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寫出家人,唯獨妙玉的高雅,跟不畏權勢,視金錢如糞土,再看書中其他的出家人(除了癩頭跛腳兩仙人)哪個不是俗裏俗氣,跟世俗打成一片的?

高雅的人,纔會視金錢如糞土。妙玉的過潔,自然不是因爲佛家悟道的潔,而是出於雅的潔,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如果妙玉要依附權貴,名利雙收,在外面的庵堂纔會有人際交往,纔會有香火和收入。大觀園,一個賈府內部的花園,幾乎沒有人去的地方,外頭沒人知曉妙玉其人,跟幾個小姐公子偶爾互相拜訪而已。除了日常所需,也沒其他收入。她要不是因爲想脫離喧囂塵世,怎麼會選擇在大觀園一呆那麼多年?

曹雪芹借邢岫煙的口,道出妙玉是爲權勢所不容,遂到了賈府。林之孝家的請她,她一口拒絕,若換個人,能到賈府去,早興高采烈了。妙玉來了,是王夫人以禮相邀才請來的。妙玉如果入世一點,圓滑一點,俗氣一點,哪怕她脾氣再怪,再有潔癖,也有容她的地方,生活中有潔癖的人多了去了。美貌、青春、又會經文,又會演先天神算,那會讓庵堂多麼興旺啊,她如何找不到容身之處?只是妙玉太過高潔,淨虛、張道士這樣把俗世玩得滴溜溜轉的人能容下她麼?如果她向淨虛這樣的人低低頭,會無生存之地麼?

妙玉到了櫳翠庵,什麼時候見她下凡塵走一遭了?寶玉生日,“張道士送了四樣禮,換的寄名符兒;還有幾處僧尼廟的和尚姑子送了供尖兒,並壽星紙馬疏頭,並本命星官值年太歲週年換的鎖兒。”妙玉只有一張拜帖,而且還寫了個讓寶玉費解的檻外人,這個帖,如果接的人不是寶玉,而是別人,那命運就是隨手扔到紙簍裏。

妙玉當然沒五大皆空,但不是五大皆空纔是過潔,淨虛這樣的人把持的庵堂能容她麼?不可否認,在曹雪芹筆下,妙玉是作爲女孩子塑造的,是金陵十二釵之一,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尼姑,要不然,既然入了空門,自當潛心向佛,何來那麼多精彩情節描寫?十二釵中幾乎都是和四大家族有着密切聯繫的女子,獨獨妙玉不是,說明這個人物是深受作者偏愛的。

       一直想妙玉的結局會是由誰來交代?應該不會是通過與寶玉見面。那麼更可能的就是劉姥姥。或許劉姥姥千里追到瓜洲渡口救巧姐,途中邂逅了陷於窮窘的妙玉?人是會隨着環境變化的。尤其是雅俗這種奢侈的生活追求,而非道德大是大非的抉擇。在一貧如洗之下,妙玉估計也會發現雅的無益於事。所以,妙玉是否接受了這碗粥(前提是劉姥姥是真誠的,不是嗟來之),我也不認爲這與傲骨傲氣有關。曹雪芹有時候是很殘忍的。你最憑藉安身立命的東西,往往會把它抽去,看看在生命最基本的底子上,你能怎麼反應?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