庭兩種角色中都盡心盡力,當之無愧。

長征中的巾幗英雄

我曾經問過奶奶,您走過兩萬五千裏嗎?奶奶告訴我說,我和你爺爺過夾金雪山就三次。其中1935年10月,當時張國燾對抗黨中央北上抗日的方針,使一、四方面軍在草地分開了。爺爺當時爲了團結四方面軍,並說服張國燾按中央方針北上,不得不跟四方面軍南下,第二次翻越夾金雪山。奶奶陪他邊走邊做張國燾的工作,努力避免紅軍打紅軍,保存革命的有生力量。張國燾這個人很霸道、有野心,要另立中央,對不服從他命令,對他有意見的人,不是迫害就是使用暗殺或找藉口說你投敵、叛變,是敵人派來打入內部的特務而殺害我們的幹部。

當時紅五軍團參謀長曹裏懷同志,因爲擁護北上,反對南下。張國燾就懷恨在心,把他關押起來,要嚴加懲辦。爺爺奶奶知道以後找張講,曹裏懷從井岡山就跟我們在一起,只說了幾句話,你就要殺他,以後誰還敢講話?曹才免遭毒手。開國上將彭紹輝任紅三軍參謀長,同樣擁護黨中央北上的決議。張國燾找他以談話爲名,張的親信用槍頂住彭的胸口。爺爺見此情景,氣憤的上前奪下槍,讓彭趕快離開,才免遭殺害。廖承志副委員長,也因同樣原因被張國燾扣押。爺爺請奶奶幫助找到廖的下落,奶奶經過仔細尋找,發現廖被關押在保衛局,告訴了爺爺。爺爺找張嚴厲交涉,張才下令放人。在跟隨四方面軍長征中,爺爺奶奶不顧自身處在張國燾的威脅和迫害,反對分裂中央,團結四方面軍廣大指戰員,搶救被迫害、扣押的幹部。最後將這支隊伍帶回陝北。毛澤東同志曾這樣稱讚爺爺:“臨大節而不辱”,“度量大如海,意志堅如鋼”這個評價也同樣有康奶奶的一份不可磨滅的功勞。

朱德外孫劉建少將回憶康克清奶奶的故事

朱德與康克清在王家峪

據康奶奶回憶,行軍途中,她爲收容掉隊的人,常常遇到隨中央機關行動的一些領導同志。遇到比較多的是毛澤東。他最關心戰士的思想情緒、體力狀況、幹部們有什麼想法和議論。康奶奶就一五一十地告訴他。接着,他又有說有笑地談起古今來。康奶奶很喜歡同毛澤東走在一起,在他的說笑中,增長了不少知識。

朱德外孫劉建少將回憶康克清奶奶的故事

毛澤東與朱德在延安

長征中,康奶奶帶領部分女紅軍戰士行軍。紅軍中的女戰士多是貧苦勞動婦女,參加革命前,她們生活在最底層,那個年代,貧苦婦女不僅要忍受軍閥混戰,地主剝削帶來的痛苦,還要承受公婆、丈夫的欺凌和虐待。非人的待遇,養成了她們喫苦耐勞、不避險阻的性格,更使他們具有強烈的翻身願望和革命要求。奶奶告訴我:長征中紅軍女戰士不僅每天遭受前有堵截,後有追兵,過雪山、草地無糧捱餓的生死考驗,同時擔負照顧傷員,抬擔架,沿途宣傳鼓動工作。行軍中戰士們每逢遇到宣傳隊女戰士鼓勁的時候,情緒總是很高昂,有時還跟着學唱起來。消除了不少疲勞。她講楊尚昆的夫人李伯釗很有文藝才幹,編過很多快板段,在過黨齡山時女宣傳隊員就給部隊唱道:“黨齡山三百三。路難走,山難翻。山高,高不過我們的腳背,路難,難不倒我們兩條腿。大家加油趕快翻,翻過山去有溫泉……”。到了宿營地,女戰士們顧不上休息,走村串巷,發動羣衆,宣傳紅軍政策,建立地方政權,培養婦女幹部,成立各種羣衆組織,擴大紅軍隊伍和籌糧、籌款。奶奶曾說過,在長征路上,爬雪山、過草地,我們女同志由於生理條件的原因,特別是懷孕生孩子,連一張衛生紙也找不到,碰到的困難比男同志更大。走到後來,由於累、餓、凍加上風吹雨淋,絕大部分女同志得了婦女病。奶奶動情地回憶說:“回想長征兩萬五千裏,無數艱難險阻,最嚴酷的還是過草地,飢餓和疾病是紅軍遇到的最大困難和威脅,許多英勇的紅軍戰士在那裏倒了下去,長眠在那裏。我帶領的這一部分女同志人數不多,大家緊密團結互相幫助,終於戰勝困難,走出了草地,當我們回頭看看想想那段艱辛的經歷,總是止不住流下眼淚。”

朱德外孫劉建少將回憶康克清奶奶的故事

1939年,朱德和康克清在總部駐地與重慶戰區婦女兒童考察團在一起

1935年6月中旬,紅軍總部跟隨先頭部隊從寶興縣出發,來到夾金山下。夾金山海拔4000多公尺,上面終年積雪。總部根據先頭部隊第一天爬雪山的經驗,要求充分準備,並嚴格規定人人應當遵守的事項:上山不準猛跑,要穩住勁一步一步上去;非十分必要,不準大聲說話等等。康奶奶感到有點氣短,醫生說,這叫高山反應,爬山要特別當心。這時,紅三軍團政治委員楊尚昆夫人李伯釗走到康奶奶身旁,幫她背起糧袋,扶着她走。越往上走越感到氣短,有點憋得喘不過氣來,到了有雪的地方,兩條腿再也抬不起來,渾身軟綿綿的,只想坐下來歇歇再走。李伯釗死命拽她往前走,說:“千萬不能坐下,一坐下就起不來了。”康奶奶咬緊牙關,在她的幫助下重新邁開了步子。李伯釗因爲幫助康奶奶,也累得上氣不接下氣。康奶奶怕連累她,就站住腳,叫她自己走,別再管自己。可她哪裏肯聽。這時,朱老總的馬伕趕着馱東西的騾子走到康奶奶的身邊,讓她拽住騾子尾巴,跟着走。康奶奶猛使勁一把拽住騾子的尾巴,又在手臂上繞了一圈。不知走了多久,忽然眼前出現湛藍的天空,冷風撲面吹來。康奶奶她們終於翻過了大雪山。

朱德外孫劉建少將回憶康克清奶奶的故事

朱德與康克清在延安

到了樊功,康奶奶的病好了一些,高山反應也消失了。李伯釗來看她。這時康奶奶瘦的只剩下一把骨頭。李伯釗哭着跑上來抱住康奶奶,倆人都很激動。經過一年的曲折,部隊終於實現了北上。等康奶奶到達洮州時,聽說李伯釗生了重病,高燒不退,還大口大口吐血。康奶奶急忙跑去看她。她一見到康奶奶,淚如泉湧,用那骨瘦嶙峋的手緊緊抓住康奶奶的手說:“克清!我活是共產黨的人,死是共產黨的鬼。若是不行了,請把我抬到陝北,我一定要回到陝北黨中央去。”旁邊的傅連暲醫生深受感動,給李伯釗打了他保留的最後一支退燒針,幾個小時後,李伯釗終於退了燒,情況也穩定了下來。

主動挑起婦女兒童安置工作的重任

在全國進行抗日戰爭時,日本侵略者瘋狂槍殺虐待中國婦女兒童,此時,無數熱血青年及有識之士,浴血奮戰在抗日救國的最前沿。眼看大批八路軍將士的孩子和烈士們的後代,成爲無家可歸的孩子,康奶奶心如刀割,整夜無眠。她在作過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後,決定放棄當一名指揮官的願望,要將浴血前線將士的後代妥善安置,免除他們的顧慮。在朱德爺爺的鼓勵下,她主動挑起婦女兒童安置工作的重任。

朱德外孫劉建少將回憶康克清奶奶的故事

陝甘寧邊區保育院舊址

1938年10月,在宋慶齡、蔡暢、鄧穎超、康克清等人的發起下,成立了陝甘寧邊區保育院。院址設在延安,保育院下設保教、總務、衛生三個科,院內分爲乳兒、嬰兒、幼稚、小學四個部。在抗日戰爭的烽火歲月中,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康奶奶絞盡腦汁,想盡一切辦法,克服一系列困難和矛盾,節衣縮食給孩子們送去溫暖和關懷,帶給他們物質和精神的糧食。對於那些父母在抗戰中犧牲的烈士遺孤,康奶奶專門安排保姆和阿姨們負責管理教育。這個保育院爲培養革命後代建立了不朽的功勳。改革開放以來很多新一代黨和國家以及重要部門的領導人都曾在這個保育院生活過。

康奶奶一生沒有生育,卻十分喜愛孩子,她看見了孩子,心裏就產生一種甜甜的滋味。總想把他們抱一抱,親一親。她說人們稱孩子是“祖國的花朵”,一點也不錯,他們象徵着我們的希望和未來。再多再大的煩惱,到孩子面前也會忘得一乾二淨。長征途中,任弼時同志的夫人陳琮英在西康阿壩地區生下了女兒遠征,因當時各種條件十分艱苦,糧食少無法喫飽,爺爺奶奶省下自己的口糧給陳琮英同志喫。過草地時,他們一起在水潭邊釣魚,並做了魚湯送給陳琮英喝。從那時起,任遠征就變成了爺爺奶奶的乾女兒;在延安,陸定一同志的兒子陸德出生後,因母親奶水不足,經常生病。康奶奶將爺爺特供的半瓶牛奶拿出來餵養陸德。至今談起此事,陸德都會激動地表示,沒有朱爹爹和康媽媽我活不到今天;劉伯承元帥和夫人在抗日前線,他們的兒子劉太行就託付給了爺爺奶奶照顧。太行至今親切的稱呼奶奶爲康媽媽……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很多老同志回憶起那個年代都感慨地說:“那是生死與共的革命,戰鬥的情懷呀”!

朱德外孫劉建少將回憶康克清奶奶的故事

1939年,在延安,朱德、康克清懷抱任弼時女兒任遠征。

和康奶奶共同爲這個保育院工作的同志們看到她面對這麼多孩子的喫喝拉撒、安全防禦、預防接種、防病治病、幼兒教育等問題而一心撲在保育院這個大家庭的工作上,都發自內心的稱她爲“康大姐”,孩子們則親切的稱她爲“康媽媽”。

對女兒朱敏的關心

我的母親朱敏是朱老總唯一的女兒,康奶奶沒有生育,卻十分喜歡孩子。他對我的母親就像自己的親生女兒一樣。蘇聯衛國戰爭期間,15歲的母親在德國集中營飽受監禁之苦,遠在萬里之外的爺爺和奶奶十分牽掛女兒。爺爺給女兒寫了一封信,從延安寄往莫斯科國際兒童院,不想,兩個月後由於郵路不通又被退了回來。康奶奶焦急地建議朱老總,是不是通過延安電臺向蘇聯方面打聽一下女兒的下落?可是,當深愛女兒的朱老總一想到斯大林的兒子在衛國戰爭戰場上被俘,法西斯把他當人質向斯大林討價還價,以此換取他們被俘的高級將領,被斯大林拒絕後,法西斯竟然殘忍的將他殺害時,爺爺斷然決定:“不能爲了自己的私事,打擾戰爭中的蘇聯政府”。從此,他再不提尋找女兒的事,這封信也被康克清奶奶收藏起來,至今原件在中央檔案館保存。

直到1950年夏天,24歲的母親纔回到祖國,第一個張開雙臂迎接她的就是康奶奶。

1952年,康奶奶率中國代表團參加在維也納舉行的國際保衛兒童會議,此次,她還帶着朱老總交給的一項重要“任務”。朱老總聽說女兒同中國駐蘇聯大使館的一個名叫劉錚的年輕翻譯相愛的消息,便請康奶奶經莫斯科回國時順便了解、把握一下女兒的婚姻大事。

朱德外孫劉建少將回憶康克清奶奶的故事

朱德、康克清與女兒朱敏在一起

康奶奶理解女兒的心情,也支持她的選擇,但必須親眼看一看劉錚才能做決定。於是,她與大使館領導商量,以送文件的名義,讓劉錚到她的住處來一下。當時,我的父親劉錚不僅相貌帥氣,而且有才學,舉止、談吐都很得體。與父親交談後,康奶奶比較滿意。她代表朱老總批准了這樁婚事!

朱德外孫劉建少將回憶康克清奶奶的故事

1955年5月8日,朱德和夫人康克清、女兒朱敏(左二)、女婿劉錚在北京明十三陵。

對孫輩“端平一碗水”

爺爺爲了報答兄弟姐妹當年節衣縮食供他上學讀書,支持他走上革命道路的恩情,在全國解放以後,他不忘當年手足之情,就接他們一家一個孩子到北京來讀書,當年一下就來了十幾個孩子,而所有費用全由爺爺和奶奶的工資負擔。爺爺有言在先,不是讓親屬們來北京“沾光”,而是培養他們的孩子上學讀書,長大報效祖國。在爺爺的言傳身教和奶奶無微不至的關心和呵護下,我們這些幼苗一棵棵茁壯地成長。

朱德外孫劉建少將回憶康克清奶奶的故事

康克清(左)和女兒朱敏(右)抱着外孫劉建

爺爺自1955年授銜以來,從沒拿過一次元帥軍銜的工資。直到去世前,他拿的工資一直是國家行政二級的工資,只有400元掛零,與奶奶的工資加在一起也不過七百元。雖說他們兩人都屬於高工資,但是要撫養這麼多的孩子,學費、生活費、交通費,以至於每週的伙食費等等,一個月下來,工資也就所剩無幾。爺爺和奶奶一直過着非常簡樸的生活。十幾個半大不小正在長身體的孩子,每個星期六從學校回到家中,要開三桌飯。

朱德外孫劉建少將回憶康克清奶奶的故事

1955年,爺爺朱德與外孫劉建在北戴河海濱。

三年困難時期,喫糧要糧票,爺爺每月定量是26斤,奶奶20斤,每個孩子定量也20斤。俗話講:“半大小子,喫死老子。”沒有糧票,有錢也買不到糧食,因此月月虧糧。當時中央及各機關要給爺爺家裏的超支糧食進行補助。爺爺考慮國家的困難,決定自己動手,想辦法把虧空的糧食補回來。於是,爺爺帶領我們和身邊的工作人員,在中南海住所空地上開出一片菜園,茄子、白菜、辣椒這些都種過。奶奶在工作之餘不但幫助爺爺管理菜地,還帶領我們採摘野菜,如薺菜、苦菜、馬齒菜、榆錢葉等和糧食拌在一起做成菜窩窩喫。每週休息日時採摘鮮菜後,爺爺奶奶總會請所有的工作人員“會餐”。

又如換洗衣服,補襪子之類的事,雖說不用奶奶事事親自動手,但也要她忙活,計劃一番。棉咔嘰、毛藍布,穿不了多長時間就會磨破。一雙棉紗襪穿在淘氣男孩的腳上,用不了一個星期就會露出腳趾頭。當年布票和糧票一樣珍貴,爲了給孩子們做衣服,奶奶真費了不少心思,專找結實耐磨的燈心絨和勞動布。而她自己的襯衣糟得都不好再洗了,她都不肯換,說是軟和,穿着舒服。

朱德外孫劉建少將回憶康克清奶奶的故事

1974年,劉建向爺爺朱德彙報自己在部隊當兵的體會。

在全家人的心目中,奶奶的權威是公認的,說話是算數的,爺爺在世時是這樣,爺爺去世後仍然是這樣。除了爺爺的威望、奶奶本人克勤克儉、身先垂範外,最可貴的是她始終“端平一碗水”。不論是自家的孫輩,還是老家來的侄孫,她不分遠近親疏,一視同仁。十幾個孩子住在一起,喫在一桌,新衣服總是從大孩子向下傳,打補丁的舊衣服小孩子接着穿。她的寬容大度得到全家人的交口稱讚。奶奶對一家人的愛是發自內心的,也贏得了全家人對她的尊敬與愛戴。

康奶奶對朱老總無盡的思念

1976年7月6日,爺爺去世了。康奶奶馬上向組織報告,交房子並提出:我該享受自己的待遇,該搬到什麼房子住就搬到什麼房子去;老總的車立即上交,工作人員按照中央的規定,老總的文件該交的交,該退的退,然後回到自己的單位去;組織在工作上派給我誰就是誰,你們是負責照顧朱老總的,現在朱老總不在了,你們就應該回到自己的原單位。

朱德外孫劉建少將回憶康克清奶奶的故事

1955年,朱德和康克清在北京昌平縣向農民調查秋收和分配等情況。

1991年春,紀念朱老總105華誕,黨中央和中央軍委決定在朱老總故鄉四川省儀隴縣樹一座朱德銅像,以志永遠紀念。銅像背面請康奶奶寫幾句話。當時,康奶奶健康狀況已經欠佳,在接到這一任務後,心情激動,非常重視,日夜思考。那段時間,她經常和身邊的工作人員交流自己的想法,談到自己既是朱老總的家屬,又是朱老總的戰士,還特別回憶起她與朱老總第一次見面時的場景。

朱德外孫劉建少將回憶康克清奶奶的故事

朱德康克清夫婦合影

康奶奶還表示:“由於我的特殊身份,銘文既要頌揚朱老總的豐功偉績,又要表達我發自內心的真情實感,更要能激勵後人繼承偉業,腳踏實地地建設我們的祖國。總之,要情真意切,恰到好處。”她和葉梅娟祕書反覆暢談研究,在初稿形成、她們又反覆修改後,還專門召開家庭會議,請我的母親、父親、我以及家裏的主要成員對銘文又一次進行討論、修改。銘文定稿後,康奶奶又請趙樸初先生揮毫書寫。這篇銘文的產生過程,傾注了康奶奶對朱老總無盡的思念和緬懷:

“共和國不會忘記

——你以堅強的意志,無私地爲她奉獻了一切,你的名字將永垂青史。

黨與人民永遠不會忘記

——你以滿腔的熱情,全身心地爲人民操勞,建立了震鑠古今的功勳。

戰友們永遠不會忘記

——你以博大的胸懷,堅決地維護黨的團結,度量大如海,意志堅如鋼。

人民子弟兵永遠不會忘記

——你以無畏的氣概,英勇地同敵人作鬥爭,既是總司令,又是普通一兵。

我與子孫後代永遠不會忘記

——在我們風雨同舟的歲月裏,我和你同甘共苦,休慼與共,你“革命到底”的蒼勁題詞將永遠鏤刻在我們心中。

1992年4月初,清明節快到了,病榻上的奶奶更加思念爺爺。在病牀邊她曾告訴我:“昨天我夢見你爺爺了。告訴你媽媽代我去掃墓。”從1976年爺爺病逝至今,每個清明節,她都帶領我們全家到八寶山去祭掃,即使在外地,她也要趕回來。奶奶一直用爺爺的崇高風範教育我們。這次她實在去不了了,我們帶着她的囑託和對爺爺的一片深情來到了八寶山。爺爺逝世16年來,奶奶第一次未能親自去掃墓。她老人家在彌留之際對我們說:“你們要好好地,太平地過日子……不要貪污;不要犯錯誤;不要給老總臉上抹黑……”

朱德外孫劉建少將回憶康克清奶奶的故事

朱德元帥的外孫,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解放軍裝備學院原副院長劉建少將

本文系作者授權《祖國》雜誌、祖國網刊載發表。轉載請註明來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