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丹飛蓋超西極,東華整服朝上帝。

鴻爐髮香凌太清,吸丹景,飲黃月。

天矜乃致白日升。

三皈五戒慨論

天尊曰:三皈依戒者,天地之樞紐,神仙之根基,發行之初門,建心之元兆,運氣含靈,冥真入理,包羅有象,朕形無外。持之者,天地神明慶快,心智耳目開張,萬物敬畏,六腑和樂,衆真衛護。羣生父母,長世不遺,人身交泰。三皈依竟,乃受太上老君所命“積功歸根”五戒。

衡量道教徒的標準首先就是“三皈五戒”,三皈五戒是道教徒最基本的規戒,初入道者(出家或在家)必先遵依。確定一個真正的道教徒,須從拜師那天開始,亦稱皈依了三寶,受了小戒。入正統道教的師承法脈、確定你爲三寶弟子,師承法脈不清,則不能算正式的道教徒。

所謂三皈,就是“皈依道、皈依經、皈依師”。“道”者“理”也,天地一理,宇宙萬類生化,皆由無極而生,先天落後天,化而爲萬殊,漸墮入沉淪。我們出家人一心向道、求道、入道、皈依道,追尋的是先天大道,由後天返回先天,超出三界,了悟生死,不受五行的拘束。邱祖告訴我們“道涵天地,神統百形,生滅者,形也;無生滅者,性也;神也,有形皆壞,天地亦屬幻軀,元會盡而示終,只有一點陽光超乎劫數之外,在人身中爲性海,即元神也”。所以,修道以此爲核心,爲修煉的源頭。

但道本無形無名,要明白真道,必然要在經文當中去尋求,借經明義,所以要皈依經。“經”者“徑”也,亦即路徑,也就是修道的必經之路,是我們入道的指南。經文裏面都是仙真、聖賢勸世的良言,人生哲理,窮理盡性;又有我們修行的法則與闡釋大道的真諦,比如老子道德經第一章就是“道”的總綱,後面八十章主要就是講“道”的體與用,貫穿宇宙方方面面;我們日誦早課裏面的太上老君說常清淨經與玉皇心印妙經,就是點明瞭我們出家人要修的性功與命功。修道者當然應該勤讀精研,並且遵循奉行,這是“皈依經”的意義。

在修道、研經的過程中,或者在日常的行持中,我們往往有在實際的修煉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或對經典的理解不透徹,這就需要師父的指點,就要虔誠的皈依師。所謂“自古丹訣真師授,不立文字心傳心”,雖說大道無私、常與善人。但大道的傳承,自古至今都是師徒代代相傳,有了恩師的接引,纔不走冤枉路。我們纔有可能走上修真悟道的直通車。既然從師、必聽從師命,遵循師訓,以誠感師--此即“皈依師”也。

我們的祖師、前輩們都是修行的“過來人”,他們的成功經驗,值得我們好好學習與借鑑。比如我們的邱祖說“吾侍重陽師三十載,未沐一言之悔,若起嗔心,久爲下類矣,惟鞭策之甚真。爲愛我之切,故歸化時,方有此子,可教吾宗,賴以大行之句,後復得道兄丹陽馬大師接引。然後還山煉心育性,三遭磨難而不爲動,沒於洪水而不知。虎臥於旁而不畏。初心真、久之心空,心空性見。而大事完全矣。遂出山度世化人,帝王禮拜、三宮奉侍、燎望問道,至禮也,吾告之以清靜無爲。上帝好生一代仁厚之風…”

從此一段我們可以知道,當時邱祖侍奉師父三十年,但師父並沒有傳於他任何東西,他不但沒有半句怨言,反而認爲師父是在考驗他、愛護他;最後得到師父的囑咐,讓他的師兄馬丹陽祖師接引他,成就大道。故而,我們道門有句話說明師之恩,勝過父母。明師就是再造父母,父母給於的生命不過百年,若得明師指點,修成大道,與天地同壽,是何等的自在快樂,所以修道之人必須尊師重道,發大宏願,志誠感格,慈心下氣,恭敬一切,二六時中,念念在道,既經得起魔考,又要積功累德,以平常心待人,常養無爲之道,何愁大道難成!

皈依了三寶,必須首持五戒。

五戒

殺、盜、淫、妄、酒。道教的戒律按“積功歸根五戒”,老君戒經曰:“一切衆生,含氣以上翾飛蠕動之類,皆不得殺。”依次五戒爲“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酗酒”。

1

“不殺生”

世上生靈,都是天地所賦予的,不論天上飛的雀鳥、水裏遊的魚蝦、陸上走的動物甚至螞蟻昆蟲之類,只要是一個生命,修道人都應有愛護憐憫之心,珍惜它的小生命,要有一種惻隱之心,都不應有所殺傷。上天有好生之德,天育萬物,喜其生而惡其死,道門之士體察天地之心,故以殺生爲戒。要不殺生,最好的辦法就是持齋素食,常存善念,不得放縱自己的口腹之慾,所以要求道教的全真之羽士一律齋戒,免除惡孽,廣結善緣。

2

不偷盜”

偷盜實際是心裏的貪念在作祟,戒偷盜,其實就是戒貪心和不道德的行爲。曾記得我的恩師講過,沒經人允許,取走一張紙和一切不屬於自己的東西,趁人不在順手牽羊,同屬於偷盜的範圍。有個別的人,往往喜歡占人家的便宜,讓別人喫虧,而沾沾自喜,誰知正犯下偷盜的惡行,道門中人對此應該從心地絕對戒除。

3

“不邪淫”

意思是相當明白的。所謂「萬惡淫爲首」,淫邪之毒害人最深,隨意放縱情慾,滋生淫念,最終喪失理智,小則毀人名節,大則害人亡家,犯下不可挽回與彌補的罪孽。特別是對修道人來說邪淫妄念一動,精氣神三寶皆損。令多年修行一朝喪盡,可說是五戒之中最要警惕的一條了。故修道之人一定要從心地下功夫,全憑慧劍,斬斷妄念和癡心,放下一切,正身修心,才能徹悟大道。

4

“不妄語”

不妄語即不是親身耳聞目睹、不真正瞭解因緣,不得說,其實也要求“非禮勿言”。首先要不說謊、不口是心非、不欺騙、不迷惑別人。不花言巧語,不搬弄是非,不口出狂言,做誠實忠信之人;另外,不怨天、恨地、尤人,不呵風罵雨,不毀謗他人等等,都屬於不妄語的範圍。所以說做人應要“敏於事而慎於言”;至於修道之士,多言數窮、不如守中。所以道門說“開口神氣散,舌動是非生”。亦是說明“不妄語”之義。

5

“不酗酒”

簡而言之,就是喝酒亂性,酒乃穿腸毒藥,最易引起酒後失德,借酒發狂,酗酒鬧事,喪失理智,造成不良後果。在道教養生方面來說,酒傷肝,過則影響身體健康,不利修行,故戒之。當然,若酒用於治病或禮儀之需,則另當別論。

這是我對“三皈五戒”結合我們的現實生活的簡要概括。

三皈依

《初真戒律》雲:凡初入太上正宗法門,不問道俗,必先遵依太上金科玉律,三洞戒文,供養大道尊像,表通、都天糾察王靈官天君,請祈盟證,受三皈依戒。

1

第一皈身

太上無極大道。永脫輪迴,故曰道寶。

2

第二皈神

三十六部尊經。得聞正法,故曰經寶。

3

第三皈命

玄中大法師。不落邪見,故曰師寶。

道經師三寶者,人人須臾不可背離!不管你是否信仰道教,他都是客觀存在的。天地人,一切有物質的存在都是本道而生。

道寶,本指宇宙虛無本體,生天生地,生人生物,自我身心魂魄皆爲大道之造化,乃敢不迴向皈依道寶?若不知皈依道寶,就等於沒有找到心靈的歸宿。

經寶,凡人要學道悟道,需從經文中瞭然,因循而入。若無經寶,則不可窺探道之奧妙,前途黑暗,無有了期,故必要皈依經寶。

師寶者,就是師父,老師,前輩,就是指引你明白經文引導你修大道,超脫生死的神仙、聖人、道人或其他指引你走出迷津的任何人。故說三人行、必有我師,尊師重道,本我道之自然!

道、經、師三寶其體爲一,分而爲三。大道一氣化三清,道在此、經在此、師亦在此。化而順之,由道而經,由經而師,由師而普渡有緣。

道經曰:五戒在天爲五緯,天道失戒則現災異;在地爲五嶽,地道失戒則百穀不成;在數爲五行,五數失戒則水火相薄,金木相傷;在治爲五帝,五帝失戒則祚夭身亡;在人爲五臟,五臟失戒則性發狂。道祖曰:“此五戒失一,則命不成。是故不殺者,乃至無有殺心。不盜者,乃至無有邪取。不淫者,乃至無有邪念。不酒者,乃至無有暴力。不妄語者,乃至無有泄漏。如是可謂成也”。又曰:“祗要信士,在家或出家,奉持五戒,盡身盡命,終不毀犯。又能日夜勤誦真經,求取經中妙義,苦行精進,仁恕佈施,捨身救物,便能成真、成道、成聖”。

《太上老君戒經》中說:“是五戒者持身之本,持法之根。善男子,善女人,願樂善法,受持終身不犯,是爲清信。”教民以五戒:存仁不殺,正義不盜,法禮不淫,明智不酒,德信不妄語。五戒是入道之初門,清心之良方。同時也能提升國人的道德價值觀,補國家法律之不足。如能持此五戒,便能益壽延齡,得天神護佑。

根據以上所講,作誡詞四言,與大家共勉:

五德慎執戒,慈悲渡衆生。

真師講明經,經徑通大道。

id:adaois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