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家馬未都的成功

雖然他說自己是遇到了好時機

但他最大的特點是撿漏多,其中很重要的是他人脈廣

馬未都曾給老人搬煤球,還願意跟刑滿釋放人員和收破爛的人交往

馬未都在不斷建立、鞏固和拓展人脈中,成了收藏界的大腕

爲此馬未都多次提到:“收藏人脈比古玩更寶貴。”

收藏信息從哪裏來?

信息不回從天上掉下來,只能從與人的接觸交往、結識溝通中來,從廣佈的人脈中來,讓別人爲你收集和傳遞信息

收藏家陳幼堅國內有朋友,國外也有朋友

在世界各國的朋友經常觀看全世界拍賣行的情況

從而獲知某個藝術家的作品在世界範圍內的行情

就告訴他某些作品在美國成交價相對較低,而在中國香港就會很昂貴。

陳幼堅收集到朋友的這些“情報”後,通過比較之後再進行購買可以節約不少花銷。

人脈如同血脈,血脈是人賴以生存的基礎,社會是一張網,個人是網上的點,

兩個人存在一種關係,三個人就會存在三種關係,四個人存在多種關係,

這種關係種類是以幾何級數增多的,人脈是事業成功的保障。

斯坦福研究中心曾發表過一份調查報告,指出:一個人賺的錢,12.5%來自知識,87.5%來自人脈。

有些人獲得成功,看似有幸運女神的眷顧,實際上在經營人脈上下足了功夫。

首先,不怕麻煩別人,也不怕別人麻煩,禮尚往來是維繫人脈最堅實的紐帶。

胡雪巖曾經說過:“你肯爲別人打傘,別人才願意爲你打傘。誰都有雨天沒傘的時候,能幫人遮點雨就遮點吧。這也是我下雨時即使不帶傘,也不會被淋溼的妙法啊。”

胡雪巖當年通過一己之力解了左宗棠籌措軍餉的燃眉之急,此後左宗棠便成了胡雪巖最強有力的支持者。

他那“紅頂商人”的殊榮,多半都是依靠這樣的“相互使用”成就的。

全美頂尖的人脈專家基思·法拉奇在他的《別獨自用餐》中寫過他自己的一段親身經歷:

年少的時候,他在一個富豪家庭做球童。

只要輪到他當值,他便會事無鉅細。每場比賽的當天早上,他會走遍整座球場,找到每一處果嶺,測試球在草地上滾動的速度和方向。

於是,在他的幫助下他的僱主總是戰無不勝。

就這樣,法拉奇成了那位富豪的親密好友,同樣這位富豪也成爲他日後開拓事業的最大助力。

松下幸之助說:“一個人的成功就是他人際關係的成功。”

沒有人脈,只能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但若加上人脈,我們將是一分耕耘,數倍收穫。

所以比爾·蓋茨說:“一個人永遠不要靠自己花百分之百的力量,而要靠100個人花每個人百分之一的力量。”

搞收藏也是如此,有了人脈,就能“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