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成都市場監管 公衆號 

“物超所值”?“搶到就是賺到”?

由於兼具了開盲盒的刺激感和“搏一搏單車變摩托”的誘惑力,“快遞滯留件盲盒”成爲當下一種網紅商品。然而快遞滯留件盲盒到底能不能買?又是否真的能物超所值呢?

搜索“快遞盲盒”“滯留件盲盒”等關鍵詞,各個電商平臺都會跳出很多“白菜價”“緊急處理”快遞滯留件盲盒的商家。有的滯留件按斤處理,也有的以“麻袋”爲單位銷售,但無一例外,每家店的商品圖封面上都有大字標明“穩賺不賠”,“搶到就是賺到”“快來撿漏”等字樣。

隨意點進一家店鋪,可以看到這些所謂的快遞滯留盲盒有幾元到幾百元不等的價格可選,而根據每家店鋪小到幾十,大到一萬多的成交量來看,有不少消費者抱着“賭一把”的心態下了單。

督督熊發現,隨手點進一個商品,評論區內零差評,幾乎全是“溢美之詞”。不少人表示“大驚喜”“開出手機簡直賺翻了”“早知道多買一件了”......

難道快遞滯留件盲盒真的“物超所值”嗎?在社交平臺上,有不少消費者也分享了自己的被坑經歷。

其中一位消費者稱自己購買的20餘元的滯留件盲盒裏基本全是“牙籤”“棉籤”之類的東西,根本不值20元。

該分享貼下有評論稱自己也拍了這家店的產品,這位網友觀察到這家店“每次開2天,然後關一陣子,等不能評價的時候又開啓。裏面都是刷評價”。

前不久有記者調查發現

部分消費者表示自己購買的125元的10斤盲盒裏都是一些門把手、小奶瓶等小物件“幾乎沒有什麼符合自身需求的商品”,還有消費者表示自己買的298元20斤的盲盒中“很多商品連說明都沒有,也不知道是不是打着滯留快遞旗號銷售‘三無’產品”。

那麼快遞滯留件盲盒到底能不能買?又是否真的物超所值呢?

1、如果商家售賣的確爲他人的快遞滯留件,是不合法的。國務院2019年3月發佈的《快遞暫行條例》明令禁止“冒領、私自開拆、隱匿、毀損、倒賣”他人快件,有上述行爲的或將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甚至構成犯罪。經營者違反該條規定的也將受到沒收違法所得、罰款、停業整頓甚至吊銷快遞業務經營許可證等處罰。今年6月市場監管總局發佈的《盲盒經營行爲規範指引(試行)》第五條也明確規定“無法投遞又無法退回的快件,不得以盲盒形式銷售”。

2、滯留件盲盒套路多,上當容易,撿漏難。事實上不少商家將廉價批發來的小商品分裝進不同快遞專用盒,通過“精心”包裝後,打上“海外原單”的標語,“李鬼”搖身變“李逵”。接下來,在商品評論區安排“低價開出數碼產品”等表示“物超所值”“大驚喜”的“買家秀”,營造出“買到就是賺到”的假象。消費者拆開盲盒有驚無喜,不僅沒“撿漏”反而“上當”。

督督熊在這裏呼籲

01快遞行業監管部門加強對快遞運輸營業網點及人員的監管,嚴厲打擊販賣快遞盲盒行爲。

02電商平臺應及時清理平臺內販賣快遞盲盒的商家,整頓打着“海外原單”快遞盲盒的噱頭販賣廉價地攤小商品的欺騙消費者的行爲。

最後,督督熊需要提醒的是:經營者需合法經營,多些真誠,少些套路,才能行穩致遠

消費者要理性消費,識別套路和騙局,切忌貪小便宜,如遇線上線下售賣快遞滯留件造成自己權益受損的,及時撥打12345進行投訴舉報,堅決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