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世界上最會喫的是中國人,那麼中國最會喫的一定是廣東人,但廣東人可不是喫貨,而是食客。

多年以來,粵菜以其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美食理念,加上覆雜的粵式烹調手法,征服了不少全球各地美食家挑剔的味蕾。

而若想深入地瞭解粵菜,這部廣東本土美食系列紀錄片《老廣的味道》絕對不能錯過。

從2016年第一季的播出至今已成功推出到了第四季,第四季的《老廣》依然延續了前幾季良好的口碑和製作水準,在介紹食物本真的風味上更增添了一份粵式人文風情。

菜系的傳播與人口的流動是分不開的,移民海外的華人中有六成來自廣東,隨着人口的遷徙,粵菜伴隨着他們飄落到了世界各個角落。品嚐一口略帶漂泊辛酸的粵式僑味,是這羣遊子們獨特的思鄉慰藉。

在日本長大的廣東移民二代譚彥斌,53歲纔開始創業。對粵菜製作手法的熟記於心以及對頂級食材選擇的嚴苛把控,讓他在日本美食界大受歡迎。

還讓他在寸土寸金的東京銀座地區建起了自己的餐廳,給日本打上了獨特的粵式符號。

粵菜之所以能全球流行,和它特有的創新性和包容性是分不開的。同樣是製作常見的龍蝦,譚彥斌卻能在古典粵菜大蝦卷身上找到靈感。將傳統粵菜和日本美食理念相結合,做出令人垂涎的新菜品“龍蝦卷”。

除了龍蝦以外,鮑魚也是靠海喫海的老廣心中最愛的海鮮之一。而鮑魚中的佼佼者當屬產自南非的孔雀鮑魚。

來自香港的李國士,青年時期離開家鄉隻身赴往南非淘金。經過多年潛心研究,他培育的孔雀鮑魚鮮嫩肥美,是製作名菜“溏心幹鮑”的頂級原材料。

在南非成功闖出一片天地的李國士遭到了不少本地人的嫉妒,各種偷盜搶劫在這裏屢見不鮮。他甚至動用了保安公司來守護自己這一片鮑魚王國。

與海外僑民的大風大浪相比,國內老廣們的生活則多了一絲平靜的煙火氣。夜幕降臨,汕頭市華燈初上。對於潮汕砂鍋店店主吳朝琪來說,他的一天才剛剛開始。

看似平淡樸實的一盅砂鍋內,蘊含了潮汕人民無限的美食智慧。30歲的吳朝琪深諳煨制一份成功砂鍋粥的祕訣,先用豬骨、黃豆、大米共同熬製底湯。煮沸後放入軟糯的大米,不停地攪拌來精準的把控米粒與火候之間的微妙平衡。

爲了均衡清淡的粥底,吳朝琪每天都會做一鍋滷水五花肉湯,用以豐富白粥的口感層次與營養價值。

潮汕砂鍋粥最大的特色在於白粥的包容寬厚,起鍋前可以根據個人口味輔佐任何海鮮配料,燜煮片刻便可出鍋。趁熱品嚐一口,鮮香滋補盡在其中。

作爲中國四大菜系之一的粵菜,發源於嶺南,由廣州菜、潮州菜、客家菜共同組成。作爲發源地的嶺南地區雨水豐沛、物產豐富,也因此催生出粵菜最不同於其他菜系的特點——對兇猛野味的偏好。如許多人避之不及的劇毒河豚魚,在老廣心中卻是難得的美味佳餚。

粵式河豚的製作一定要配上豬油,待它融化爲色澤鮮亮的油底後加入輔料,將河豚不同部位依次下鍋油煎,再加入啤酒慢燉。片刻後香氣四溢,一道經典粵菜白汁河豚便可出鍋。

拋開粵菜精美的“形”,若研究它的“魂”,那一定就是香料了。尋找它們的蹤跡不必在高檔的筵席中,僅僅是廣州普通的一家雲吞麪小店內,在淺淺的湯底中就可以找到答案。

這味道的祕訣來源於比目魚,當地人又稱之爲大地魚。雲吞店老闆吳錦雲將大地魚乾不停地翻轉用炭火烘烤,將魚肉烤炙的油香四溢。

起鍋燒製湯底時放入魚乾,將其當做香料來豐富味道,肉厚部分的魚肉撕下切碎,和肉餡一起包入雲吞中。小小的一口雲吞,喚醒了老廣們味蕾深處的那一絲記憶。

不同於其他類型的美食紀錄片,《老廣的味道》將目光一心一意的放在自成體系的粵菜上。煎炸烹煮,五味調和,敘述了四季的節目依然無法講完粵菜精美而厚重的歷史。

如今,粵菜不僅衝出了嶺南紅遍全國,更是將自己的餐飲文化傳到了全世界。

上至國之宴請,下至食肆排檔,到處都能見到粵菜香氣繚繞的身影。喜歡美食的你,是否已經迫不及待了呢?

(文章資料及圖片部分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