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书画出版社有一套《中国画名家作品真伪》丛书,涉及对象是古人或已逝的近现代大画家。鉴别其作品真伪是学术问题,而当代书画家在生前如何面对仿冒自己的赝品,倒非关学术,而见当事人个性或性情。

吴冠中

吴冠中对冒名自己的假画深恶痛绝,不惜与拍卖公司对簿公堂。这体现了他因捍卫艺术尊严而甘为激烈的性格。不过,书画名家中也不乏以平和、宽厚,乃至幽默态度对待赝品之事。艺术上的作伪,无论如何都是一件很不光彩的事,大可“鸣鼓而攻之”。但被侵权的艺术家,未必都以严正态度和峻激峻烈的手段回应之。有的心态超然,因司空见惯而见怪不怪;有的宅心仁厚,不想让对方太难堪;有的豁达大度,不愿斤斤计较;有的与人为善,体谅购假者。总之,一些书画名家对待赝品的逸闻轶事,展示了超凡脱俗的性情。

欧阳中石

市面上多有署名“中石”的书法作品,良莠不齐,真假难辨。欧阳中石自加区分,一类稍好,一类稍差。他说:“好的里面,有我写的,也有不是我写的;稍差的里面,有我写的,也有不是我写的。因为有时我并不愿意写,划拉划拉就完成了。”欧阳老还说:“现在便宜都让我占了,坏的是我写的,却不算我的了;好的不是我写的,也算我头上了。”可见其虚怀若谷和善于自我调侃。

启功

有人低价购得落款启功的一副对联,以为得了大便宜。在某聚会场合,拿出来请启功过目。启功连声说好,但最后一句话让这收藏者傻眼:“这字比我写得好!”足见老先生之旷达和幽默。不过,启功对鉴别大师之作倒很较真。有一次,荣宝斋经理请他鉴定一件书法的真伪,他认定为假。大家有些疑惑,高价收来的怎么是假的呢?启功说:“它要不是假的,我就是假的!”

韩美林

有人请韩美林鉴定一幅他收藏的韩氏作品。韩一眼看出是赝品,便问花了多少钱,答10万元。韩笑道:“说实在话,比我画得好。”收藏者闻此言,顿时双手捂胸蹲在地上。韩见此情景,赶紧改口:“这是我画的……如你不嫌弃,我可以在画上再给你题上字。这样价值更大些。”那人脸色这才由阴转晴。

喻继高

还有画家居然亲自为赝品润色。喻继高擅工笔花鸟画。很多年前,安徽有个专做他假画的人听说他到了安徽太和县,就带了一幅自制的赝品去拜望。他说:“喻老师,这幅画是我几年前在你家买的,你还有印象吗?”喻继高看是赝品,就说:“我平时不是这样画的,用色也不对。要不我来帮你收拾一下?”随后,喻继高将那幅画做了细心修改,并说:“丑姑娘打扮打扮,变得好看多了。”遂把画还给对方。

李剑晨

更有甚者,为买了假画的藏家送上真画。上世纪80年代末,苏北某人买了水彩画大师李剑晨画的一幅“大公鸡”。后来,经画家本人鉴定为赝品。对方说买此画花了400多元钱,是他整整两个月的收入。于是,李先生拿起笔,当场画了一幅同样尺寸的“大公鸡”,又写了一幅字,一并送给不相识的买画人。其古道热肠令人感佩。

萧平

多年前,南京书画家萧平在当地书画市场转悠。在一小店铺里,他发现有人正在“生产”冒名自己的假画,且摆放着几张已完成的落款为“萧平”的赝品。对方见萧平进来,不慌不忙地说:“借你的名头,赚几个小钱,混口饭吃。”萧平对此类做派早已见怪不怪。他对造假者说:“你还要下功夫提高水平才行。”说完就走人了。

上述事例多出自老一辈书画名家。虽然他们内心厌恶造假,但在其自我意识中,更关注对艺术本身的追求,而对自己作品的经济价值和市场营销并不念兹在兹。对被造假的遭遇虽有点无可奈何,但不屑花时间精力应对宵小之徒。当然,那时书画市场的氛围远不及如今这样浓烈并窜味。面对造假者,说一句“你还要下功夫提高水平才行”,其涵养和风度,实在是“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