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寒露!2019年寒露是几时几分?“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秋天的6个节气中迎来寒露,意味着气温进一步降低,秋高气爽,一副深秋的美丽画卷在大地上徐徐展开。寒露习俗有什么?寒露饮食吃什么好?

在忙碌的农事活动之余,人们饮酒、登高,迎接寒露的来临。

今日寒露!2019寒露时间是几时几分?寒露来历习俗有哪些 寒露饮食养生吃什么好

寒露时间是几月几日?

2019年寒露是哪一天:2019年10月8日

开始时刻:2019年10月8日22:05:32,星期二

结束时刻:2019年10月24日01:19,星期四

寒露时间是在每年10月7或8或9日,是气候从凉爽到寒冷的过渡。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进入深秋,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

寒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属于秋季的第五个节气,表示秋季时节的正式开始;时间在公历每年10月7日~9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95°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进入深秋,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

气温逐渐下降。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都表示水汽凝结现象,而寒露是气候从凉爽到寒冷的过渡。夜晚,仰望星空,你会发现星空换季,代表盛夏的“大火星”(天蝎座的心宿二星)已西沉。我们可以隐约听到冬天的脚步声了。

这一时节,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气温继续下降。华南日平均气温多不到20℃,即使在长江沿岸地区,水银柱也很难升到30℃以上,而最低气温却可降至10℃以下。西北高原除了少数河谷低地以外,候(5天)平均气温普遍低于10℃,用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衡量,已是冬季了。千里霜铺,与华南秋色迥然不同。

寒露三侯

鸿雁来宾: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

雀入大水为蛤: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

菊有黄花:菊花已普遍开放。

随着节气的变化,大雁排成一字形或人字形列队向南迁移。

今日寒露!2019寒露时间是几时几分?寒露来历习俗有哪些 寒露饮食养生吃什么好

资料图:寒露节气,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县城旅游景区内出现冰挂景观。武雪峰 摄

从历法上看,寒露是干支历酉月的结束以及戌月的起始,一般在公历每年10月8日或9日,太阳到达黄经195°时。

它的一个重要特征便是露水快要凝结成霜。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提到的那样——“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此外,有一句谚语是“寒露过三朝,过水要寻桥”,也说明寒露温度下降之快。

寒露一过,太阳高度继续降低,气温逐渐下降。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都表示水汽凝结现象。如果说白露时暑气尚未完全消退,那么“寒露”则标志着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

寒露天气一般在多少度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所以不同地区气候不一样,气温也就不一样。

1、在华南,平均温度大多数地区在22℃以上,海南更高,在25℃以上,还没有走出夏季;

2、江淮、江南各地一般在15℃-20℃之间。

3、东北南部、华北、黄淮在8-16℃之间。

4、此时西北的部分地区、东北中北部的平均温度已经到了8℃以下。

5、青海省部分高原地区平均温度甚至在0℃以下了。

进入寒露后,北方冷空气的入侵频率和强度都会加大,气温降得快是寒露节气的一大特点,一场较强的冷空气带来的秋风、秋雨过后,温度下降8℃到10℃是常见的事。

寒露以后,北方冷空气已有一定势力,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冷高压控制之下,雨季结束。天气常是昼暖夜凉,晴空万里,一派深秋景象。在正常年份,此时10℃的等温线,已南移到秦岭淮河一线,长城以北则普遍降到0℃以下,首都北京大部分年份,此时可见初霜。除全年飞雪的青藏高原外,东北和新疆北部地区一般已经开始飘雪了。

从寒露到它后面的节气霜降虽然只有短短的15天,但却是一年中气温降得比较快的一段时间,若是一场冷空气过后,日平均温度下降8℃、10℃很常见。因此这个时节是我国许多地区气候变化的一个转折点。

寒露习俗有哪些

登高欣赏秋景

寒露带走了夏的炎热,欣赏秋景成了此时人们的习俗之一。

比较常见的方式是登高、赏菊。在北京,景山公园、八大处、香山等都是登高的好地方,几乎每年都会吸引众多的游人

秋天正是菊花开放的好时候,和大多数春夏盛开的花不同,菊花是反季节的花,越是霜寒露重,越是菊花开得最艳丽的时节。

由于日期与重阳节临近,有的地方在寒露有“饮菊花酒”的习俗。据悉,在寒露这一天,古人还要取井中的水来浸造滋补五脏的丸药或药酒。

今日寒露!2019寒露时间是几时几分?寒露来历习俗有哪些 寒露饮食养生吃什么好

“寒露时节人人忙,种麦、摘花、打豆场。”此时,天气对秋收很有利,人们往往忙着迎接丰收。寒露蜜桃属北方晚熟桃品种,成熟期在寒露前后,故名“寒露蜜桃”。

寒露习俗:南方较流行秋钓边

在江南地区,对喜欢垂钓的人来说,寒露之后的一段时间是不容错过的好时节。

进入“白露”后,天气已逐渐凉爽,水温也下降到鱼类喜爱的温度。此时,饱受盛夏苦日的鱼儿又活跃起来,四处游弋觅食。尤其是在“寒露”之后、“霜降”之前的一段时间,向阳的浅水区域温度较高,浮游生物比较丰富,因此鱼儿们喜聚这样的地方觅食,此时钓鱼易上钩、易钓获,也就是钓谚所说的“秋钓边”。

在这段时间里,垂钓经验丰富的人一般选择水面小、水较浅的钓场。只有温度较高的晴好天气,鱼儿才会活泼爱寻食,因此一般选择在上午1O时到下午5时之间下竿,尤其是下午,效果更佳。此外,为避免人影竿影对水中鱼儿的影响,最好使用长竿斜向垂钓,这样下钓点与垂钓者距离较远,钓点环境相对安静,鱼儿敢于大胆进窝和毫无顾忌地摄饵吞钩。

寒露习俗:北京流行斗蟋蟀

白露、秋分和寒露,是老北京人斗蟋蟀儿的高潮期。蟋蟀儿也叫促织,一般听见蟋蟀儿叫就意味着入秋了,天气渐凉,提醒人们该准备过冬的衣服了,故有“促织鸣,懒妇惊”之说。

据记载,斗蟋蟀儿始于唐朝天宝年间,南宋权相贾似道,“少时游博无行”,掌权后尤喜促织之戏,还专门写了一本书《促织经》。明朝宣德皇帝也爱斗蟋蟀儿,致使一只好蟋蟀儿价至数十金,上有所好,下必甚之,北京人玩蟋蟀儿,大概也始于明朝吧。

寒露习俗:观红叶

寒露时节到香山赏红叶早已成为北京市民的传统习惯与秋季出游的重头戏。秋风飒飒,黄护叶红。寒露过后的连续降温催红了京城的枫叶。金秋的香山层林尽染,漫山红叶如霞似锦、如诗如画。

很多地方有赏枫叶的习俗,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名句说的也是这个季节的习俗,不过寒露节气还没有红枫叶,到了暮秋时节才有红枫叶。这个“赏”字非常重要,不同于坐在窗台上或者走到街道上看看叶子就算了。北京地区观赏红叶的时期是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其中最佳时期是10月15日至30日。可以说,香山是国内最具口碑的赏枫地点,说到红叶人们都会不自觉地想到、提及。

北京之美在秋季,秋季之美在香山,香山之美在红叶。说到在北京看红叶,首先就要提到香山。香山位于北京市西北郊的西山东麓,这里层峦叠嶂,海拔577米,满山是黄栌树,霜后呈深紫红色。霜降时节,香山方圆数万亩坡地上红艳似火,远观以为它是一片片花瓣,近看才辨清是一片片椭圆的树叶。香山观赏红叶绝佳处是森玉笏峰小亭,从亭里极目远眺,远山近坡,鲜红、粉红、猩红、桃红,层次分明,似红霞缭绕,情趣盎然,成为北京着名的秋游胜地。

不过,适合寒露观红叶的是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河以北。我国幅员辽阔,跨越纬度范围比较大,各地的红叶在辽阔的大地上呈现的时间是不同的。正所谓演戏的开幕时间是不同的,只有按时才能看上精彩的演出。

寒露习俗:登高

众所周知,重阳节登高的习俗由来已久。由于重阳节在寒露节气前后,寒露节气宜人的气候又十分适合登山,慢慢的重阳节登高的习俗也成了寒露节气的习俗。

如果说白露时节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那么到了寒露,则露水增多,且气温更低。此时我国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北京人登高习俗更盛,景山公园、八大处、香山等都是登高的好地方,重九登高节,更会吸引众多的游人。

寒露习俗: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

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

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政府的倡导下,重阳节已成为了“敬老爱老”的老人节了。

寒露饮食吃什么

吃蜂蜜、梨等可滋阴润燥

寒露时节已临近深秋,这也是个吃螃蟹的好时候,只不过过敏体质、胃寒者等人不宜多吃。另外,螃蟹忌与柿子同吃,以免生成胃石。

寒露后,气温降低,人们会特别关注饮食与养生。民谚称“白露不露身,寒露不露脚”,就是提醒人们关爱自己不要受凉。

秋季气候干燥,肺、呼吸道等比较容易受到伤害,大家会对日常饮食作出调整,比如吃梨、蜂蜜来滋阴润肺,保证身体健康。百合、芝麻等食物也会在寒露前后食用,但不算普遍。

在民俗专家高巍看来,秋天虽不像春天那样生机盎然,但秋高气爽、层林尽染,也有一番动人的美景。

“多年来,在记忆中,秋天可能略显萧瑟。但无论是饮食还是游玩,大家依然能从中寻找出乐趣,这也代表了从古至今人们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高巍称。

菊花酒

寒露与重阳节接近,此时菊花盛开,为除秋燥,某些地区有饮“菊花酒”的习俗,这一习俗与登高一起,渐渐移至重阳节。菊花酒是由菊花加糯米、酒曲酿制而成,古称“长寿酒”,其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

菊花酒做法一般是用甘菊花2000克、枸杞500克、当归500克、生地黄1000克,加水适量煎汁,用纱布过滤后待用。用糯米3000克,洗净后加清水适量煎至半熟沥干,与菊花汁混匀蒸熟,拌入适量酒曲,装入瓦坛中,包好发酵,直到有甜味时即成。

花糕

九九登高,吃花糕,花糕因“糕”与“高”谐音,以“食糕”代替“登高”,希望自己或亲友能平安吉祥、百事俱高。

制花糕的原料分为皮料(精粉、大油、水)、酥料(精奶、大油)、馅料(枣泥、花生仁、葡萄干、青椒、黑芝麻、熟江米粉、小磨香油、蜂蜜、桂花等),经和面、制酥、包馅后,将生坯拍成两个片中间夹上各种果仁,然后上炉烧烤,即成外形美观,色泽素雅的重阳花糕。

柿子

民谚有“立秋核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红了皮。”软糯的柿子等到秋天才成熟,果味甘涩、性寒,入肺、脾、胃,清热润肺。其所含的维生素及糖分要高出一般水果一到两倍。可以养肺护胃,清除燥火,经常食用能够补虚、止咳、利肠、除热。

空腹食柿子易患胃柿石症,所以最好饭后食用,尽量少食柿皮。同时也要控制食量,不宜同食含纤维素较多的蔬菜等食物,患有慢性胃炎者、消化不良等胃功能低下者、胃大部切除和糖尿病人不宜食用。

螃蟹

老南京关于寒露的习俗有吃螃蟹、收拾夏装等。也有俗话说“寒露发脚,霜降捉着,西风响,蟹脚痒”,天一冷螃蟹的味道就要“正”了。“九月团脐,十月尖”,眼下雌蟹卵满、黄膏丰腴,正是吃母蟹的最佳季节,等农历十月以后,最好吃的则要轮到公蟹了。

蒸食螃蟹最营养!用手捏住螃蟹两排腿根处的大盖两侧,然后用牙刷刷所有能刷到的地方。尽量刷干净再放在盛器里;再将姜末放在小酒碗内,加熬熟的酱油、白糖、味精、黄酒、麻油搅和。另取一小碗,放醋待用;最后,将螃蟹上笼,用火蒸15至20分钟,至蟹壳呈鲜红色时取出。

芝麻

寒露到,天气由凉爽转向寒冷。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时养生理论。这时人们应养阴防燥、润肺益胃。于是,民间就有了“寒露吃芝麻”的习俗。在北京,与芝麻有关的食品都成了寒露前后的热门货,如芝麻酥、芝麻绿豆糕、芝麻烧饼等。

黑芝麻熬成的芝麻糊,再加上一些冰糖,每天早晚喝一次,可以有效减少肺部的刺激感,同时还可以滋润呼吸道,消除呼吸道壁上附着的痰液,这样很快就可以润肺止咳,连呼吸都觉得非常顺畅,秋季咳嗽的人不妨试试这个妙方吧。

寒露养生

“寒露”时节起,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从中医角度上说,这节气在南方气候最大的特点是“燥”邪当令,而燥邪最容易伤肺伤胃。此时期人们的汗液蒸发较快,因而常出现皮肤干燥,皱纹增多,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甚至会毛发脱落和大便秘结等。所以养生的重点是养阴防燥、润肺益胃。同时要避免因剧烈运动、过度劳累等耗散精气津液。在饮食上还应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类食品,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银耳、萝卜、番茄、莲藕、牛奶、百合、沙参等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品。同时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注意补充水分,多吃雪梨、香蕉、哈密瓜、苹果、水柿、提子等水果。此外还应重视涂擦护肤霜等以保护皮肤,防止干裂。

根据中医理论,24节气中的每一个节气都有不同的养生重点,10月8日是寒露,是热与冷交替的季节的开始,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又该有选择地摄取哪些食品来保养自己呢?

在这节气里最容易诱发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疾病。此时的气候实际上是夏秋暑热与秋凉干燥的交替,最容易患上季节交换的感冒发热,这些季节性的常见病都要充分防范,加以警惕。

此节气的养生汤水宜以润肺生津、健脾益胃为主,如合掌瓜煲猪(月+展)、红萝卜无花果煲生鱼、太子参麦冬雪梨煲猪瘦肉、白菜蜜枣煲羊肺、淮山北芪煲猪横脷、粟米煲牛(月+展)、椰子淮山杞子煲鸡鲍鱼汤等,在润燥滑肠、清肠解毒上宜用槐花煲猪肠、火麻仁当归煲猪(月+展)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