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楊小彤

來源:36氪(ID:wow36kr)

死宅一面牆,海淀一套房。

年輕人的收藏越來越花樣百出了。

既有我們熟知的,相機、鞋子、印章、錢幣、星巴克杯子、可口可樂瓶子……

也不乏那些千奇百怪的藏品。

化學元素、金拱門與肯德基的歷代玩具、NFT數字收藏品與小時候掉的每顆牙……

有時候,一個人的收藏堪比一家博物館。

年輕人都在收藏什麼時髦玩意?究竟爲何這羣年輕人如此熱衷於收藏?收藏背後有哪些不爲人知的契機?

社交

想認識一個新朋友,總共分爲兩步

想認識一個新朋友,總共分幾步?

答:兩步。

首先,要有自己的藏品。其次,只需上各大圈子中發帖——或是尋找有緣人“交換”,或是帶着分享欲“交流”(包括但不限於分享攻略、分享美照)。

之後,一批新朋友就會“蜂擁而至”,志趣相投的那種。

對於年輕人來說,收藏已成爲一種新型的社交方式。

今年3月,現居台州22歲的小泡芙在豆瓣上偶然刷到了”豆瓣娃圈-棉花娃娃小組”,“居然還有這種娃娃?”她發現了新的天地。

正在爲改論文而頭疼的她,看到一個表情很兇的娃娃,她覺得自己的不開心彷彿都煙消雲散了。

小泡芙收藏的部分娃娃小泡芙收藏的部分娃娃

“玩娃娃很解壓的,尤其是和小組裏的成員一起玩,更喜歡了。”小泡芙覺得娃組像一個小人國,每個娃娃都像組員自己的朋友或者小孩,大家都會彼此交流——

一起圍觀娃娃小劇場(以棉花娃娃爲主角,以小劇場的形式呈現),一起雲養娃。小泡芙在圈子裏認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她覺得自己彷彿找到了一個桃花源,“你和她們一起玩娃娃的時候,就不會有很多現實的煩惱了。”僅入圈半年的泡芙說到。 

小泡芙與自己的娃娃,受訪者供圖小泡芙與自己的娃娃,受訪者供圖

通過收藏,年輕人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圈層。鞋圈、娃圈、設圈、調色圈、漢服圈、手辦圈……

據易觀和蘇寧易購聯合發佈的《95後年輕人羣消費趨勢洞察2020》顯示,年輕人羣善於通過興趣結交同好,形成豐富多彩的圈層文化,他們對各自的圈層有着強歸屬感和高參與度。年輕人們紛紛在自己的圈層裏找到滿足感。

在豆瓣,擁有809個與“收藏”相關的小組。絕大多數的收藏小組都是傳統的藏品,如”相機收藏”、”古董、字畫,收藏、交易、互換小組”與”世界錢幣收藏”等,但是這些小組成員的活躍度並不高。活躍度高的小組往往是那些“虛擬藏品”,如擁有2335名成員的”光線の收藏館”與組員數爲3166的”豆瓣開屏收藏夾”,以及”少女寫真收藏 “與”遊戲美景收藏所”等。

而在微博上,與收藏相關的超話也多爲古玩,如”文房四寶”、”翡翠”、”珠寶” 與”手串”。這些超話並不會像明星超話那樣有很多的帖子與粉絲,最高粉絲數只有4萬,往往只有三五個“常客”每天在超話打卡、發微博。即使熱度不高,卻也佔據着收藏超話的一隅,時不時有一些“收藏家”分享着其背後的故事。

至於那些我們所熟知的收藏,大多集中在閒趣與潮物兩個超話社區中——如”棉花美娃娃”、”JK日常”、”漢服”、”手帳”與”金屬徽章”等。尤其是”棉花美娃娃”的超話中有超過108萬的帖子,火爆程度可見一斑。

氪金

氪的是物質嗎?纔不!

“圈裏人”的消費水平正在逐年提升。這羣熱愛收藏的年輕人樂於爲“所愛買單”,由圈層文化帶來的消費潛力正不斷釋放。

JK制服、漢服與Lolita被稱爲年輕人的“破產三坑”,年輕人的“破產”之路正如火如荼地進行着。據淘寶官方數據顯示,2020 年,“剁手黨”們把漢服、JK 和 Lolita 爲代表的“三坑”市場買出了百億級的規模。

以漢服爲例,艾媒諮詢《2021中國漢服產業現狀及消費行爲數據研究報告》顯示,2015-2020年中國漢服市場銷售規模就由1.9億元大幅上升到63.6億元。

KAWS、奧特曼、變形金剛、泡泡瑪特系列盲盒……從藝術玩具到二次元手辦再到盲盒,潮玩產業也在不斷破圈。據天貓新品創新中心《潮流玩具行業趨勢與洞察白皮書》顯示,2019年中國潮玩市場零售規模約爲207億元,潮玩市場較全球更爲活躍。iiMedia Research《2021年Q1中國潮玩行業發展報告》也指出,中國潮玩行業佔全球的比例從2017年的11.18%增長到2020年的19.17%,中國有望逐漸發展成爲全球潮玩消費的核心市場之一。

你以爲年輕人氪的是物質上的滿足?其實已經是某種精神上的愉悅。

2018年,95後小毛看到朋友家的十幾只盲盒,可愛的外形一下子就俘獲了小毛那顆在收藏邊緣徘徊的心。

從Sonny Angel到泡泡瑪特的Molly,每出一個系列她都會買幾隻,抽到重複的就會和朋友互換。

小毛的部分藏品小毛的部分藏品

每個抽盲盒的人都會感嘆,“抽盲盒一時爽,一直抽一直爽”。基本上每次出去逛街,小毛都會抽一兩個,有新品出來時也會抽,甚至遇到特別喜歡的系列,小毛就會all in。

因爲喜歡抽盲盒,小毛還遇到了現在的老公,從一個人拆盲盒變成兩個人一起買買買。看着那些盲盒,小毛覺得彷彿生活中的痛苦都被治癒了,“工作一天回家後,很累,但是看着這些喜歡的玩具,心情就會放鬆下來。”

小毛家中的盲盒牆小毛家中的盲盒牆

追星

你這次不買,以後就不一定能買得到了

不少年輕人投入收藏的動力在於追星。

愛豆出的每張專輯都要收入囊中,愛豆拍的每本雜誌都要狠狠支持,愛豆簽的每個代言都要買買買,愛豆聯名的的每款周邊都要集齊。

柯籽最新入手的專輯,受訪者供圖柯籽最新入手的專輯,受訪者供圖

對於現居瀋陽、追星6年、23歲的柯籽來說,“不買專輯就會有罪惡感”,愛豆每出一張專輯,她都會跟站子一起買,“如果實在沒錢,就只買一張”。她覺得這是這是對愛豆真心的一種展現。

有時候,各大站子爲了提升專輯銷量,還會用比較低的價格出一些周邊——小卡、鑰匙扣、橫幅、扇子、人形立牌,以及棉花娃娃……

爲此,柯籽給自己定了硬性KPI——專輯必須買,周邊儘量買,代言爭取買。

有時候,爲了買到周邊,柯籽甚至會節衣縮食。用她的話來說就是,“你這次不買,以後就不一定能買得到了。”

棉花娃娃在飯圈剛火起來時,柯籽經常看到其他人發微博分享“帶娃日常”——“演唱會也帶着娃娃,生日會也帶着娃娃,就連日常看直播都要把娃娃放在一旁。”柯籽很是羨慕。後來買專輯的時候,柯籽也入了兩個棉花娃娃。 

“買完我就後悔了,根本看不出來誰是誰。”看着家裏那些尚未拆封的周邊,柯籽每次都會下定決心再也不買了。“可看着那些定金截止日期,我又會害怕錯過了就後悔,一不留神就交完定金了。”

對於愛豆來說,柯籽並不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她買的專輯或周邊也不會爲愛豆帶來多少收益。“只是我枯燥的人生需要他們帶給我快樂。”

柯籽收藏的專輯與周邊(部分)柯籽收藏的專輯與周邊(部分)

顏控

顏值即正義,祖傳的

年輕人們爲愛發電,更爲顏值買單。

有些人的收藏不爲別的,就爲了那一鳴驚人的顏值。

有人收集漂亮的杯子,有人收藏昂貴的餐具,還有人專門收集高顏值古董。

自2016年,在日本某瓷器古董集市裏,對一個蓮花狀的瓷碗一見鍾情後,28歲的小颯對古董愈發感興趣。

偶然得知這個瓷碗有40多年的歷史,“我就在想40多年前的人怎麼能做出這麼好看的產品呢?過了這麼多年還是審美在線。”小颯感嘆。

小颯中古店裏收藏的帽子小颯中古店裏收藏的帽子

從那以後,無論什麼風格的古董,只要好看,小颯都會收藏。她覺得自己喜歡收藏古董不單單因爲那些復古的樣式,而是經歷了30-100多年依舊美麗的樣貌,依然良好的質量,以及經歷了風霜後反而更厚重的質感。

後來,小颯在杭州開了一家中古店。她淘來的那些古董一半出售、一半私藏,雖然每天都會有捨不得出售的時候,但有那麼一批老顧客,一直認同她的審美,跟着她收藏,小颯特別有成就感。

小颯收藏的古着首飾小颯收藏的古着首飾

“好幾次我覺得好看的首飾放在店裏一直沒賣掉,就被明星借走了,也算是對Lotusa Vintage(小颯的中古店)的一種肯定吧,在某種程度上實現了自己的價值。”小颯說。

沒有人可以對高顏值的東西SAY NO,徽章同理。

2018年,看過《查理的巧克力工廠》後,00後女孩悠悠上網尋覓了一番相關的周邊。偶然間看到一個韓國的“章圈太太”(在章子圈很有名的大佬,會設計、製作與出售徽章的人)出了一款電影中的金色獎券的徽章。爲了買到徽章,悠悠認識了一個代購,這也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查理的巧克力工廠》的金色獎券徽章,受訪者供圖《查理的巧克力工廠》的金色獎券徽章,受訪者供圖

看到代購的店鋪裏琳琅滿目的章子,悠悠正式開始了章子收藏。

無論是《哈利波特》還是《神奇動物在哪裏》,只要是悠悠喜歡的電視劇或者是角色,她都會去看有沒有出一些同人的徽章。有時候看到特別好看的徽章,悠悠也會果斷入手。

在章圈,只有人們想不到,沒有太太做不到。從電視劇、電影、綜藝,到明星、寵物、二次元,角色、海報、臺詞,各種款式應有盡有。

提到自己喜歡收藏的愛好,悠悠覺得自己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媽媽的影響。

悠悠的媽媽是胸針愛好者,平時看到喜歡的就會買下來放到盒子裏收藏。悠悠小時候,就會趁着媽媽去上班,跑到她的房間裏把盒子打開,拿出胸針摸一摸看一看。

爲了把收藏的徽章“安置”起來,悠悠專門買了一個首飾盒,把徽章像戒指一樣放在上面,既可以觀賞也可以保存。或許是首飾盒完美地呈現了章子的藝術性,悠悠的媽媽也看上了該首飾盒,“你把你的屯糧全部(從首飾盒裏)拿出來,把這個盒子拿來給我放胸針。”媽媽和悠悠如是說。

悠悠扎的徽章板子(部分)悠悠扎的徽章板子(部分)

見證

認真生活的痕跡和最美好的回憶

每個藏品都是一種見證。

一張張電影票見證着看過的每場電影,一張張火車票見證着每一站目的地。

那些藝術展的海報與票根就是寧靜看展的見證。

第一次看畫展後,現居日本、22歲的寧靜把海報和票根都保存下來。她覺得這是人生中很有意義的經歷,是件新鮮事兒。第二次再去看展時,寧靜發現展館門口有大批的海報,一一挑選後,她選擇了一堆好看的海報帶回家。

寧靜會把看過的每場展覽的海報收藏起來

“一開始沒捨得扔,之後就全都捨不得扔了。”寧靜索性將其全部保存下來。每集到一張海報,寧靜就會把這些海報都放在夾子裏,捨不得扔掉這些美麗的見證。

一方面,這些海報的設計讓她覺得眼前一亮,帶有藝術性的設計也是一個獨立的收藏作品。

另一方面,對於寧靜來說,每個海報相當於一個縮小版的展覽,上面囊括了展覽的大部分信息——日期、內容、地址、簡介,這讓美術專業相關的她在寫彙報時可以節省不少時間。

“不同藝術家有不同的繪畫風格,通過海報看展覽就能得知當下藝術節的一個動向,比如大家最欣賞的畫家是哪個人,最近新晉的的藝術家是誰。而且重要的是,收藏這個東西不要錢。“寧靜秉持着實用主義的觀點。

看着那些海報,也給寧靜帶來了很大的滿足感。

“我是一個不太留記憶的人,不會拍照,不會寫日記,這些海報就是我記憶的一個載體。”這些收藏是寧靜對抗時間的工具,“等10年後、20年後,我再翻閱這些收藏,或許我會懷念起年輕時候看過誰誰的作品,看過誰誰的展會。”

寧靜收藏的展覽海報與票根寧靜收藏的展覽海報與票根

藏品的背後,其實也是年輕人們認真生活的痕跡。

它們承載着美好的回憶,留存着那些人、物與景的痕跡。

或許是旅遊時偶然進入雜貨店一眼相中的明信片,或許是年少時和好朋友一起分享的甜蜜糖紙,或許是第一家公司生產的周邊——

26歲現居廣州的碧瑩本科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服務於一家新茶飲品牌。偶然一次,聽到一位老員工說:"以前的人每次有什麼新袋子,大家都會留着。"於此,擁有強迫症的碧瑩開始了漫漫的自家產品紙袋收集路,每一個紙袋她都會“收入囊中”。

碧瑩與藏品的合影碧瑩與藏品的合影

碧瑩覺得,這些不同顏色、不同款式的紙袋,是她第一份工作的見證。奶茶店每出一個新品就會有新的紙袋,每一個紙袋代表着一個時間,“每看到這些紙袋,我都會想到自己當時正處在什麼時期。”從員工做到管理組,碧瑩覺得這些紙袋是見證着她的工作成長,也是她在這家公司工作時的回憶。

即使現在已經離職了,碧瑩還在繼續收藏這些紙袋。對於碧瑩來說,這是她畢業後的第一家公司,她對這些收藏,也有着特殊的感情。

碧瑩之前的同事也會對碧瑩表示支持。每當一個新袋子出現,還會主動告訴碧瑩,“我們這次又有新袋子,你要不要來拿一下?”

升值

年輕人玩起來的風口,也挺讓人上頭 

也有一羣人,他們收藏是爲了賺錢。

低價買入,坐等升值,高價賣出。

他們作爲中間商賺差價,混跡在各個圈子中。

以最近讓人頻繁上頭的NFT(非同質化代幣)藝術品爲例,一張賣到58w美金的彩虹貓動圖掀起了數字藝術品收藏與投資的浪潮。每代人都有不同的投資與收藏偏好。據gambler’s pick調查顯示,與傳統股票相比,Z世代年輕人更傾向於投資加密貨幣與NFT。

位於美國紐約的NFT藝術作品實體畫廊Superchief Gallery NFT,圖源:視覺中國

詹姆斯扣籃的12秒NFT動圖可以拍出20.8w美元;美國街頭塗鴉名人班克斯的作品《Morons》可以拍到95000美元;加拿大女歌手Grimes用20分鐘拍出10首數字單曲,成交總價接近600萬美元……

看中了巨大的商業價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站在風口上,紛紛開始收藏數字藝術品的所有權。

這些數字收藏品並不會像現實收藏一樣難以保存,也不會出現老化、發黃的問題。但是朋友們,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啊。

治癒

沒有它們,恐怕你會飛離地球表面

法國哲學家讓·保羅·薩特在他1943年出版的《存在與虛無》中,書中寫道:人類期望不斷佔有私人物品的目的,是擴展自我感知,因此,僅僅通過觀察我們擁有什麼,我們就可以知道自己是怎樣的人。

喜歡化妝的姑娘們,會收集各種顏色、不同牌子、各類質地的口紅;喜歡古風的,也會把長短不一、款式多樣的漢服收入囊中。

22歲、現居孝感的週週也一樣,從小迷戀植物的他,喜歡收集各式各樣的葉子。

從高中起,週週收藏的奇形怪狀的葉子從高中起,週週收藏的奇形怪狀的葉子

週週的老家在農村,環境好,小時候經常在村子周圍亂逛。他還記得當時村外小溪邊有一種草本植物,“像小松樹,手掌大小,開紫紅色的花,長滿溪邊,非常漂亮”。對於週週來說,這是他童年美好的回憶,也爲後來的收藏埋下了綠色的種子。

上高中後,週週開始在學校裏收集葉子。無論什麼類型,好看的、形狀奇怪的或者是稀少的。有時候整理出來,看一看、摸一摸,一個下午就過去了。看着這些葉子,他就覺得很開心。

他喜歡研究葉子的形狀、外貌、名字與分類,他還會翻閱各種植物方面的書籍與科普公衆號,瞭解那些植物背後的故事。

對於週週來說,這些收藏是他對抗孤獨的一種方式。有喜歡的東西,並且爲之付出一些心思,這也讓週週的內心有了一些依仗。

這種感覺大概類似於,住在愛丁堡的記者兼作家李·蘭德爾在一篇名爲《我爲什麼會戀物?》(For the love of stuff)中所寫的,沒有私人物品提供的愉悅和腳踏實地,恐怕我會飛離地球表面。

誰又不是一個收藏狂魔呢?

隨着人們無聊程度的日益增加,奇奇怪怪的收藏出現了。

微博上,#年輕人的收藏有多野#話題閱讀量高達3903.3w,知乎上,“有哪些神奇的收藏癖好?”的問題也高達140w瀏覽,有305位答主分享了他們的寶貝。

一些收藏讓人忍不住直呼“野啊寶貝”。自己換下來的每一顆牙、掉過的每一根頭髮、甚至是打死的每一隻蚊子……年輕人都將它們一一保存下來,視如珍寶。

一些收藏讓人“奇怪的知識又增加了”。答主@李子寒泉分享了他收藏的上世紀80年代北京大學中文系學生的學術論文,答主@醋酸雙氧鈾收藏了不少化學元素單質,答主@一條條小黃魚分享了他收藏的螺鈿籌碼,答主@阮冬陽保留了21世紀初可以充話費的塑料卡……

實際上,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着收藏的愛好。

哪怕是手機裏的一張張照片——和戀人並肩走過的每條道路,和朋友一起打卡的每座城市,考試後的藍天,下班後的夕陽,都是每位收藏家的寶貴藏品。

正如NFT的火熱,人們不再滿足於看得見、摸得着的收藏,開始了種類各異的虛擬收藏。

電視劇裏那些戳到痛點的臺詞字幕、遊戲裏那些歎爲觀止的絕美景色、微信裏那些值得記錄的聊天截圖與“毫無意義但是卻有用處”的表情包……

這些不花錢的虛擬收藏,豐富着年輕人的精神世界,也成爲當代年輕人的精神食糧。

定期翻一翻這些藏品,彷彿又回到了曾經與這些虛擬藏品共情的時刻。生活再忙,也不要忘記這些彌足珍貴的瞬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