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有巢,就業有根。連日來,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思南縣大力實施“留雁行動”,通過配產業、扶創業、安就業、幫轉移,主動服務易地扶貧搬遷羣衆就地就近就業,確保搬遷羣衆生活安全穩定,做到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聚焦“助雁” 政策支持促創業 民呼我應,民盼我爲。一直以來,55歲到70歲人羣都存在就業難的問題,爲把這部分結餘勞動力變爲發展生產力,思南縣在易地搬遷安置點成立集體經濟和專業合作社,配套可持續產業,讓搬遷戶有產業、能就業、能發展、促增收。

思南縣雙塘街道麗景社區油牡丹產業基地(但思飛拍攝)

在思南縣雙塘街道麗景社區,30餘人正在油牡丹產業基地忙碌着,他們通過在這務工實現增收,有的人還可以參與基地的管理工作。據瞭解,“合作社+居民”等方式產生的效益將以“316”比例劃分,30%作集體經濟,10%作運營經費,60%爲分紅金。

搬遷戶在一條街做“農活生意”(王鳳英拍攝)

無業不立,無穩不安。思南縣推行“縣統鄉管黨支部抓”,開通創業“綠色通道”,激勵搬遷戶低價租賃底層商鋪,且三年不漲租,提供實操技能、市場營銷、貨源“一條龍服務”。建功能型“農貿一條街”,搬遷戶可以在家門口開“生活超市”,挖掘增收新渠道。 “在廣東打工幾十年,是政策讓我留下,給我創業的勇氣,讓我在圓創業夢的同時也可以照顧家。”小孩正在上學的搬遷戶張健臉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記者瞭解到,在思南縣雙塘街道,有10戶搬遷戶開門店,17戶做“農活生意”。 聚焦“留雁”,開發崗位促就業 事業單位促“雁”有爲。疫情期間,思南縣堅持到一線考察發現幹部,針對表現突出的黨員,作爲村級後備幹部力量。截至目前,思南縣雙塘街道已有12位易地搬遷戶參與社區就業窗口、居委副主任等崗位就業,爲社區治理獻力。雙塘第二幼兒園爲搬遷戶專設保育崗5個、廚師3個、保安1個。 “自己有幸能在正規單位就業,不但學了東西,生活層次也提高了。”雙塘46歲的搬遷戶鄧從偉對自己在醫院2900元/月的工作很滿意。

搬遷戶參與社區公益性崗位就業(但思飛拍攝)

公益行動保“雁”有渠。思南縣整合部門、補貼、東西部協作資源,針對年齡偏大、家務忙、身體原因等問題,在安置點設置園林綠化、治安巡防、物業協管等公益性崗位。 “堅持就業一人,穩定一戶。”思南縣雙塘街道麗景社區黨支部書記但思飛介紹,在麗景社區已有10人簽訂公益崗協議,170人簽訂援助崗協議。 聚焦“育雁” 技能培訓提能力 思南縣在萬通紙業、新絲南服裝廠、集達鞋廠、順嘉製衣廠4家企業建立“扶貧車間”,鼓勵137名返鄉搬遷戶留在車間就業。搬遷羣衆冉思香一邊搖着縫紉機一邊說:“只要長期有活幹,我們勤勞些生活就有盼頭。”

搬遷戶冉思香在扶貧車間工作(安樹容拍攝)

據瞭解,爲了防止因“疫”返貧,一些工廠還開展適合在家加工的初級產品“送崗上門”服務,讓“扶貧車間”在搬遷戶家中“開工生產”,實現“點內生活、點內就業”。 “易地扶貧搬遷不是簡單‘挪個窩’,關鍵在‘鋪好路’,辦好事、做實事、解難事,讓羣衆看到致富希望。”思南縣經開區管委會副主任任光輝表示。 搶時間、補損失,思南縣以“留雁行動”爲抓手,頂起援企穩崗“及時雨”,引導搬遷戶用辛勤勞動全力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走好疫情防控“最後一公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