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之前,当大家还在朋友圈七嘴八舌的传播,宝马在合资品牌华晨宝马的占股比例将被提升至75%,华晨宝马的控股权和话语权将全部归于宝马!华晨董事长祁玉民严词呵斥,声称这是“胡说八道”,可是到了九十月份,当所谓的“胡说八道”成真时,却再也不见祁玉民为自己之前言辞负责的消息,宝马以36亿欧元的代价,将宝马在华晨宝马的股份从50%提升到75%,成为合资汽车股比开放现实操作第一案,宝马成为华晨宝马绝对的控制方,华晨汽车只能成为宝马在中国的代工厂,而且随着长城宝马的成立,这种代工地位也显得越来越不牢固。

  为什么高层会将华晨宝马作为股比开放现实操作的首波品牌,我们相信这是高层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作为在中国长期以来保持很好销量的宝马品牌,利润却长期被本质上对华晨宝马没有什么正面作用的华晨对半分走,这对于宝马来说,显然是不公平的,所以拿这样一个合资豪华品牌开头,更能看到我们国家对于合资股比开放的决心以及商业公平维护的逐渐深入。

  为什么几乎所有的人对于华晨宝马的股权变动都持正面评价,或者认为这些都是华晨本身应该承担的后果?其实原因非常简单,对于华晨汽车而言,自从和宝马合资之后,在本品牌方面几乎没有什么建树,产品方面,一直在使用宝马淘汰的技术,而在产品营销方面,也是将宝马作为一个“王牌”或者唯一有用的牌在用,显然在相当下的汽车市场和消费环境下,华晨汽车的市场地位和能够带给宝马的相对称的贡献几乎丧失殆尽。

  所以到了现当下,再讨论华晨汽车和宝马的那点事意义并不大,华晨沦为代工厂并且在合资品牌中丧失话语权和存在感几乎是定局了,而且随着股权结构的变动,华晨躺着“赚钱”的时代也行将结束。

  其实华晨宝马项目的主要推动者是华晨汽车前董事长仰融先生,仰融在华晨金杯接近谷底时,通过资本运作,合法获得了华晨金杯的控股权,并且改名华晨中国,1992年,华晨中国在纽约挂牌上市,融资7200万美元,这个数额跟后来的很多中国海外上市品牌相比,数额并不是多么惊人,但是它确实中国海外上市第一案,也因此被载入中国经济史册,而且我们必须要注意到的一点是,从仰融介入华晨股份制改造到海外上市,总共用了不到两年时间,从这个速度我们也能看出仰融的资本运作能力和企业家能力!

  之后华晨高速发展,但是随着华晨汽车的逐步壮大,辽宁省方面开始着手准备收回华晨汽车的所有权,其实说所有权有些牵强,毕竟华晨依然是一家大型国企,但是辽宁省乃至整个东北商界几乎都看不上仰融的行事风格,所以仰融作为一个见过各种商业行为的企业家,他的所有活动都是以企业作为第一受益方,自然在这块土地上得罪了不少人,也因此为他日后的悲凉出局埋下了伏笔。

  2002年,仰融被辽宁省检察院以涉嫌经济犯罪逮捕,要知道在那个商业规则的蛮荒时代,任何一个企业家都可以这种罪由被批捕,之后的各种纠葛就不多说了,仰融出走华晨,注意,2003年,华晨宝马成立,这个合资品牌是仰融离开华晨之后,唯一没有被砍掉的所谓仰融“痕迹”。也是从那时候开始,华晨汽车开始从一个自主一线品牌,逐渐滑落,到了如今,已经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鱼腩品牌。

  在过去的两年间,华晨汽车的动作不可谓不多,1元低价出售金杯的股份给雷诺,中华V6、V7先后上市,先后折戟,2017年亏损8个亿。可以看得出来,在败光了所有人品之后,华晨汽车正在承受所有应该承受的“报应”,这种报应就是多年来不作为,以及商业信用缺失的综合结果,所以现在再来看华晨汽车在这次股权变动中的弱势地位,可以说所有的安排都是刚刚好。

  总而言之,随着股权结构的变动,对于华晨汽车来说,坐收渔利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之前一直都很坚挺的宝马靠山似乎也越来越靠不住,所以而且随着长城宝马合资项目的确定,华晨再也不是第一选择,那么对于华晨汽车来说,现在真是到了该焦虑,该为自己的生存有所作为的时刻了。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