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喬丹過後,NBA在中國的熱潮並沒有降低,大衛·斯坦恩很好的包裝了新一代球星,讓NBA度過了後喬丹時代。就在中國球迷對NBA這些故事即將審美疲勞的時候,姚明成爲了連接中國球迷和NBA的橋樑。

中國球迷與NBA拜拜了,更確切的說,NBA與中國拜拜了。

到今年爲止,中國與NBA結緣正好是30年。

1989年,大衛·斯坦恩專程來到中國和中央電視臺簽署了轉播協議,央視正式轉播NBA。

爲了拓展中國市場,大衛·斯坦恩付出了極大的努力,1986年的時候,NBA就向中央電視臺郵寄了一卷錄像帶,內容是1985年NBA總決賽湖人同凱爾特人的第六場比賽錄像。

那時,正是魔術師和大鳥“黑白雙雄”爭冠的年代,這盤錄像帶拉開了NBA進入中國的序幕。於是纔有了三年後的這次合作。

就算沒有莫雷這件事,NBA也早就不值得一看了

1989年NBA進入中國的時候,魔術師和伯德的年代已經即將走入盡頭,進入聯盟已經5年的邁克爾·喬丹成爲了新的偶像。可以說,中國第一代NBA球迷是看着喬丹長大的。

喬丹的兩個三連冠和期間奧拉朱旺的兩次問鼎,讓NBA在中國深入人心,尤其是喬丹最後兩次冠軍,中國球迷在大洋彼岸親眼見到了籃球之神的一劍封喉。

喬丹過後,NBA在中國的熱潮並沒有降低,大衛·斯坦恩很好的包裝了新一代球星,讓NBA度過了後喬丹時代。奧尼爾、科比、艾佛森、鄧肯、加內特、麥克格雷迪、卡特、基德、雷阿倫⋯⋯每一個明星都代表一個故事。

就算沒有莫雷這件事,NBA也早就不值得一看了

就在中國球迷對NBA這些故事即將審美疲勞的時候,姚明成爲了連接中國球迷和NBA的橋樑。火箭隊也成爲了中國球迷的主隊。

然而,中國球迷與NBA之間關係的崩塌,也是從火箭隊開始。

這可以說是造化弄人,但也可以說是一種必然。

因爲火箭隊這個總經理莫雷,本身就不是什麼“好鳥”——莫雷先生,我們也有表達我們意見的權利。

就算沒有莫雷這件事,NBA也早就不值得一看了

莫雷2007年成爲火箭隊總經理,此前的總經理道森在任上做了兩件大事,第一是用狀元籤挑選了姚明,第二是用弗朗西斯、莫布里和卡託換來了麥克格雷迪和霍華德。

雖然火箭得到了麥克格雷迪這個頂級明星球員,但是他們失去了姚明最好的夥伴弗朗西斯,失去了姚明場上最好的搭檔卡託,也失去了火箭最穩定的外線得分手“老貓”莫布里。

此後的幾年,火箭隊一直都在尋找一個合格的控球后衛和一個合格的姚明內線搭檔。但直到姚明退役,這兩件事情都沒有辦成。無論是道森還是莫雷。

相比來說,道森找來的蘇拉、阿爾斯通、斯威夫特等球員雖然最後都沒成功,但思路很明確,就是以“姚麥”爲軸線打造球隊,只不過這些球員全都名不副實。而莫雷接替道森後,迅速清理了這些垃圾合同球員,引進了很多廉價貨,比如海耶斯、蘭德里、赫德、洛裏,這些人確實都打出了超出自己身價的表現,但他們本身也無法幫助姚麥一起衝擊總冠軍。

所以,道森時代的火箭儘管有諸多詬病,但至少是一隻志在衝擊總冠軍的球隊。而莫雷時代的火箭,則只有一個目標:錢——哪怕犧牲姚明和麥迪職業生涯最後的機會。

就算沒有莫雷這件事,NBA也早就不值得一看了

儘管沒有什麼人會相信,姚麥組合可以奪得總冠軍,但休斯敦球迷一直都有這個夢想,只不過到了莫雷手裏,很明確的告訴球迷們:別做夢了,洗洗睡吧。

所以說,其實莫雷跟姚明之間的交集並不算是很融洽。雖然兩個人沒有爆出過什麼矛盾,但顯然在莫雷眼裏,姚明已經不能幫助他功成名就,他需要的是開創一個自己的時代。而姚明只不過是之前留下來的一顆搖錢樹罷了。

相比於莫雷,斯坦恩的接任者蕭華要加個“更”字。

蕭華接手NBA的時候,斯坦恩已經把這個聯盟做成了世界職業體育的招牌,蕭華做的事情就是毀掉這個招牌,然後打上自己的烙印。

就算沒有莫雷這件事,NBA也早就不值得一看了

如果你只是一個剛剛看NBA沒兩年的新人,會被NBA的快節奏和流暢性所吸引。但是如果你是一個從1989年就開始看NBA的老球迷,就會對如今的NBA無比失望。蕭華在任時幹了兩件蠢事,第一是修改了球隊薪資限制,第二是修改了判罰尺度。

這直接導致的就是如今的NBA變成了大牌球星抱團取暖扔三分的遊戲。

無論是喬丹時代還是後喬丹時代,NBA最吸引球迷的都是球星的成長故事,且不說魔術師和大鳥黑白雙雄絕代雙驕,就從喬丹開始,他面對這一個個自己同時代的挑戰者。“微笑刺客”托馬斯、尤因、德雷克斯勒、巴克利,然後是佩頓、馬龍和斯托克頓,每一個球星都有自己的傳奇。他們有的人,比如德雷克斯勒在喬丹退役的兩年裏回到家鄉休斯敦,與奧拉朱旺一起拿到了唯一的總冠軍戒指,有的人,比如尤因、斯托克頓拼搏了一生也沒有擺脫喬丹的打壓,成爲了一個悲劇英雄。還有的人,比如巴克利和馬龍不甘心兩手空空,選擇大牌球星抱團,最後結果卻令人唏噓。

就算沒有莫雷這件事,NBA也早就不值得一看了

看得出來,那個年代是崇尚英雄的,無論成功者如喬丹,還是失敗者如尤因或者巴克利,他們要麼是王者,要麼是悲劇英雄,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故事。

喬丹之後,OK組合一度在NBA席捲殘雲,最後卻禍起於蕭牆,O和K散夥。石佛鄧肯憑藉着穩定的發揮成爲了每年總冠軍的備選者,但卻始終無法建立一個王朝。瘦小的艾佛森在湖人肆虐聯盟的年代,成爲唯一的挑戰者,當他跨越泰倫盧的時候,收穫了多少球迷的芳心。加內特、皮爾斯、雷阿倫組成了初代三巨頭,他們不同於現在的球星抱團,而是各自放棄了名利,在球隊中扮演着自己的角色,爲了冠軍的夢想而奮鬥。

但是現在的NBA,早就不是當年的模樣,從詹姆斯到杜蘭特,再沒有一個所謂的球星願意去爲總冠軍而等待、磨練和拼搏。

就算沒有莫雷這件事,NBA也早就不值得一看了

要知道,喬丹爲了總冠軍磨礪了6年,奧拉朱旺8年,奧尼爾也有8年,尤因、馬龍、巴克利、艾佛森一生求之而不得。但如今的NBA球星們,他們不再願意爲自己的夢想而磨礪,不再願意爲了自己的球隊和等待。三巨頭,四巨頭,甚至五巨頭越來越多。詹姆斯也好,杜蘭特也好,他們都拿過總冠軍,但他們退役後連自己的球衣都不知道該掛在哪裏。球星們再也沒有了自己的故事,無論是悲情的還是英雄的。他們只剩下“三姓家奴”式的唾罵。

而且,如今的NBA打球變得容易,奪冠也變得容易。90年代的鐵血防守已經蕩然無存,一批又一批的“軟蛋”成了NBA新規則的弄潮。

想當年,尼克斯和熱火的搶七大戰,鐵柺、肘子、膝蓋和黑腳滿天飛,莫寧的大腿、“大媽”的勾拳、奧克利的鐵掌,代表了NBA的最高防守水平。正是在這樣的防守強度下,喬丹的神蹟才被稱之爲偉大,奧拉朱旺戰勝尤因才被認爲實至名歸。

從活塞的壞孩子一代,到帕特·萊利的尼克斯和熱火,再到馬龍和斯托克頓的大小肘子,還有羅德曼的摔跤防守和踹腿搶籃板,中國球迷看NBA,看的不就是血脈僨張的身體對抗嗎,如果只是像如今一樣,看投籃,歐洲聯賽投籃比NBA好看多了。

追夢格林曾經的大言不慚的說自己能夠單防巔峯時的奧尼爾,奧尼爾聽後笑的前仰後合:我不想回答這個無聊的問題,他的防守在我看來,只是在我身上掛件衣服而已。

這句話誰還能夠反駁。

不僅僅是鐵血防守的消失,頂級巨星的技術特點也越來越模糊。過去球迷喜歡看喬丹的後仰跳投,喜歡看奧拉朱旺的夢幻腳步,喜歡看奧尼爾的籃下暴扣,喜歡看鄧肯的打板進筐,喜歡看艾佛森的迷蹤步突破。現在呢,除了三分線外往裏扔的姿勢稍有區別,你幾乎就看不到什麼有特點的球員——庫裏扔三分就是出手速度快一點,杜蘭特扔三分就是出手點高一點,都是扔三分。

蕭華一直都沒明白,NBA的最大價值是什麼。如果說是籃球最高水平,那太虛了,尤其是隨着世界籃球整體水平的提升,歐洲聯賽的水平已經不低於NBA了。其實,NBA的最大價值就是美國的個人英雄故事和鐵血精神,就好像觀衆喜歡看美國大片,喜歡蝙蝠俠、鋼鐵俠、蜘蛛俠,他們有自己的性格,有自己的絕招,有自己的不屈。如果是四個不同顏色的鋼鐵俠一起出場,逮誰滅誰,意義何在呢。

所以,NBA早就沒有什麼魅力可言了,早就被莫雷和蕭華這幫二貨折騰的失去了他本身的價值。

至於莫雷對於支持香港暴徒的言論以及蕭華支持莫雷言論的神補刀,就能夠看出來,這兩位的情商並不算高。至少比起大衛·斯坦恩來說,差的太遠了。

記住,並不是中國失去了NBA,而是NBA失去了中國。

而且,這並不是從今天開始的,沒有了英雄,沒有了故事,沒有了傳奇,沒有了悲劇,也沒有了足夠的反派角色。NBA早就沒啥可看的了。

即便沒有莫雷和蕭華的這件事,一個破NBA早就不值得一看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