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風能行業最具影響力的盛會之一,不久前落幕的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暨展覽會成爲觀察行業技術潮流和產業趨勢的一個重要窗口。

風機產品迭代速度進一步加快、智能化和數字化趨向明顯、整機價格大幅下降、整機商越來越“全能”、風電開發投資主體逐步多元化,這些新跡象共同勾勒出“競價”轉型期的中國風電“衆生圖”。

文丨張子瑞

中國能源報記者

整機價格急劇下降

“平價”之前,“競價”先行。“競價”在某種程度上意味着降價。降價的空間在哪裏?作爲在風電項目投資中佔比近一半的整機設備首當其衝。

今年以來,風電整機招投標報價已下降了近1000元/千瓦,最低單位千瓦報價甚至跌破3000元大關。

在“競價”政策之下,產業鏈的價格壓力傳導不可避免,但怪圈在於,一方面開發商將價格壓力傳導給整機商;另一方面,整機商卻無法將價格壓力進一步傳導給下游的零部件商,整機商正受到“兩頭擠壓”。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例如,軸承、鑄件等風電整機下游行業屬於通用機械行業,如果風電行業不能保證其利潤率,這些通用機械行業就會把重心轉向其他行業,因此,風電整機商對下游的議價能力並不強。

另據整機商相關人士透露,在“競價”環境下,一些開發商爲了更有效管控潛在風險,不僅沒有降低自身的項目內部收益率指標,反而提高了內部收益率指標,部分開發企業將這一指標從8%上調到10%以上。

不過,在上海電氣風電集團有限公司總裁金孝龍看來,這一輪的整機降價與2010-2111年的那一輪降價截然不同。那一次,缺少足夠的技術儲備,是整機商之間的惡性競爭,最終導致全行業虧損。此後,價格也從暫時的下跌回歸理性。

“這一輪降價,風電整機價格一年內下降了10%。其中,雖然有業主的因素,但也表明整機商正在具備平價上網的技術能力。” 金孝龍表示。

大型化、智能化、細分化趨勢漸明

成本壓力難以向下遊傳導,整機商祭出的“殺手鐧”是技術創新,通過提升風機的發電量,給予業主更高的發電量承諾,抵消價格快速下降的壓力。

伴隨行業競爭加劇,技術創新驅動,風機產品的迭代速度明顯加快。“風機的推陳出新速度幾乎趕上手機,迭代週期從之前的三四年縮短爲一年甚至更短。”一位業內人士有些調侃地稱。

風機迭代速度加快的同時,風機機型朝着大型化、細分化、智能化方向發展的趨勢更加明朗。

根據中國風能協會今年4月發佈的統計數據,2017年,中國新增裝機的風電機組平均功率2.1兆瓦;截至2017年底,累計裝機的風電機組平均功率爲1.7兆瓦。

在2兆瓦級機組仍爲中國風電市場主流的情況下,本屆展會上,整機商推出的陸上風機多在3兆瓦以上,甚至達到4兆瓦,推出的海上風機多在6兆瓦以上,甚至達到10兆瓦。

大功率、高塔筒、長葉片、更大的單位千瓦掃風面積,引領着風機大型化方向,在提升發電量、降低成本的需求下,風機更急速走向“大時代”。

爲適應中國風電市場大型化趨勢,西門子歌美颯、維斯塔斯、GE等跨國整機商悉數將旗下最新平臺的大風機通過展會亮相中國市場。

不過,風機外在“體格”的變大,只是提升發電量的硬件條件,能否真正有效提升發電量,很大程度上更取決於軟件條件,即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及更優化的控制策略。

業內普遍認爲,數字化、智能化等創新技術的應用,將有效提高風電產品開發以及運營維護的效率和質量,有利於降低全生命週期度電成本,爲風電行業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支撐。智能化,儼然已成爲各大整機商風機產品的標配。

據業內人士介紹,目前,風機的智能化水平有了較大提高,但是,整個風電項目收益的提升,不僅取決於單颱風機的智能化水平,也取決於整個風場的智能化水平,場羣控制、電網配套等方面智能化還需協同發展。

海上風電持續發力,精細化要求凸顯。針對我國東南沿海和長江以北海上市場的不同特點,金風科技推出適合不同資源區的海上大機組。

分散式風電開發逐漸興起。分散式風電不是集中式風電的小型化、微型化,不是每一臺風機都是分佈式風機。針對陸上分散式風電資源,遠景能源專門推出智能分佈式風機。

顯然,一款機型、一個平臺“包打天下”的時代已經過去,更加細分化的產品時代正在到來。同質化的產品時代正在遠離,個性化的產品時代正在臨近。

開發商牽引力或將顯現

“整機商越來越全能,不僅要提供適用不同場景的風機產品,也必須提供一攬子的整套解決方案,提供從前期測風、微觀選址,到中期機組選型、風場建設優化,再到後期運維、技改的全生命週期服務。”一位業內人士說。

西門子歌美颯陸上風電亞太區總裁安然表示,實現平價上網目標,需要全產業鏈攜手通過創新和數字化技術,提升風機設計、製造、風場運維等多方面的效率,提升產業生態的競爭力,從而進一步降低平準化度電成本。

當前,風電開發商仍以大型國有企業爲主,且市場佔有率高度集中。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前10家開發企業累計裝機容量合計超過1.3億千瓦,佔比達到71%。

“大型國有開發商有自身優勢,也有自身劣勢。其劣勢在於,動力不足,積極性較差,缺少對整個風電行業的牽引力。現在,基本上是整機商在推動整個行業往前走,而本應作爲火車頭的開發商卻時常缺位。”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競價”時代,倒逼開發商必須把項目收益賬算得更細,勢必將激發起主動性。同時,隨着分散式風電開發的崛起,民營企業陸續進入,風電開發建設主體更趨多元化。開發商羣體將有更強的內在動力牽引整個風電行業發展。

遠景集團創始人兼CEO張雷此前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如果開發商強調和具備技術洞察力和技術判斷力,將更好地推動行業可持續發展。只有風電開發商構建風電場系統工程、全面化的技術能力,才能夠在“競價”時代精耕細作,把風電場全生命週期成本做細,保證更低的度電成本。

End

歡迎分享給你的朋友!

出品 | 中國能源報(ID:cnenergy)

責編 | 閆志強

推薦閱讀

不科學!電廠碳排放量連年下降,還要花百萬買排放指標

能源局:領跑者基地承諾的政策條件必須兌現

獨家 | 首個國家級民營LNG接收站投運意味着什麼?這個答案最明確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