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撥開迷霧的過程中,審判長自己也存在着諸多的懷疑,在最後本着“存疑時有利於被告”的原則,也有感於陪審員們對於真相鍥而不捨的精神,她宣判了姜鬥植無罪。《陪審員》又名《陪審員們》,影片的故事取材於韓國首次國民參與審判的案件——被告人姜鬥植,被指控殺害了自己的母親。

前段時間,電影《殺人回憶》的兇手原型被抓,歷時三十多年的無尾懸案得以告破,真是大快人心!

但其實韓國還有很多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現實主義題材電影,今天Boss要介紹的這部《陪審員》,就是根據2008年韓國首次實施國民參與審判制度的真實事件改編的。

《陪審員》又名《陪審員們》,影片的故事取材於韓國首次國民參與審判的案件——被告人姜鬥植,被指控殺害了自己的母親。當時正處於事業瓶頸期的審判長金準兼負責受理此案。

八位陪審員的身份各有不同。有唯唯諾諾的集團會長祕書、在貧民區生活的女孩、殯儀館裏擦屍體的工人、家庭主婦、法學院剛入校的新生、一個喜歡貪圖小便宜的中年男人、伺候老伴兒多年的老太太以及瀕臨破產正在申請失業救助的年輕人。

8號審判員是誤打誤撞成爲陪審員的。他傻愣愣的,有點較真還有點“選擇困難症”。

在剛開始時,陪審員們都覺得自己只需要走個過場,因爲他們不懂法律,法官們的話更有威嚴。

負責此案的金審判長對姜鬥植有罪這一點非常自信。

從各種人證物證以及姜鬥植自己的講述中,基本判定姜鬥植是因爲想要拿到救助金才殘忍的殺害了自己的母親。

姜鬥植年幼時,因爲母親的疏忽,而使他燒傷了臉部和雙臂,從此留下了殘疾,需要藉助假肢生活。在不久前申請救助金時,他又與工作人員發生了衝突,因爲工作人員說家中如果有一人有勞動能力都不能申請,但如果他們願意解除母子關係,就符合申請條款。

母親死亡當天,姜鬥植在打電話的途中也摔下樓摔傷了腦袋,因此他的記憶出現了空白完全不記得自己做過了什麼,但所有的證據都指向了他。

事情的發展遠遠超出了審判長的意料。因爲6號陪審員在法庭上對法醫的結論提出了異議。他在試圖強行發言的時候,被強制帶出了法庭。

之後8號陪審員又提出了“被告做爲一名殘疾人,可能無法使用釘錘這樣的兇器”的疑點。

這個時候,那些一開始時都在走過場的陪審員們,突然開始對這些疑點認真的展開了討論。他們漸漸覺得這其中一定存在着不爲人知的事情。

在8號陪審員的強烈堅持下,審判長決定帶着陪審員們到案發現場去一探究竟。

但是調查結果卻讓陪審員們失望了。在還原案發過程中,他們預設的可能性都被否定了。

法庭仍然是給出了姜鬥植判以死刑的意見。

就在陪審員們非常失望的準備解散時,8號陪審員再次發現了案件的疑點。他認爲一個人在瀕臨死亡時沒有做出任何求救的動作有悖常理。

隨後他在證據中又發現了更大的疑點,解除母子關係的那份表格,不是姜鬥植寫的,而是他的母親自己寫的。原來姜鬥植的母親爲了兒子能拿到救助金,自己選擇了跳樓自殺,而姜鬥植因爲手部殘疾最終沒能救回母親。

雖然在法律上,陪審員的觀點並不能左右最後的審判結果,但他們覺得不能這樣輕易的下結論,應該對生命負責。

8號陪審員甚至用剛去面試陪審員時,審判長和他說的一席話來表明他的立場。

在撥開迷霧的過程中,審判長自己也存在着諸多的懷疑,在最後本着“存疑時有利於被告”的原則,也有感於陪審員們對於真相鍥而不捨的精神,她宣判了姜鬥植無罪。

姜鬥植在法庭上也忍不住淚流滿面。

《陪審員》不是一部推理片,是聚焦在陪審員制度上的一部劇情片,雖然影片一直呈現的是審判過程,但節奏明快,結尾感人至深,看完也會引人深思。

法律,在懲罰罪犯的同時,也保護着好人不會蒙受不白之冤!

(文章資料及圖片部分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