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檔票房大戰,《我和我的祖國》一馬當先,既意外,也不意外,適逢祖國七十週年華誕,幾部大片爭相獻禮,有題材更商業的,有話題更兇猛的,也有視覺更奇觀的,但是民心所望,最後的贏家一定是具有歷史沉澱,同時又飽含深情與熱愛的作品。

《白晝流星》迷途的駿馬遇見神舟,陳凱歌還是中國電影的主心骨

‌《我和我的祖國》恰恰就是這部作品,它涵蓋了七十年來的風雨兼程,披荊斬棘,也濃縮了所有人的青春記憶,苦樂年華。管虎的《前夜》講述了大典前的緊鑼密鼓,重現了四萬萬人當時告別過去的欣喜,對未來的期待和嚮往,張一白的《相遇》把科學家的嘔心瀝血,爲國防事業做出的犧牲演繹的催人淚下,徐崢的《奪冠》朝氣蓬勃,圍繞上海弄堂裏集體看電視的市井一角,折射女排精神對一代人的激勵,甯浩的《北京你好》通過一個北京的哥的離奇遭遇,把汶川和奧運巧妙的結合在一起,帶大家共同回味了2018的傷感與激情。 ‌

每一個段落都是一場全民回憶,都是一段共和國的浪漫回想,而作爲影片的總導演,陳凱歌聯手田壯壯、劉昊然和陳飛宇,打造的《白晝流星》無疑是當中的華彩。

《白晝流星》迷途的駿馬遇見神舟,陳凱歌還是中國電影的主心骨

白晝遇見流星,可能大多數人都沒見過,大白天誰會盯着天空看流星呢,在影片中,白晝和流星有着雙重的含義,一是神舟十一號返回艙成功着陸的視覺形象,返回艙載着航空英雄回家,在草原的上空,劃出一道流星,絢爛美麗又意義非凡,二是昌盛時代就像碧空萬里,國泰民安,而我們不要忽略那些爲了盛世在幕後默默耕耘付出的“流星”,不要對他們的奉獻視而不見。

《白晝流星》迷途的駿馬遇見神舟,陳凱歌還是中國電影的主心骨

第一次成功上天又回來的景海鵬和陳東是流星,因爲他們改寫了航天的歷史,在草原數十年如一日堅守的老李也是流星,他把自己的熱血和青春留給了這片土地,幫扶身邊的人,從這短短的篇章,熱氣騰騰的餃子和羊肉,治病的錢被恩將仇報的孩子偷走,卻解開了對方的繩子,大愛無聲,無悔無怨,讓我們看到了質樸無華的外表下,一顆璀璨生輝的拳拳赤子心。

《白晝流星》迷途的駿馬遇見神舟,陳凱歌還是中國電影的主心骨

同樣的,沃德勒和哈扎布也是流星,他們是未來的流星,雖然昨天在泥沼中跌倒,試圖用叛逆和野性來掩蓋脆弱的迷失,但是在老李和航天員的感召下,兄弟倆已經重回正途,就像影片中奔馳的駿馬一樣,明天有無限的可能,或許會和老李一樣,把草原上的熱忱和善意傳遞下去。影片中有一個情節特別好,一個抬航天員的工作人員跌倒了,弟弟一個健步趕上去接過椅子,航天員親切的問了聲:你行嗎?只是一句簡單的問候,完成了航天員和少年的精神對接,在這清空之下,他們都是祖國的一分子,這也是老李帶他倆起早來看白晝流星的苦心所在。

當駿馬在草原上飛馳,當流星在天空中劃過,當老李把衣服遞給兩個正在熱水桶中嬉鬧的的少年,我們也再次看到了久違的大情懷、大詩意,第五代獨有的鄉土情懷,在凝重過後噴薄而出的浪漫。 憑着《白晝流星》和《我和我的祖國》,陳凱歌不僅實現了事業的有一高峯,也爲祖國的華誕交出了一份堪比滿分的成績單,中國電影這幾年在商業和票房上屢創佳績,爆款不斷,新人輩出。實際上越是這個時候,越需要第五代老導演的凝練和風骨來把關掌舵,現在,我們可以很欣喜的看到,陳凱歌、田壯壯依然是中國電影的主心骨,他們的藝術造詣和家國情懷依舊是中電影不可或缺的靈魂和骨頭。

《白晝流星》迷途的駿馬遇見神舟,陳凱歌還是中國電影的主心骨

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們也是白晝裏的流星,正在通過《我和我的祖國》這樣的作品,和年輕一代的電影人展開一場星光閃爍的薪火傳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